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通过补锂可有效解决首次库伦效率的问题,并提高电池的容量与循环稳定性。到目前为止,已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预锂化策略,如外部电化学预锂化、化学预锂化、锂盐辅助预锂化等。随着补锂电芯循环寿命逐步提升,如何快速评估补锂电芯的循环寿命被人们所关注。
[0003]现有技术中将补锂电芯按照循环测试条件,循环至寿命终止(End Of Life,EOL)状态需要较长的耗时,甚至需要2
‑
3年才可评估。现有技术中还有按照未补锂电芯循环数据,建立寿命曲线与电池健康度(state of health,SOH)、阻抗、库伦效率等特征参数的模型,为了使用模型模拟评估补锂后电芯,需要补锂后电芯进行循环测试至规定的电池健康度,针对寿命达1万次以上电芯,该方法仍需要求电芯循环接近1年才可进行仿真模拟,严重影响评估周期,降低验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减少补锂电芯的循环寿命的评估周期,提高验证效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包括:
[0006]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
[0007]获取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的第二特征参数; />[0008]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
[0009]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寿命确定所述未补锂电芯在相同的第一电池健康度状态下的第三循环寿命;
[0010]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寿命、第二循环寿命和第三循环寿命获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评估循环寿命。
[0011]可选的,所述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包括:
[0012]建立所述未补锂电芯的电池健康度状态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循环曲线;
[0013]根据所述循环曲线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参数;所述循环曲线包括第一非线性衰减阶段、第一线性衰减阶段和第二非线性衰减阶段;
[0014]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非线性衰减阶段的第四循环寿命及对应的第一衰减容量、所述第一线性衰减阶段的第五循环寿命及对应的第二衰减容量和所述第二非线性衰减阶段的第六循环寿命;
[0015]根据所述第四循环寿命、所述第五循环寿命和第六循环寿命确定所述第一循环寿命。
[001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包括:
[0017]设所述第二循环寿命为未知量;
[0018]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未知量表示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
[0019]根据所述第二特征参数和所述变量表示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
[0020]根据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和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的相等关系获得所述第二循环寿命。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第一线性衰减阶段的第一衰减速率和所述未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所述第二特征参数包括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的第二衰减速率和所述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
[0022]所述根据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和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的相等关系获得所述第二循环寿命,包括:
[0023]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为:q1+(X
‑
U1)*k1;
[0024]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为:X*k2+(Q2
‑
Q1);
[0025]根据算式X*k2+(Q2
‑
Q1)=q1+(X
‑
U1)*k1获得所述第二循环寿命;
[0026]其中,X为假设的所述第二循环寿命的未知量;U1为第一循环寿命;q1为第一衰减容量;k1为第一衰减速率;k2为第二衰减速率;Q1为所述未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Q2为所述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
[0027]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寿命、第二循环寿命和第三循环寿命获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评估循环寿命,包括:
[0028]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寿命和所述第三循环寿命评估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后的循环寿命;
[0029]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寿命和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后的循环寿命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所述评估循环寿命。
[003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寿命和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后的循环寿命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所述评估循环寿命,包括:
[0031]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述评估循环寿命,其中,所述计算公式为:
[0032]Z=U
‑
Y+X;其中,Z为所述评估循环寿命;U为所述第一循环寿命;Y为所述第三循环寿命;X为所述第二循环寿命。
[0033]可选的,所述寿命终止状态为80%
‑
60%的当前电芯的出厂电容量。
[0034]可选的,所述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为98%
‑
90%的当前电芯的出厂电容量。
[003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装置,包括:
[0036]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
[0037]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的第二特征参数;
[0038]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并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寿命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对应的第一电池健康度状态;
[0039]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状态下的第三循环寿命;
[0040]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寿命、第二循环寿命和第三循环寿命获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评估循环寿命。
[0041]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中任意项所述的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
[004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并将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获取第二特征参数,利用补锂剂增加的容量与未补锂电芯衰减容量的关系,从而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并且进一步根据第二循环寿命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获取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的第二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根据所述第二循环寿命确定所述未补锂电芯在相同的第一电池健康度状态下的第三循环寿命;根据所述第一循环寿命、第二循环寿命和第三循环寿命获得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评估循环寿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未补锂电芯循环至寿命终止状态的第一循环寿命及第一特征参数,包括:建立所述未补锂电芯的电池健康度状态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循环曲线;根据所述循环曲线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参数;所述循环曲线包括第一非线性衰减阶段、第一线性衰减阶段和第二非线性衰减阶段;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非线性衰减阶段的第四循环寿命及对应的第一衰减容量、所述第一线性衰减阶段的第五循环寿命及对应的第二衰减容量和所述第二非线性衰减阶段的第六循环寿命;根据所述第四循环寿命、所述第五循环寿命和第六循环寿命确定所述第一循环寿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确定所述补锂电芯在补锂剂消耗结束时的第二循环寿命,包括:设所述第二循环寿命为未知量;根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未知量表示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根据所述第二特征参数和所述变量表示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根据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和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的相等关系获得所述第二循环寿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估补锂电芯循环寿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征参数还包括所述第一线性衰减阶段的第一衰减速率和所述未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所述第二特征参数包括所述补锂电芯循环至预设电池健康度状态的第二衰减速率和所述补锂电芯的首次充电容量;所述根据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和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的相等关系获得所述第二循环寿命,包括:所述未补锂电芯在所述第二循环寿命时的衰减容量为:q1+(X
‑
U1)*k1;所述补锂电芯由补锂剂提升的总容量为:X*k2+(Q2
‑
Q1);根据算式X*k2+(Q2
‑
Q1)=q1+(X
‑
U1)*k1获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