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包括三腔导尿管、第一导管、冲洗袋以及集尿袋,第一导管上端与三腔导尿管的排液口连接,第一导管的下端连接有自动疏通单元,自动疏通单元的排出口与集尿袋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自动疏通单元能够持续自动疏通第一导管以及三腔导尿管;冲洗袋的排出口连接有与三腔导尿管的冲洗口连接的第二导管,冲洗袋的一侧设置有注射器,集尿袋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管,注射器的排出口和观察管的下端能够通过第三导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疏通单元极大的降低了第一导管阻塞的概率,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冲入量和引出量的大小关系。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冲入量和引出量的大小关系。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冲入量和引出量的大小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尿道前列腺术后或膀胱肿瘤术后的病人需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冲洗目的是保持尿管通畅,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尿管,避免继发出血及膀胱痉挛,从而促进术口愈合,防止尿路感染。而尿管可能会被堵塞,每次尿管堵塞,护士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挤捏尿管或使用注射器冲洗疏通尿管,很多时候为了预防尿管堵塞,护士指导配合密切关注尿管通常情况,定时挤捏尿管预防堵管,每到15到30分钟挤管一次,非常的辛苦。如果疏通不及时给患者带来具体痛苦,如膀胱胀痛,或者膀胱痉挛痛等;而且尿管堵塞后要及时进行复通,不然需要重置尿管,这给护士带来大量的工作,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0003]申请号为202210572864.5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膀胱持续冲洗装置,包括三腔导尿管、第一连接管,该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圆锥接头;Y形接头;所述Y形接头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连接管,该第二连接管与所述Y形接头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中部连通有墨菲氏滴管;滴斗,所述墨菲氏滴管设置于所述滴斗内且与所述滴斗连通;第三连接管,该第三连接管与所述Y形接头连通;橡胶球囊,该橡胶球囊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过滤器;该装置可在引流的同时通过墨菲氏滴管观察是否发生堵塞;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还是需要定时去观察墨菲氏滴管内流速,并没有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量;
[0004]再者,在护理人员进行膀胱冲洗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冲入量是否小于引出量,进而及时判断会发生血块阻塞等问题;而在判断冲入量和引出量时,护理人员通常读取冲洗袋内冲洗液液面差值、集尿袋内引出液的液面差值,然后进行判断,如此读数较多,并不便于护理人员进行直接观察记录,降低使用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及时对尿管进行疏通、不便于护理人员通过冲入量和引出量判断是否发生血块阻塞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包括三腔导尿管、第一导管、冲洗袋以及集尿袋,所述第一导管上端与三腔导尿管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连接有自动疏通单元,所述自动疏通单元的排出口与集尿袋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自动疏通单元能够持续自动疏通第一导管以及三腔导尿管;
[0007]所述冲洗袋的排出口连接有与所述三腔导尿管的冲洗口连接的第二导管,所述冲洗袋的一侧设置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上端与冲洗袋的上端连通、下端与冲洗袋的下端连通,所述注射器和冲洗袋的下端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排放阀;所述集尿袋的一侧设置有观
察管,所述观察管的上端与集尿袋的上端连通、下端与集尿袋的下端连接,所述观察管和集尿袋的下端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排放阀,所述注射器的排出口和所述观察管的下端能够通过第三导管连接;
[0008]所述冲洗袋的单位高度内的容积是所述注射器的相等单位高度内的容积的倍数,所述集尿袋的单位高度内的容积是所述观察管的相同单位高度内的容积的倍数。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安装有墨菲氏滴管,所述墨菲氏滴管上可安装有提示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自动疏通单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疏通管、电机、凸轮、推杆,所述疏通管内安装有活塞机构,所述推杆连接有能够伸入到疏通管内并与活塞机构连接,所述推杆连接有与凸轮相配合的执行杆,所述电机与凸轮连接,在电机驱动下活塞机构于疏通管内能够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持续抽取第一导管中的流体;所述疏通管的一端与墨菲氏滴管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集尿袋的进液口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机构包括套筒、固定于套筒外部的橡皮套、固定于套筒内部两端的支板、两个阀板,所述阀板的端部均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连接有一端转动连接于套筒内部上的转轴,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两个阀板上的转轴端部的第一从动锥齿轮同时啮合有一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同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有与所述推杆连接的驱动杆,两个所述支板之间连接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所述驱动杆穿过相邻的支板并能够滑入到第一滑槽内,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一体连接有于第二滑槽内滑动的滑块。
[0012]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凸环,所述阀板能够与凸环侧面相贴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提示器之间可通过控制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阀板的直径小于套筒的内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管上安装有流速调节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管的背离冲洗袋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刺头,所述观察管的底端连通有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内设置有第一隔膜,所述插入口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刺头,所述第一刺头内部设置有第二隔膜,所述第一刺头插入到插入口内时,第一刺头能够刺破第一隔膜,同时第二刺头能够插入到第一刺头中并刺破第二隔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刺头和第三导管之间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插入口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刺头连接的第二单向阀,用于阻止观察管中的液体从插入口排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中,自动疏通单元能够周期性对第一导管中的流体进行自动疏通,极大的降低了第一导管阻塞的概率,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也避免护理人员定期多次的去判断第一导管或导尿管是否发生堵塞,也避免了护理人员进行挤捏尿管,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量;
[0020]本专利技术中,在使用冲洗袋对病人膀胱进行冲洗作业后,直接将注射器内流体注入到观察管中,然后对比观察管和集尿袋中的液面高度,便于护理人员观察冲入量和引出量的大小关系;
[0021]本专利技术中,提示器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墨菲氏滴管中流体滴落的流速判断第一导管以及导尿管是否发生阻塞,并及时通知给护理人员以及给自动疏通单元的控制器,做到及
时提醒护理人员以及疏通第一导管或导尿管。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自动疏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活塞机构的剖面图;
[0025]图4为图3的左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骨架的立体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以及驱动杆的配合示意图;
[0028]图7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29]图8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30]图9为图8中的C部放大图;
[0031]图10为图3中的D部放大图。
[0032]图中:1
‑
三腔导尿管;2
‑
第一导管;3
‑
冲洗袋;4
‑
集尿袋;5
‑
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腔导尿管、第一导管、冲洗袋以及集尿袋,所述第一导管的上端与三腔导尿管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连接有自动疏通单元,所述自动疏通单元的排出口与集尿袋的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自动疏通单元能够持续自动疏通第一导管以及三腔导尿管;所述冲洗袋的排出口连接有与所述三腔导尿管的冲洗口连接的第二导管,所述冲洗袋的一侧设置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上端与冲洗袋的上端连通、下端与冲洗袋的下端连通,所述注射器和冲洗袋的下端连通处设置有第一排放阀;所述集尿袋的一侧设置有观察管,所述观察管的上端与集尿袋的上端连通、下端与集尿袋的下端连接,所述观察管和集尿袋的下端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排放阀,所述注射器的排出口和所述观察管的下端能够通过第三导管连接;所述冲洗袋的单位高度内的容积是所述注射器的相等单位高度内的容积的倍数,所述集尿袋的单位高度内的容积是所述观察管的相同单位高度内的容积的倍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安装有墨菲氏滴管,所述墨菲氏滴管上可安装有提示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疏通单元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疏通管、电机、凸轮、推杆,所述疏通管内安装有活塞机构,所述推杆连接有能够伸入到疏通管内并与活塞机构连接,所述推杆连接有与凸轮相配合的执行杆,所述电机与凸轮连接,在电机驱动下活塞机构于疏通管内能够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持续抽取第一导管中的流体;所述疏通管的一端与墨菲氏滴管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集尿袋的进液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视化膀胱持续冲洗无菌集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机构包括套筒、固定于套筒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文,刘艳梅,张晓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