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03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属于水上的运载工具的位置控制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基建费用高、选址难、运行耗能大、间断运行难、剩余污泥多、深度净化差、管理难度大诸多痛点,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平台主体、循环造流子系统、解层导流子系统、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中心控制子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浑浊度数据,控制平台的移动位置,再利用造流系统推动水体有序联动,水解及厌氧活性污泥区,溢出水流再通过浮岛填料及植物根系作为生物膜载体的生态浮岛滤床,循环造流设备喷出的水气混合流进行氧化,之后进入沉淀回流区和悬浮污泥回流水解厌氧区,进而完成深度净化。进而完成深度净化。进而完成深度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的运载工具的位置控制
,具体为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供水行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质问题,一方面水源普遍受到污染,另一方面水质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水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水厂仍采用的是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混凝

沉淀

过滤

消毒,这种常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对象是原水中的浊度、色度、悬浮物、胶体杂质和细菌。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物相互聚合,形成较大颗粒絮体,再通过沉淀进行分离。过滤则进一步截留沉淀后水中残留的杂质,降低水的浊度。这种传统净水工艺基建费用高、选址难、运行耗能大、间断运行难、剩余污泥多、深度净化差、管理难度大。
[0003]如专利号为CN21726490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供电净水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收集模块、控制装置、蓄电池、电流采样装置、水压增压设备和净水装置,太阳能电收集模块的输入端与光伏电池电连接,太阳能电收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和蓄电池电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流采样装置、太阳能电收集模块和蓄电池电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水压增压设备和净水装置电连接,其公开的太阳能供电净水控制系统,安装方便快捷,可移动性好,能源成本低廉;采用太阳能供电和对水增压方式,在农村偏远无电地区也可以使用,地区通用性强。
[0004]如专利号为CN2159467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净水设备控制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检测模块、净化模块、第二检测模块,所述净化模块包括直通管、净化装置、三通电磁阀、四阀组和清洗管,所述净化装置通过三通电磁阀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四阀组的一个接口连接,四阀组的第二个接口与第一种净化装置连接,第三个接口与直通管首端连接,第四个接口与清洗管末端连接,所述直通管末端通过直通电磁阀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直通管的管身通过支管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三个接口连接,各支管后侧的管身上设置有截止电磁阀,所述清洗管首端通过回流电磁阀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有效提高了净水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
[0005]以上专利均存在本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基建费用高、选址难、间断运行难、剩余污泥多、深度净化差、管理难度大、容易二次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该系统功能全面,应用了生物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工厂化的生化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和设备自然水体化,与自然水体及健康水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长效、低耗、深度净化,并且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内进
行处理,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本系统中提出浑浊度采集策略,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将水成像,传输至后台服务器处理,得到实时浑浊度数据,用户根据实时数据控制平台移动位置,实现水域深度处理深度净化。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包括:
[0009]平台主体,用于负载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和生物多样性滤岛,整体漂浮于水面;
[0010]循环造流子系统,用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造流,推动水体运动,增氧及曝气;
[0011]解层导流子系统,用于对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推动水体运动进行导流和喷射工作,以及对活性污泥的抽取导流;
[0012]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用于水体进行生物净化,以及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氧气;
[0013]中心控制子系统,用于远程控制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同时监控水质相关数据和系统检修,并根据实时监测的浑浊度,来控制平台的移动位置。
[0014]具体的,所述平台主体包括:
[0015]锚基,用于支撑平台浮于水面;
[0016]平台,用于放置水植物、放置控制设备和工作人员行走;
[0017]连接杆,用于连接循环造流设备和解层导流设备。
[0018]具体的,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包括:
[0019]叶轮,用于把吸入的空气搅碎成气泡,并推射入水体;
[0020]吸气管,用于吸气的管道,空气由循环造流设备外部向循环造流设备内部输入的通道;
[0021]吸气管管帽,用于覆盖所述吸气管露在水面部分的管道,以防止杂质堵塞管道;
[0022]吸气室,用于将所述吸气管吸入的空气压缩;
[0023]专用电动机,用于带动所述叶轮旋转,使所述吸气室产生真空低压区,真空低压区的气体在所述叶轮的作用下,使压缩空气与水体充分混合,最后通过所述叶轮旋转产生轴向推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的空气搅碎成气泡,并向水平或垂直方向推射入水体。
[0024]具体的,所述解层导流子系统包括:
[0025]潜污泵,用于将垃圾撕裂、切断,同时将撕裂、切断后的垃圾与污水排出;
[0026]导流筒,用于缓冲所述潜污泵排放出的流体,起到防冲刷,起耐磨作用;
[0027]喷射管,用于将经所述导流筒排放的流体喷射至生态浮岛滤床,生态浮岛将流体净化过滤。
[0028]具体的,所述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包括:
[0029]水生植物,用于光合作用生产氧气以及用于水体进行生物净化;
[0030]碳纤维生物基,用于固定所述水生植物。
[0031]具体的,所述中心控制子系统包括:
[0032]内部管线,用于中心控制子系统与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的线路连接;
[0033]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水的含氧量、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耗氧量和温度,并将所述的含氧量、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耗氧量和温度数据传输至主控液晶屏显示;
[0034]自动检测单元,用于自动检测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并将检
测结果传输至主控液晶屏显示;
[0035]远程控制单元,用于远程操控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通过上位机采用数字化通信技术远程发送操控指令到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来控制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
[0036]主控液晶屏,用于显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自动检测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传输过来的数值和指令。
[0037]具体的,所述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实现深度净化水体的步骤包括:
[0038]步骤101:建立所述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的基本架构,以所述平台主体、循环造流子系统、解层导流子系统、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中心控制子系统为核心对净水系统进行构建,使所述净水系统具备正常运行的基本使用性能;
[0039]步骤102: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内部吸气室,持续压缩空气,所述吸气室产生真空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3),用于负载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和生物多样性滤岛,整体漂浮于水面;循环造流子系统(5),用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造流,推动水体运动,增氧及曝气;解层导流子系统(1),用于对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5)推动水体运动进行导流和喷射工作,以及对活性污泥的抽取导流;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2),用于水体进行生物净化,以及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氧气;中心控制子系统(4),用于远程控制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同时监控水质相关数据和系统检修,并根据实时监测的浑浊度,来控制平台的移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3)包括:锚基,用于支撑平台浮于水面;平台,用于放置水植物、放置控制设备和工作人员行走;连接杆,用于连接循环造流设备和解层导流设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5)包括:叶轮,用于把吸入的空气搅碎成气泡,并推射入水体;吸气管,用于吸气的管道,空气由循环造流设备外部向循环造流设备内部输入的通道;吸气管管帽,用于覆盖所述吸气管露在水面部分的管道,以防止杂质堵塞管道;吸气室,用于将所述吸气管吸入的空气压缩;专用电动机,用于带动所述叶轮旋转,使所述吸气室产生真空低压区,真空低压区的气体在所述叶轮的作用下,使压缩空气与水体充分混合,最后通过所述叶轮旋转产生轴向推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的空气搅碎成气泡,并向水平或垂直方向推射入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层导流子系统(1)包括:潜污泵,用于将垃圾撕裂、切断,同时将撕裂、切断后的垃圾与污水排出;导流筒,用于缓冲所述潜污泵排放出的流体,起到防冲刷,起耐磨作用;喷射管,用于将经所述导流筒排放的流体喷射至生态浮岛滤床,生态浮岛将流体净化过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2)包括:水生植物,用于光合作用生产氧气以及用于水体进行生物净化;碳纤维生物基,用于固定所述水生植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控制子系统(4)包括:内部管线,用于中心控制子系统(4)与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的线路连接;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水的含氧量、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耗氧量和温度,并将所述的含氧量、浑浊度、微生物指标、耗氧量和温度数据传输至主控液晶屏显示;自动检测单元,用于自动检测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主控液晶屏显示;
远程控制单元,用于远程操控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通过上位机采用数字化通信技术远程发送操控指令到下位机,下位机再根据此命令解释成相应时序信号来控制所述循环造流设备、导流设备;主控液晶屏,用于显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自动检测单元和远程控制单元传输过来的数值和指令。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实现深度净化水体的步骤包括:步骤101:建立所述生化生态融合循环造流平台的基本架构,以所述平台主体(3)、循环造流子系统(5)、解层导流子系统(1)、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2)、中心控制子系统(4)为核心对净水系统进行构建,使所述净水系统具备正常运行的基本使用性能;步骤102:所述循环造流子系统(5)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内部吸气室,持续压缩空气,所述吸气室产生真空低压区,真空低压区的气体在所述叶轮的作用下,使压缩空气与水体充分混合,最后通过所述叶轮旋转产生轴向推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的空气搅碎成气泡,并向水平或垂直方向推射入水体;步骤103:所述解层导流子系统(1)将垃圾撕裂、切断,切断后的垃圾与污水排放至所述导流筒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液体经所述喷射管喷设至所述生态浮岛,喷射过程中首先通过水解及厌氧活性污泥区,溢出水流再通过浮岛填料及植物根系作为生物膜载体的生态浮岛滤床;步骤104:所述环形多样性生物滤岛(2)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所述水体提供氧气,节约造流设备供氧量,降低能耗,并能作为生态浮岛滤床过滤净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操召军陈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