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河道排口上游混错接自动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河道排口上游混错接自动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排口问题的本质是上游混错接的问题,混错接问题解决的前提是精确识别和定位混错接点所在位置。目前混错接问题主要依赖人工排查,这种方法效率低、排查周期长,且目前多数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专门针对排口进行溯源排查,而是对片区管网数据进行了大摸排,此时查找排口上游混错接就需在海量的管网信息中人工筛选,效率极低,且易出遗漏。目前,很多城市都对排水管网数据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不少城市采用了基于GIS的管理模式,部分城市建立了排水管网监测系统,实现了排水管网信息化到数字化模式的转型。随着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的普及,使得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对排口混错接进行溯源分析成为了可能。故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精准的排查方法以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河道排口上游混错接自动分析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河道排口上游混错接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接入同一节点的管渠所属排水体制存在差异作为辨识特征,判别节点是否混错接;引入节点层级,从末端排口向上,初始节点层级定为1,当前节点与上游节点仅有一个连接时,上游节点与当前节点层级一致;当前节点与上游节点有多个连接时,上游节点相对当前节点层级加1;以混错接发生的节点层级代表该混错接的层级,辅助定义混错接节点的影响程度,结合排口混错接数共同判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广度优先算法的河道排口上游混错接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1:整理汇总河道、排口、管网拓扑关系数据,包括河道数据、管段数据、节点数据;步骤2:将河道第一个排口节点入队,并定义初始的节点层级i=1;上游节点比下游节点层级高;步骤3:将队头节点作为当前节点,搜索当前节点相连接的节点;步骤4:判定是否只有一个节点与当前节点连接;若是,相连节点层级数同当节点;若为否,相连节点层级数相比当前节点加1;步骤5:判定连接类别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当前节点的上游节点入队;若不同,先记录混接结果,再将当前节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军,丁志良,孙凌凯,邵军荣,罗坤,崔佳鑫,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