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结晶装置及其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11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及其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包括釜体和均为转动安装在釜体内的第一桨、一对第二桨,一对第二桨对称分布于第一桨两侧,第二桨与第一桨呈锐角设置,第一桨和一对第二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第二桨包括固定在釜体内的输送筒、转动穿过输送筒的转轴、位于输送筒内且安装在转轴上的螺旋向上延伸的输送叶片,釜体上部内设有蒸发盘,输送筒穿过蒸发盘且与蒸发盘固定连接,输送筒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孔,第二桨边搅拌边将釜体内液体向上输送并使液体落至蒸发盘。本发明专利技术蒸发结晶装置应用于氯化铵的蒸发结晶,提升了蒸发效率,促进了结晶粒度大小、均匀度的提升及产品收率,有利于提升脱硫废水处理效率。硫废水处理效率。硫废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结晶装置及其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废水处理制盐
,特别是涉及蒸发结晶装置及其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鉴于环保需求和节水要求,实现电厂脱硫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成为脱硫废水治理的趋势。脱硫废水中含有较多氯离子,常见的脱硫废水处理是将氯离子转化成氯化铵溶液后经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铵固体,而实现脱氯。但现有的蒸发结晶器存在蒸发效率低、结晶粒度小、产品收率低等问题,也影响了脱硫废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蒸发结晶装置及其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提升了蒸发效率,促进了结晶粒度大小、均匀度的提升及产品收率,有利于提升脱硫废水处理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包括釜体和均为转动安装在釜体内的第一桨、一对第二桨,一对所述第二桨对称分布于第一桨两侧,所述第二桨与第一桨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桨和一对第二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桨包括固定在釜体内的输送筒、转动穿过输送筒的转轴、位于输送筒内且安装在转轴上的螺旋向上延伸的输送叶片,所述釜体上部内设有蒸发盘,所述输送筒穿过蒸发盘且与蒸发盘固定连接,位于蒸发盘上方的所述输送筒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孔,所述第二桨边搅拌边将釜体内液体向上输送并使液体落至蒸发盘。
[0006]所述第一桨的轴部固定有扇轮,所述扇轮穿过蒸发盘中心且与蒸发盘周向滑动连接。
[0007]所述蒸发盘包括向外且向下倾斜的圆环形第一蒸发部和由第一蒸发部外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蒸发部,所述第二蒸发部外端高度高于第一蒸发部。
[0008]所述第二蒸发部与第一蒸发部的夹角为165

175度。
[000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固定在驱动轴上的A伞齿轮和B伞齿轮,一对所述转轴各自通过D伞齿轮与A伞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桨的轴部处于两个D伞齿轮之间,所述第一桨通过C伞齿轮与B伞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0010]所述输送筒上部与釜体顶部固连,输送筒下端开口设置;所述转轴下部伸出输送筒且转轴下端安装有搅拌叶。
[0011]蒸发结晶装置在利用脱硫废水生产氯化铵中的应用,将脱硫废水通入沸水调节池中以均衡水质,并通过沸水调节池调节废水流出量后通入反应沉定池中进行絮凝和沉淀分离,所得上清液通入管式微滤器中进行过滤,过滤后产水输入调节水箱中采用硫酸调节pH至1

3,之后经氯离子萃取机萃取处理,得到富氯萃取剂和硫酸钠溶液;将富氯萃取剂依次
通过萃取剂缓冲器和氯离子反萃机,富氯萃取剂与氯离子反萃机中加入的浓氨水反应产生氯化铵溶液和再生萃取剂,采用蒸发结晶装置对氯化铵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得到氯化铵晶体。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不同位置方向分布的第一桨、一对第二桨的设置使得氯化铵溶液在蒸发结晶时受热均匀,通过蒸发盘的结构设置及含输送叶片的第二桨的设置,实现液面蒸发与蒸发盘表面液体的双重蒸发,通过扇轮的设置加快蒸汽的流动排出,从而提升了蒸发效率,促进了结晶粒度大小、均匀度的提升及产品收率,有利于提升脱硫废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1中C

C向的部分剖面图;
[0017]图5为蒸发盘与扇轮的俯视图。
[0018]图中:釜体1、安装箱体11、第一桨2、C伞齿轮21、桨叶22、第二桨3、输送筒31、通孔311、转轴32、输送叶片33、搅拌叶34、D伞齿轮35、驱动组件4、驱动轴41、A伞齿轮42、B伞齿轮43、蒸发盘5、第一蒸发部51、第二蒸发部52、滑轨53、扇轮6、外圈部61、内圈部62、扇叶63、滑槽6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5所示,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包括釜体1和均为转动安装在釜体1内的第一桨2、一对第二桨3,第一桨2的轴下端固连有桨叶22,一对所述第二桨3对称分布于第一桨2两侧,所述第二桨3与第一桨2呈锐角设置,第二桨3与第一桨2的夹角为25

50度;所述第一桨2和一对第二桨3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转动;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轴41、固定在驱动轴41上的A伞齿轮42和B伞齿轮43,一对所述转轴32各自通过D伞齿轮35与A伞齿轮42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桨2的轴部处于两个D伞齿轮35之间,所述第一桨2通过C伞齿轮21与B伞齿轮43啮合传动连接。
[0022]所述第二桨3包括固定在釜体1内的输送筒31、转动穿过输送筒31的转轴32、位于输送筒31内且安装在转轴31上的螺旋向上延伸的输送叶片33,所述输送筒31上部与釜体1顶部固连,输送筒31下端开口设置;所述转轴32下部伸出输送筒31且转轴32下端安装有34。
[0023]驱动轴41通过电机驱动转动,驱动轴41转动带动A伞齿轮42和B伞齿轮43转动,A伞齿轮42转动又同时带动两个D伞齿轮35转动,从而使得转轴32转动,进而能够对釜体1内液体搅拌的同时输送液体至高处;B伞齿轮43转动带动C伞齿轮21转动,从而使第一桨2转动,从而对液体进行搅拌。釜体1上部固装有安装箱体11,驱动组件4安装在安装箱体11内,转轴32和第一桨2的轴部伸入至安装箱体11内。
[0024]所述釜体1上部内设有蒸发盘5,所述输送筒31穿过蒸发盘5且与蒸发盘5固定连
接,输送筒31一方面具有导送流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固定安装蒸发盘5的作用。
[0025]位于蒸发盘5上方的所述输送筒3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孔311,通孔311可以设置为多个,通孔311朝向蒸发盘5,所述第二桨3边搅拌边将釜体1内液体向上输送并使液体落至蒸发盘5,即经输送叶片33输送上来的液体经通孔311流出后落至蒸发盘5。
[0026]所述蒸发盘5包括向外且向下倾斜的圆环形第一蒸发部51和由第一蒸发部51外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蒸发部52,所述第二蒸发部52外端高度高于第一蒸发部51。所述第二蒸发部52与第一蒸发部51的夹角为165

175度,第二蒸发部52外端比第一蒸发部51内端高1

3cm。进一步的,第一蒸发部51的纵截面呈向外且向下倾斜结构,第二蒸发部52的纵截面呈向外且向上倾斜结构,第二蒸发部52与第一蒸发部51倾斜较为平缓,基于上述蒸发盘5的结构设计,被输送上来的液体先落至第一蒸发部51并向下流,在第二蒸发部52与第一蒸发部51的夹角处逐渐积累起来,但积累量较少,液体可以在流出蒸发盘5前被快速蒸发掉,不仅通过液体液面蒸发,而且也通过蒸发盘5进行蒸发,增大了增发面积,进而改善蒸发结晶效率。...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包括釜体(1)和均为转动安装在釜体(1)内的第一桨(2)、一对第二桨(3),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桨(3)对称分布于第一桨(2)两侧,所述第二桨(3)与第一桨(2)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桨(2)和一对第二桨(3)通过驱动组件(4)驱动转动,所述第二桨(3)包括固定在釜体(1)内的输送筒(31)、转动穿过输送筒(31)的转轴(32)、位于输送筒(31)内且安装在转轴(31)上的螺旋向上延伸的输送叶片(33),所述釜体(1)上部内设有蒸发盘(5),所述输送筒(31)穿过蒸发盘(5)且与蒸发盘(5)固定连接,位于蒸发盘(5)上方的所述输送筒(31)上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孔(311),所述第二桨(3)边搅拌边将釜体(1)内液体向上输送并使液体落至蒸发盘(5)。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2)的轴部固定有扇轮(6),所述扇轮(6)穿过蒸发盘(5)中心且与蒸发盘(5)周向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盘(5)包括向外且向下倾斜的圆环形第一蒸发部(51)和由第一蒸发部(51)外端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蒸发部(52),所述第二蒸发部(52)外端高度高于第一蒸发部(51)。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蒸发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部(52)与第一蒸发部(51)的夹角为16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博章澔宋超徐建明顾文林朱华锋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越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