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31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包括充电桩本体,位于充电桩本体上端的遮罩,位于充电桩本体侧壁上的第一开孔,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线缆收卷装置,所述线缆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杆、限位座、发条转动座、防脱螺帽和连接头,所述收卷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座,且收卷杆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限位座连接,所述限位座的外侧端上设置有发条转动座,且发条转动座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限位座固定连接,所述收卷杆的上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防脱螺帽,所述防脱螺帽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头,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的解决原有装置中充电线缆暴露在外容易损坏以及充电线缆与充电枪连接处发生松动的问题。缆与充电枪连接处发生松动的问题。缆与充电枪连接处发生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


[0001]本技术属于壁挂式充电桩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当今汽车领域的一种较为环保的汽车种类,尤其是以电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为了推广电动汽车的行业发展,应该大范围提供配套设施,以便于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比如充电桩的设置。
[0003]现有的壁挂式充电桩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壁挂式充电桩装置中,充电线缆大多是外置,收纳时,通过人工缠绕在充电桩外壳上,不仅不够方便还容易因充电线缆长期暴露在外发生腐蚀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充电线缆收卷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包括充电桩本体,位于充电桩本体上端的遮罩,位于充电桩本体侧壁上的第一开孔,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线缆收卷装置,所述线缆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杆、限位座、发条转动座、防脱螺帽和连接头,所述收卷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座,且收卷杆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限位座连接,所述限位座的外侧端上设置有发条转动座,且发条转动座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限位座固定连接,所述收卷杆的上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内部设置有防脱螺帽,所述防脱螺帽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头。
[0006]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且位于遮罩的下方设置有操控面板,所述操控面板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斜槽,所述斜槽内且位于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插口,所述插口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开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孔贯穿充电桩本体的外壳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开孔内设置有充电线缆,所述充电线缆的末端贯穿第二开孔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的线缆收卷装置缠绕连接,所述充电线缆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枪。
[0008]优选的,所述充电枪包括枪头、绝缘把手、外套筒和套筒底座,所述枪头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把手,所述绝缘把手的下方且位于枪头的下端设置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下端设置有套筒底座。
[0009]优选的,所述收卷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固定孔,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左侧且位于第二杆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位于第一杆体左端的第二杆体。
[0010]优选的,所述发条转动座转动连接在第一开孔内,所述发条转动座内设置有发条结构,且发条结构贯穿固定孔与第二杆体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套筒为绝缘塑料材质制成的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且外套筒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充电线缆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底座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孔的孔径。
[0012]优选的,所述防脱螺帽套接在缠绕连接在收卷杆上的充电线缆的末端,所述充电线缆贯穿防脱螺帽与连接头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通过线缆收卷装置中设置的收卷杆、限位座、发条转动座、防脱螺帽、连接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固定孔结构,利用发条转动座中的发条结构特性,在充电枪头与充电线缆的使用中,通过自动收卷来替代人工收纳充电线缆的功能,在方便收卷充电线缆的同时,还将充电线缆收纳至充电桩内部,避免充电线缆长期暴露在外,容易发生腐蚀损坏的问题。
[0015]2、本技术中通过充电枪中设置的外套筒和套筒底座以及充电桩本体上设置的第二开孔结构,通过外套筒粘接在与充电枪连接的充电线缆外部,起到保护外部充电线缆的作用,同时利用套筒底座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孔的孔径,在收卷装置对充电线缆进行收卷时,还能够避免收卷过度,导致充电线缆与充电枪连接处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线缆收卷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桩外观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收卷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收卷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充电枪与充电线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充电枪;2、充电线缆;3、线缆收卷装置;4、第一开孔;5、斜槽;6、插口;7、充电桩本体;8、操控面板;9、遮罩;10、第二开孔;11、枪头;12、绝缘把手;13、外套筒;14、套筒底座;31、收卷杆;32、限位座;33、发条转动座;34、防脱螺帽;35、连接头;311、第一杆体;312、第二杆体;31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包括充电桩本体7,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端的遮罩9,位于充电桩本体7侧壁上的第一开孔4,充电桩本体7内部设置有线缆收卷装置3,线缆收卷装置3包括收卷杆31、限位座32、发条转动座33、防脱螺帽34和连接头35,收卷杆3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座32,且收卷杆31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限位座32连接,限位座32的外侧端上设置有发条转动座33,且发条转动座3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限位座32固定连接,收卷杆31的上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内部设置有防脱螺帽34,防脱螺帽3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头35。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桩本体7的正面且位于遮罩9的下方设置有操控面板8,操控面板8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斜槽5,斜槽5内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插口6,插口6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0,第二开孔10贯穿充电桩本体7的外壳与充电桩本体7内部空腔导通,第二开孔10内设置有充电线缆2,充电线缆2的末端贯穿第二开孔10与充电桩本体7内部的线缆收卷装置3缠绕连接,充电线缆2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枪1。
[0025]如图2和图5所示,充电枪1包括枪头11、绝缘把手12、外套筒13和套筒底座14,枪头11的左端设置有绝缘把手12,绝缘把手12的下方且位于枪头11的下端设置有外套筒13,外套筒13的下端设置有套筒底座14,外套筒13为绝缘塑料材质制成的内部中空的圆筒结构,且外套筒13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充电线缆2固定连接,套筒底座14的直径大于第二开孔10的孔径。
[0026]如图3和图4所示,收卷杆31包括第一杆体311、第二杆体312和固定孔313,第一杆体3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杆体312,第一杆体311的左侧且位于第二杆体312上设置有固定孔313,固定孔313贯穿位于第一杆体311左端的第二杆体312。
[0027]如图1和图3所示,发条转动座33转动连接在第一开孔4内,发条转动座33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包括充电桩本体(7),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端的遮罩(9),位于充电桩本体(7)侧壁上的第一开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7)内部设置有线缆收卷装置(3);所述线缆收卷装置(3)包括收卷杆(31)、限位座(32)、发条转动座(33)、防脱螺帽(34)和连接头(35),所述收卷杆(3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座(32),且收卷杆(31)通过插接的方式与限位座(32)连接,所述限位座(32)的外侧端上设置有发条转动座(33),且发条转动座(3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限位座(32)固定连接,所述收卷杆(31)的上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内部设置有防脱螺帽(34),所述防脱螺帽(34)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头(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7)的正面且位于遮罩(9)的下方设置有操控面板(8),所述操控面板(8)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斜槽(5),所述斜槽(5)内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插口(6),所述插口(6)的下方且位于充电桩本体(7)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充电桩收纳连接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10)贯穿充电桩本体(7)的外壳与充电桩本体(7)内部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开孔(10)内设置有充电线缆(2),所述充电线缆(2)的末端贯穿第二开孔(10)与充电桩本体(7)内部的线缆收卷装置(3)缠绕连接,所述充电线缆(2)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枪(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剑锋吴生欲于彬杜杨华卢德宏佘龙初方超余龙汤小兵蔡宇翔孙泽胡学兰房雅迪张爱花陈文奇顾霞玲徐海涛葛秋瑾邓伶君甘泉仲奖齐楹叶万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电南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