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
‑
Chlorocarbonyl
‑2‑
Imidazolidone),简称咪唑酰氯,结构式如下:
[0003][0004]1‑
氯甲酰基
‑2‑
咪唑烷酮是半合成青霉素美洛西林钠、阿洛西林钠的重要中间体,并广泛用于合成抗血吸虫病及化学绝育药、杀虫剂和除虫剂等,该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至今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应用,并收载于美国药典(USPXXⅢ),为我国的基本药物。随着美洛西林钠和阿洛西林钠的广泛应用,咪唑酰氯作为合成美洛西林钠和阿洛西林钠的重要中间体,市场前景良好。
[0005]目前报道的关于咪唑酰氯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容量分析方法的银量法,以滴定法检测咪唑酰氯,滴定终点的判断以颜色变化为依据,存在很大的观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便简洁,灵敏度高,色谱峰形好,数据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够准确的检测咪唑酰氯的含量,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00
‑
220nm,柱温室温,以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0.5
‑
1.2ml/min,等度洗脱;
[0008]样品检测前进行衍生化处理,以胺类化合物作为衍生化试剂,以碱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5
‑
20min,完成衍生化处理。
[0009]优选的,色谱柱规格为250mm
×
4.6mm,5μm。
[0010]优选的,检测波长为210nm。
[0011]优选的,流动相中乙腈与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体积比为(70
‑
80):(30
‑
20),进一步优选为70:30。
[0012]优选的,流速为0.8ml/min。
[0013]优选的,进样体积为20uL。
[0014]优选的,洗脱时间为20min。
[0015]优选的,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1)样品衍生化处理;
[0017](2)分别配制咪唑酰氯的对照样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
[0018](3)制作标准曲线;
[0019](4)计算供试品的含量。
[0020]优选的,所述衍生化试剂为甲胺、苯胺、乙二胺、二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为苯胺。
[0021]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为碳酸钠。
[0022]通过试验,在最佳液相色谱条件下,咪唑酰氯的含量在0.5~1.5m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采用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的方法进行标准校正,显示咪唑酰氯平均回收率在93%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该方法适用于检测咪唑酰氯的含量。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专利技术采用衍生化法,先将咪唑酰氯与胺反应生成稳定的酰胺,再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避免滴定法带来的误差;
[0025](2)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方便简洁,灵敏度高,色谱峰形好,数据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够准确的检测咪唑酰氯的含量,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对下游客户的使用起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标准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咪唑酰氯的浓度
‑
峰面积的标准曲线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咪唑酰氯供试品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咪唑酰氯供试品2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此,该领域专业人员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1]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原料;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工艺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32]在以下实施例中,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如下:
[0033]色谱柱:C18,250
×
4.6mm,5μm;
[0034]柱温:室温;
[0035]检测波长:210nm;
[0036]流动相: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
[0037]流速:0.8ml/min;
[0038]进样量:20μl;
[0039]洗脱时间:20min。
[0040](1)针对流动相配比的选择:
[0041]考察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以不同的体积比存在时,对待测物质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0042]表1
[0043]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体积比咪唑酰氯保留时间(min)80:201.29575:252.13470:303.70765:356.05360:407.254
[0044]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到,流动相中乙腈体积比从80
‑
60%的变化过程中,随着浓度的降低,保留时间逐渐延长,但当乙腈浓度低于70%时,分离条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杂质和咪唑酰氯没有完全分开,因此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最佳体积比为70:30。
[0045](2)针对检测波长的选择:
[0046]通过考察咪唑酰氯衍生化产物在不同波长下的紫外吸收强度。结果表明,当紫外吸收波长在200
‑
220nm时咪唑酰氯的衍生化产物的紫外吸收强度较强,因此优选210nm作为其检测波长。
[0047](3)针对流速的选择:
[0048]通过考察不同流速对待测物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从0.5
‑
1.2ml/min的变化过程中,当流速低于0.5ml/min时保留时间会很长,而流速高于1.2ml/min时会影响待测物的分离效果,杂质和咪唑酰氯没有完全分开。因此优选流速为0.8ml/min。
[0049]实施例1
‑
3分别对该检测方法的系统适用性、标准曲线与检测限、回收率与精密度、实际样品测定进行试验,其中待测样品溶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0050](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咪唑酰氯对照品25.0mg置于25ml容量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00
‑
220nm,柱温室温,以乙腈
‑
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0.5
‑
1.2ml/min,等度洗脱;样品检测前进行衍生化处理,以胺类化合物作为衍生化试剂,以碱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5
‑
20min,完成衍生化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色谱柱规格为250mm
×
4.6mm,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波长为21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咪唑酰氯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动相中乙腈与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体积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安,常明珠,张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鑫泉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