一种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34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上盖组件包括绝缘导热盖板,绝缘导热盖板设置有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分别设置有若干绝缘导热件,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第一固定卡槽沿上盖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设置第一传热装置。通过设置绝缘导热件可以传导电芯极耳端产生热量,可以均衡电池内部的温度,第一固定卡槽可以固定连接第一传热装置,从而有利于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及时导出,防止电池发生热失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也受到关注。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结构特性,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常因内阻发热产生较大热量,而且热量会逐渐增加,如果堆积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散发,温度会进一步升高,当温度达到极限时,电池的热平衡会被破坏,引发一连串的自加热副反应,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出现“热失控”现象,最终会导致电池内部着火,严重时引发爆炸。电池内部的温度并不均衡,对于电池内的软包电芯而言,软包电芯的极耳端是热量的聚集处,若不将热量及时导出则易发生热失控,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0003]CN114597537A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多个排气道、仿形板和储能单元。多个排气道相互独立地设置于下箱体的底部;仿形板固定连接于下箱体,并且封闭多个排气道,仿形板包括多个散热孔,散热孔连通排气道;储能单元包括多个电芯,多个电芯固定连接于仿形板,且与多个散热孔一一对应。该专利未在盖板上设计固定传热装置的位置,且散热位置距离电芯极耳端较远,散热效率低。
[0004]CN114665191A公开了一种具有阻止热蔓延功能的电池包,包括有底板和电池插板等;底板与电池插板之间开设有导液槽。在本专利技术在单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冷却液受热升压膨胀,并向上涌起至电池插板的内部将单电池包围,同时泄压座中的热熔块受热熔化,使冷却液喷射在单电池表面对其物理降温,期间冷却液产生的热气体触发锁扣组件对紧急泄压组件解锁,电池包内热气体聚集并产生高压,向上冲开盖板上的紧急泄压组件,及时对电池包内部聚集的热气体紧急疏散。该专利采用冷却液喷射在单电池表面的方式进行降温,实为热失控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其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无法将电池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电池内部温度不均衡,电芯极耳端热量难以导出,易引发热失控风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上盖组件、电池及电池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电池上盖组件,包括绝缘导热盖板,所述绝缘导热盖板设置有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分别设置有若干绝缘导热件,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槽沿所述电池上盖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设置第一传热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的绝缘导热件之间沿所述上盖组件宽度方向设置有缝隙,以使电池电芯的极耳从所述缝隙伸出绝缘导热件并弯折于绝缘导热件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槽沿所述上盖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设置第二传热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电池上盖组件为氮化铝上盖组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和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一体设置。
[0011]优选的,包括筒体和上述的上盖组件。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和若干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绝缘导热件向所述电池壳体内延伸且抵压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端,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从所述缝隙伸出所述绝缘导热件并弯折于绝缘导热件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绝缘导热件抵压所述软包电芯的一端与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端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绝缘导热件与所述软包电芯紧密贴合。
[0014]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传热装置,所述第二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卡槽内,所述第二传热装置为热管或导热陶瓷棒,用于均衡电池温度。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电池,还包括第一传热装置,每个所述电池的第一固定卡槽连接为一个整体固定卡槽,所述第一传热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整体固定卡槽内且与散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传热装置为热管或液冷管,用于将电池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装置并及时散出。
[0016]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电池上盖组件通过设置绝缘导热件可以传导电芯极耳端产生热量,可以均衡电池内部的温度,第一固定卡槽可以固定连接第一传热装置,从而有利于将电池内部的热量及时导出,防止电池发生热失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0018]2.电池上盖组件的第一固定卡槽设置于上盖组件的第一端面上,且沿上盖组件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其与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的距离均匀,在第一固定卡槽中设有第一传热装置时,有利于将电池热量均匀散出。
[0019]3.第一极耳引出区的绝缘导热件之间沿上盖组件宽度方向设置有缝隙,便于电池电芯的极耳从缝隙伸出绝缘导热件并弯折于绝缘导热件顶部,起到固定电芯极耳的作用。
[0020]4.绝缘导热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在第二固定卡槽中设有第二传热装置时,有利于将电芯极耳端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固定卡槽,从而将热量通过第一传热装置导出。
[0021]5.绝缘导热件和第一固定卡槽一体设置,导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工艺简便,节约成本。
[0022]6.绝缘导热件抵压软包电芯的一端与软包电芯的极耳端形状相匹配,使绝缘导热件与软包电芯贴合更加紧密。
[0023]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电池壳体、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1

第一极耳引出区,12

第二极耳引出区,13

第一固定卡槽,2

绝缘导热件,21

第二固定卡槽,3

第一传热装置,4

第二传热装置,5

电芯,51

电芯极耳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0]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导热盖板,所述绝缘导热盖板设置有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分别设置有若干绝缘导热件,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和第二极耳引出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槽沿所述电池上盖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设置第一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引出区的绝缘导热件之间沿所述电池上盖组件宽度方向设置有缝隙,以使电池电芯的极耳从所述缝隙伸出绝缘导热件并弯折于绝缘导热件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槽沿所述电池上盖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固定设置第二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上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盖组件为氮化铝上盖组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和所述第一固定卡槽一体设置。5.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孟奇刘毅雷政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奥林波斯电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