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同时调节所述机动车前照灯的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和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其中,
[0002]‑
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围绕第一水平轴线和第一竖直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一固定支承点处,
[0003]‑
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围绕第二水平轴线和第二竖直轴线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固定支承点处,
[0004]其中,每个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具有竖直和水平的调节点,其中,所述调节点如此布置在相应的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处,使得在所述调节点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调整三角形,其中,在竖直的调节点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竖直轴线,并且其中在水平的调节点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水平轴线,
[0005]其中,从设立在第一固定支承点处的笛卡尔坐标系出发,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的水平的调节点如此放置,使得水平的调节点具有正y值,其中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的竖直的调节点如此放置,使得竖直的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机动车前照灯的调节装置(10),所述调节装置用于同时调节所述机动车前照灯的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和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其中,
‑
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围绕第一水平轴线(HA1)和第一竖直轴线(VA1)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一固定支承点(FP1)处,
‑
所述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围绕第二水平轴线(HA2)和第二竖直轴线(VA2)可枢转地支承在第二固定支承点(FP2)处,其中,每个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200)具有竖直和水平的调节点(VP1,VP2,HP1,HP2),其中,所述调节点(VP1,VP2,HP1,HP2)如此布置在相应的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200)处,使得在所述调节点(VP1,VP2,HP1,HP2)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FP1,FP2)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调整三角形,其中,在竖直的调节点(VP1,VP2)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FP1,FP2)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竖直轴线(VA1,VA2),并且其中在水平的调节点(HP1,HP2)与相应的固定支承点(FP1,FP2)之间的虚拟连接线形成水平轴线(HA1,HA2),其中,从设立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承点(FP1)处的笛卡尔坐标系出发,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的水平的调节点(HP1)如此放置,使得所述水平的调节点(HP1)具有正y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的竖直的调节点(VP1)如此放置,使得所述竖直的调节点(VP1)具有正z值,并且其中,从设立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承点(FP2)处的笛卡尔坐标系出发,所述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的水平的调节点(HP2)如此放置,使得所述水平的调节点(HP2)具有负y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的竖直的调节点(VP2)如此放置,使得所述竖直的调节点(VP2)具有负z值,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和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的可枢转的支承通过机械联结器彼此机械联结,从而在任何时间点,所述第一水平轴线(HA1)和第二水平轴线(HA2)彼此平行布置,并且所述第一竖直轴线(VA1)和第二竖直轴线(VA2)彼此平行布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10)包括用于保持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200)的保持件(300),所述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200)借助相应的固定支承点(FP1,FP2)以铰接方式支承在所述保持件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联结器包括以下:
‑
第一跷动元件(400),所述第一跷动元件包括跷动轴线以及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所述跷动轴线彼此相对置地布置在所述第一跷动元件(400)处,其中,所述第一跷动元件(400)借助第一转动支承点(DP1)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保持件(300)处,所述第一转动支承点在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布置在所述第一跷动元件(400)处,从而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线(DA1)枢转,所述第一转动轴线(DA1)处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承点(DP1)中,其中,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围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DA1)枢转时实施相反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跷动元件(400)的第一端部作用在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的竖直的调节点(VP1)处,并且所述第一跷动元件(400)的第二端部作用在所述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的竖直的调节点(VP2)处,从而在维持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200)的相同空间定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100)围绕其水平轴线(HA1)的竖
直枢转相对彼此引起所述第二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200)围绕其水平轴线(HA2)的同时竖直枢转,且反之亦然;其中,所述光学相关的结构单元的竖直的调节点(VP1,VP2)在此实施相反的运动,从而在任何时间点,所述第一水平轴线(HA1)和所述第二水平轴线(HA2)彼此平行布置,并且所述第一竖直轴线(VA1)和所述第二竖直轴线(VA2)彼此平行布置;
‑
第二跷动元件(500),所述第二跷动元件包括跷动轴线以及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所述跷动轴线彼此相对置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跷动元件(500)处,其中,所述第二跷动元件(500)借助第二转动支承点(DP2)可枢转地支承在所述保持件(300)处,所述第二转动支承点在所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布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ZKW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