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079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目前,在创面愈合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瘙痒,对于自控力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对创面进行抓挠,会将创面再次抓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容纳仓、防护盖和弹性带,防护盖与容纳仓活动卡接;容纳仓内设有缠绕杆,缠绕杆与容纳仓转动连接;弹性带的一端与缠绕杆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从容纳仓的一侧穿出并进入防护盖的内侧空间,然后从容纳仓另一侧重新进入容纳仓,并与容纳仓固定连接;缠绕杆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设在容纳仓的端部外侧。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控力较差的患者用手去抓挠烧伤创面,对患者烧伤的部位产生局部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瘙痒感。从而改善患者的瘙痒感。从而改善患者的瘙痒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烧伤疤痕是由高温、化学物质、电或受到强的热辐射引起的组织损伤后的产物,创面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亦是创面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疤痕增生是烧伤病人创面愈合后严重后遗症,主要由于创面本身愈合过程中的病理改变所致,在创面愈合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瘙痒,对于自控力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对创面进行抓挠,会将创面再次抓破,这样就会造成感染,比较危险。所以,亟需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包括容纳仓、防护盖和弹性带,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容纳仓活动卡接;所述容纳仓内设有缠绕杆,所述缠绕杆与所述容纳仓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带的一端与所述缠绕杆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容纳仓的一侧穿出并进入所述防护盖的内侧空间,然后从所述容纳仓另一侧重新进入所述容纳仓,并与所述容纳仓固定连接;所述缠绕杆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设在所述容纳仓的端部外侧。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所述防护盖从所述容纳仓上取下,让患者将烧伤部位的肢体放在所述弹性带的内侧,然后将所述防护盖重新卡接在所述容纳仓上,所述防护盖用于防止自控力较差的患者用手去抓挠烧伤创面。随后,调节所述调节旋钮,带动所述缠绕杆旋转,使弹性带对患者烧伤的部位产生局部压力,从而改善瘙痒感,所述弹性带多于的部分被缠绕在所述缠绕杆的侧壁上,并被收纳在所述容纳仓内。
[0007]优选的,所述容纳仓的两侧设有连接块,每一所述连接块内均活动套接有若干卡扣件,所述防护盖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仓两侧的所述连接块通过所述卡扣件活动卡接;每一所述卡扣件的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
[000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卡扣件实现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容纳仓的活动卡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使所述卡扣件卡紧所述防护盖的端部。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两端设有开设有卡槽的矩形柱,所述矩形柱通过卡槽与所述卡扣件卡接。
[001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从而实现所述防护盖和所述连接块的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卡扣件采用“L”字形状,所述卡扣件可在所述连接块的外端内部移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在所述连接块的内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卡扣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扣件与所述防护盖的卡接部位为三角形,并
且三角形的斜边朝外。
[0012]采用上述方案,在需要将所述防护盖从所述容纳仓取下时,按压所述卡扣件外侧端部,使所述卡接部位离开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并将所述矩形柱从所述连接块上取下,即所述防护盖从所述容纳仓取下;在需要将所述防护盖重新安装在所述容纳仓上时,将所述矩形柱从所述连接块的孔洞插入,所述卡扣件在三角形斜边的作用下滑动,当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移动到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部位时,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产生一个回弹力使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部位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即完成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容纳仓的卡接。达到了所述防护盖的拆卸和安装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0013]优选的,所述容纳仓与所述调节旋钮之间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内壁上环向均布有若干卡齿,所述调节旋钮内部的腔室内滑动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调节旋钮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卡条能与两卡齿之间的缝隙卡合。
[0014]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卡条的端部一侧为弧形,所述卡齿的形状为三角形,并且其斜面与所述卡条端部的弧形侧面相对;旋转所述调节旋钮带动所述缠绕杆旋转将所述弹性带缠绕的过程中,所述卡条的端部弧形侧面在所述卡齿的斜面上滑动,并且带动所述卡条在所述腔室内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当经过所述卡齿的短边后,所述卡条能与两所述卡齿之间缝隙卡合,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回弹,防止所述调节旋钮回转,使得所述弹性带保持施加压力的状态,从而持续的给患者烧伤创面施加局部压力。
[0015]优选的,所述卡条的侧壁上固连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旋钮上还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杆设在所述调节孔内,并与所述调节孔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调节孔设在所述调节旋钮的外端。
[0016]采用上述方案,当患者不需要使用所述弹力带进行压迫时,按住所述调节杆,压缩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使得所述卡条从两所述卡齿之间的缝隙处抽离,此时,回转所述调节旋钮,从而将所述弹力带放松,使其不再对患者的烧伤创面施加局部压力。
[0017]优选的,所述容纳仓的底部设有若干支撑座。
[0018]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整个装置。
[0019]优选的,所述容纳仓的开口位置设有软垫。
[0020]采用上述方案,在患者使用本装置时,肢体可以放在所述软垫上,使得患者更加舒适。
[0021]优选的,所述调节旋钮的侧面设有防滑凸起。
[0022]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防滑凸起用于增加所述调节旋钮与使用人员手指之间的摩擦力。
[00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所述防护盖用于防止自控力较差的患者用手去抓挠烧伤创面。所述弹性带可以对患者烧伤的部位产生局部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瘙痒感,防止患者抓挠烧伤创面。
[0025]2、通过所述卡扣件实现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容纳仓的活动卡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使所述卡扣件卡紧所述防护盖的端部。
[0026]3、通过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与所述卡扣件相配合,从而实现所述防护盖和所述连接块的卡接。
[0027]4、在需要将所述防护盖从所述容纳仓取下时,按压所述卡扣件外侧端部,使所述
卡接部位离开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并将所述矩形柱从所述连接块上取下,即所述防护盖从所述容纳仓取下;在需要将所述防护盖重新安装在所述容纳仓上时,将所述矩形柱从所述连接块的孔洞插入,所述卡扣件在三角形斜边的作用下滑动,当所述矩形柱上的卡槽移动到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部位时,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产生一个回弹力使所述卡扣件的卡接部位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即完成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容纳仓的卡接。达到了所述防护盖的拆卸和安装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0028]5、所述卡条的端部一侧为弧形,所述卡齿的形状为三角形,并且其斜面与所述卡条端部的弧形侧面相对;旋转所述调节旋钮带动所述缠绕杆旋转将所述弹性带缠绕的过程中,所述卡条的端部弧形侧面在所述卡齿的斜面上滑动,并且带动所述卡条在所述腔室内滑动,并压缩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当经过所述卡齿的短边后,所述卡条能与两所述卡齿之间缝隙卡合,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回弹,防止所述调节旋钮回转,使得所述弹性带保持施加压力的状态,从而持续的给患者烧伤创面施加局部压力。达到了所述弹性带的调节方便快捷的有益效果。
[0029]6、当患者不需要使用所述弹力带进行压迫时,按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仓(1)、防护盖(2)和弹性带(3),所述防护盖(2)与所述容纳仓(1)活动卡接;所述容纳仓(1)内设有缠绕杆(4),所述缠绕杆(4)与所述容纳仓(1)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带(3)的一端与所述缠绕杆(4)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容纳仓(1)的一侧穿出并进入所述防护盖(2)的内侧空间,然后从所述容纳仓(1)另一侧重新进入所述容纳仓,并与所述容纳仓(1)固定连接;所述缠绕杆(4)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旋钮(5),所述调节旋钮(5)设在所述容纳仓(1)的端部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1)的两侧设有连接块(6),每一所述连接块(6)内均活动套接有若干卡扣件(7),所述防护盖(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仓(1)两侧的所述连接块(6)通过所述卡扣件(7)活动卡接;每一所述卡扣件(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2)的两端设有开设有卡槽的矩形柱(9),所述矩形柱(9)通过卡槽与所述卡扣件(7)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创面防抓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7)采用“L”字形状,所述卡扣件(7)可在所述连接块(6)的外端内部移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8)设在所述连接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燕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