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373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包括设于基板上的A仓、B仓和混合仓;A仓和B仓为受压形变的闭合仓,分别设有通入混合仓的料道;混合仓呈柱形,顶部敞口为出料口,仓内为混合腔;A仓和B仓的料道分别于混合仓的底侧,且相对于柱轴以一定的偏角通入混合腔。A仓和B仓内的料液通过料道被挤入混合腔,在混合腔内以平面螺旋结合纵向翻涌的方式混合,混合液从顶口溢出或溢入混合盘中使用;封盖在保证洁净度的同时,使得A仓和B仓的料液可多次使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分仓包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鲜料体的原始特性,预混合使混合后的料体质地更均匀,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与手部过多接触而导致的料体被污染,提升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感。感。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混合出料的包装有结合泵的瓶装、桶装,大多为分管出料,适用于较大量的料液多次使用。
[0003]而较少量的料液的混合包装有CN202220091988.7的卡片式多仓化妆品包装,其为一次性破口并使用,出料时的料液处于初步混合的状态,在使用过程中料液需要在手心部进一步搅拌混合;料液与手部过多接触也容易导致被污染。若客户有少量蘸取使用的需求,也不便封存。
[0004]因此,有必要对CN202220091988.7的卡片式多仓化妆品包装进行改进,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包括设于基板上的A仓、B仓和混合仓;所述A仓和B仓为受压形变的闭合仓,分别设有通入混合仓的料道;所述混合仓呈柱形,顶部敞口为出料口,仓内为混合腔;所述A仓和B仓的料道分别于混合仓的底侧,且相对于柱轴以一定的偏角通入混合腔,以使A仓和B仓内的料液在混合腔内以平面螺旋结合纵向翻涌的方式混合、出料。
[0007]基于混合仓的柱轴,上述A仓和B仓的料道互成镜像。
[0008]上述混合仓外设有环形的混合盘,混合盘的内环接混合仓的出料口。
[0009]于基板上设有用于闭合混合仓的封盖。
[0010]进一步的,上述封盖于混合腔内闭合A仓和B仓的料道。
[0011]进一步的,上述料道于混合盘的底部通入混合仓,于基板上设置的封盖的端侧设有用于压合料道的压条。
[0012]于正对压条的料道处,设有用于闭合A仓或B仓的塑封。
[0013]沿纵向,上述混合仓内设混合螺管;A仓和B仓的料道通混合螺管的管底,混合螺管的管顶通混合仓顶部的混合腔。
[0014]上述A仓、B仓,或及料道由膜覆于基板面构成。
[0015]上述基板或为基膜。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通过受压形变的A仓和B仓将料液挤入混合腔混合;通过一定偏角的料道及纵向的混合腔,使得料液在混合腔内以平面螺旋结合纵向翻涌的方式预混合,混合液从混合腔的顶口溢出或溢入混合盘中再使用;封盖在保证混合腔、
混合盘的洁净度的同时,还使得A仓和B仓内的料液可多次使用。混合盘便于少量蘸取,可按需使用,避免了一次性出料后大量涂覆于局部皮肤的不均匀性。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分仓包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鲜料体以保持其原始特性,预混合使混合后的料体质地更均匀,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与手部过多接触而导致的料体被污染,提升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盖板封闭时的混合出料包装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2为盖板打开时的混合出料包装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为盖板打开时的混合出料包装结构的侧视图。
[0021]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基板,2、A仓,3、B仓,4、料道,5、混合仓,6、混合盘,7、封盖,8、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0023]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由A仓2、B仓3和混合仓5组成。
[0024]A仓、B仓、混合仓均设于基板1的顶面,其中,A仓、B仓为闭合仓,分别通过料道4接入混合仓5,混合仓5的仓顶敞口为出料口,仓内为混合腔。
[0025]优选的,混合仓5呈圆柱形垂设于基板1的中部,材质优选为硬质塑料;A仓、B仓分别由膜覆于基板1面形成泡罩对称的置于混合仓5的两侧,使得A仓、B仓受压力可发生一定的形变。
[0026]优选的,A仓和B仓的料道4形成于基板1的顶面,并基于混合仓5于基板1上的圆心互成镜像。如图2所示,A仓和B仓的料道4分别以一定的偏角于混合仓5的底侧通入混合腔。
[0027]于混合仓5外,还设有环形的混合盘6,混合盘6的环截面呈凹弧形,内环接混合腔的顶口。料道4于混合盘6的底部通入混合腔。
[0028]端部与基板1相连的封盖7,封盖7的内面设有可嵌置于混合腔内的呈圆柱形的闭合塞,置于混合腔内的闭合塞可同时封闭A仓和B仓的料道4。如图3所示,环闭合塞,封盖7的内面还设有环形的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与混合盘6匹配,用于盖合混合盘6。
[0029]实际使用时,于A仓和B仓内分别注入不相同的料液。
[0030]打开封盖7,按压A仓和B仓,料液沿料道4进入混合腔。因料道4具有一定的偏角,使得A仓和B仓的料液在混合腔内形成螺旋状,并盘旋上升至顶部的出料口,在盘旋上升的同时,由于料液的变向,形成翻涌,进而加强了A仓和B仓的料液在混合腔内的混合效果。
[0031]以混合液为具有一定的粘稠度的化妆品为例。
[0032]使用者根据使用需求,将部分或全部原料挤出A仓和B仓。
[0033]当部分挤出时,形成的少量的化妆品从混合仓5的顶口溢出,使用者用食指将化妆品抹出即可使用,使用完后,用封盖7将混合仓5封闭;同时,由具有一定粘稠度的化妆品封
堵料道4。
[0034]当全部挤出时,形成的较多量的化妆品从混合仓5的顶口溢入混合盘6中,再用食指蘸取涂抹。
实施例2
[0035]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于由膜形成的A仓和置于混合盘6底部的料道4之间,可形成一道塑封结构;即挤压A仓时,利用A仓内的料液突破塑封结构,与料道4连通;B仓和其料道4之间同样的可设置相同的塑封结构,便于料液的封存,并防止受压溢出。
[0036]优选的,于封盖7近A仓和B仓的端侧可设置相应的压条8,用于压制塑封结构,保证在不使用时塑封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在当料液部分挤出时,重新闭合的封盖7可利用压条8于塑封结构处隔断料道4,进一步防止料液溢出的同时,隔断料液和混合的化妆品。
[0037]根据使用需求,基板1还选用基膜,基板1便于提供挤压力,基膜便于叠放。
实施例3
[0038]基于实施例1或2的结构,于圆柱形的混合仓5的中部可设置一段混合螺管;A仓和B仓的料道4通混合螺管的管底,混合螺管的管顶通混合仓5顶部的混合腔;即混合腔呈凹槽型,设于混合仓5的顶部。
[0039]经过初步混合的料液,由混合螺管挤压强化混合后,再使用。
[0040]混合螺管的微小管径还便于控制使用量,同时便于管腔的闭合。
[00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板上的A仓、B仓和混合仓;所述A仓和B仓为受压形变的闭合仓,分别设有通入混合仓的料道;所述混合仓呈柱形,顶部敞口为出料口,仓内为混合腔;所述A仓和B仓的料道分别于混合仓的底侧,且相对于柱轴以一定的偏角通入混合腔,以使A仓和B仓内的料液在混合腔内以平面螺旋结合纵向翻涌的方式混合、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混合仓的柱轴,所述A仓和B仓的料道互成镜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外设有环形的混合盘,混合盘的内环接混合仓的出料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出料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基板上设有用于闭合混合仓的封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龙张帆卞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栈秋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