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出水管和水泵,所述稳流罐与出水管之间并联有多根调节管,所述水泵安装于调节管上,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压力罐,另一连接入户管网,还包括备用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泵和用于延伸到地下接入地下水的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与吸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稳流罐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两端均连接有电磁阀一,所述稳流罐的出水口安装有防漩涡装置。采用市政供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干净卫生的水源,市政供水作为主要供水源,地下水作为辅助供水源,用于提高稳流罐的流量调节能力,从而避免增压泵频繁启停,增加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故障率。加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故障率。加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水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变频供水设备,使用时无需额外的水池水箱,直接串联接入到市政网在原有压力基础上叠加压力的模式供水,因此,同样的用水情况下,无负压供水设备水泵功耗会更小,并且不用蓄水采用封闭供水模式水污染会更小。
[0003]因此无负压供水设备没有蓄水箱,只有稳流罐进行非常小的流量调节,用水高峰期如果市政水压波动较大会导致无负压稳流罐里面的蓄水不够水泵抽取,稳流罐内安装的缺水传感器会导致增压泵频繁启停,导致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无法正常运动。目前,常规的解决方法是增加稳流罐的体积或者增加稳流罐的数量,从而提高稳流罐的流量调节能力,但稳流罐的蓄水量增加的有限,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市政水压波动较大造成的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利用地下水补足稳流罐流量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应对市政网管水压波动较大造成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出水管和水泵,所述稳流罐与出水管之间并联有多根调节管,所述水泵安装于调节管上,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压力罐,另一连接入户管网,还包括备用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泵和用于延伸到地下接入地下水的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与吸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稳流罐连接,所述抽水泵的两端均连接有电磁阀一,所述稳流罐的出水口安装有防漩涡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与稳流罐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旁通管与调节管连接,所述稳流罐的入口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抽水泵电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抽水泵与稳流罐之间的管道设置为直流管,所述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二,所述直流管、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上均安装有流量表二,所述出水管连接入户管网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表一,市政网的流量为流量表一的数值减去流量表二的数值。
[0008]优选地: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消毒器,所述直流管、第一旁通管和第二旁通管的进水端均连接于消毒罐上。
[0009]优选地:所述消毒器设置为二氧化氯消毒器、紫外线消毒器、臭氧水消毒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地:所述稳流罐上设置有负压抑制器,所述防漩涡装置位于稳流罐的出水口正上方,所述防漩涡装置包括上旋转涡轮、联杆、下旋转涡轮及动力元件,所述上旋转涡轮与联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下旋转涡轮与联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并且所述下旋转涡轮由动力元件驱动旋转。
[0011]优选地:所述联杆包括外管、转轴及连轴件,所述外管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转轴穿插于上管和下管中,并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轴件置于上管与下管之间,所述上旋转涡轮安装于上管位置,所述下旋转涡轮通过连轴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下管与稳流罐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稳流罐上设置有透视窗和水质检测仪。
[0013]优选地:所述透视窗上设置有加热器。
[0014]优选地:还包括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包括水力发电器、蓄电池和电池保护模组,所述水力发电器安装于稳流罐的进水端,所述水力发电器、蓄电池、电池保护模组及抽水泵电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市政供水与地下水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干净卫生的水源,市政供水作为主要供水源,地下水作为辅助供水源,用于提高稳流罐的流量调节能力,从而避免增压泵频繁启停,增加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原理图;图3为消毒罐的示意图;图4为稳流罐的示意图;图5为防漩涡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透视窗的示意图;图中:1、稳流罐;11、负压抑制器;12、透视窗;121、电热丝;2、出水管;3、水泵;4、调节管;5、压力罐;6、备用抽水装;61、抽水泵;62、抽水管;63、供水泵;7、防漩涡装置;71、上旋转涡轮;72、联杆;721、外管;7211、上管;7212、下管;722、转轴;723、连轴件;73、下旋转涡轮;74、动力元件;8、消毒罐;81、罐体;82、柱喷管;83、过滤网;9、补水管;91、第一旁通管;92、第二旁通管;93、直流管;94、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8]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19]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0]根据图1
‑
2所示,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1、出水管2、水泵3和备用抽水装6,稳流罐1与出水管2之间设有四根调节管4,四根调节管4并联设置,其中三根调节管4上均安装有水泵3,余下的一根调节管4上安装有流量阀,当市政供水的水压较大时,或者用水量较少时,仅开通流量阀即可,利用市政供水的水压直接供水,此时水泵3无需启动,减少能耗,当市政供水的水压出现波动或者用水量增大时,启动相应数量的水泵3,增大供水的水压,从而保障用水的正常,出水管2的一端连接有压力罐5,另一连接入户管网。备用抽水装6置包括抽水泵61和用于延伸到地下接入地下水的抽水管62,抽水管62的长度根据水的用途如饮用、浇灌、水产养殖,或者根据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的实用环境匹配不同的长度,有30米、50米、100米、200米,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用于高层小区供水系统中时,优选200米长的抽水管62,抽水泵61的进水端与吸水管连接,抽水泵61的出水端与稳流罐1连接,抽水泵61的两端均连接有电磁阀一,稳流罐1的出水口安装有防漩涡装置7,防漩涡装置7位于稳流罐1内,在稳流罐1内进入空气时,稳流罐1内会产生漩涡,漩涡将空气卷到水泵3中,导致水泵3增加水压能力降低,甚至导致水泵3无法正常工作,防漩涡装置7可以有效的打乱稳流罐1内的漩涡,避免将空气带入水泵3中。
[0021]根据图1
‑
2所示,抽出的地下水经过消毒器消毒后再补偿稳流罐1中的水源,消毒器包过消毒罐8,稳流罐1采用卧式结构,消毒罐8采用立式结构,出水管2横向设置,并且与稳流罐1的轴向平行,出水管2和三个水泵3均设置在稳流罐1的一侧,消毒罐8和抽水泵61设置在稳流罐1的另一侧。为了更好的稳定市政供水的水压和给稳流罐1补偿水源,补水管9道设置有三道,分别为第一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包括稳流罐(1)、出水管(2)和水泵(3),所述稳流罐(1)与出水管(2)之间并联有多根调节管(4),所述水泵(3)安装于调节管(4)上,所述出水管(2)的一端连接有压力罐(5),另一连接入户管网,其特征是:还包括备用抽水装(6)置,所述抽水装置包括抽水泵(61)和用于延伸到地下接入地下水的抽水管(62),所述抽水泵(61)的进水端与吸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61)的出水端与稳流罐(1)连接,所述抽水泵(61)的两端均连接有电磁阀一,所述稳流罐(1)的出水口安装有防漩涡装置(7)。2.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抽水泵(6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旁通管(91)和第二旁通管(92),所述第一旁通管(91)与稳流罐(1)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旁通管(92)与调节管(4)连接,所述稳流罐(1)的入口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抽水泵(61)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抽水泵(61)与稳流罐(1)之间的管道设置为直流管,所述第一旁通管(91)和第二旁通管(92)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二,所述直流管(93)、第一旁通管(91)和第二旁通管(92)上均安装有流量表二,所述出水管(2)连接入户管网的一端安装有流量表一,市政网的流量为流量表一的数值减去流量表二的数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抽水泵(61)的出水端连接有消毒器,所述直流管(93)、第一旁通管(91)和第二旁通管(92)的进水端均连接于消毒器上。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负压二次供水设备,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世桦正茂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