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95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包括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复合材料加强筋板设置于复合材料面板的一侧,用于对复合材料面板进行加固;所述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包括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加强面;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为碳纤维织物复合结构叠层,每一层碳纤维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为三维立体织物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均为二维平面织物层。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托盘及其制备工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目前,托盘行业在工业领域和运输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由于托盘可以进行液晶制品的承载,并且可以使用不同运输工具进行转运,而被广泛使用。目前运输液晶屏幕的载物托盘一般采用聚烯烃材料制备,而聚烯烃材料是一种绝缘体,电阻率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这对于产品性能的后续使用带来了诸多问题。对于电子产品行业,托盘需要有效的释放产品表面累计的静电荷,使其不会产生电荷聚集和高电位差,因此需要托盘载体具有防静电功能。传统的聚烯烃抗静电托盘一般采用聚烯烃抗静电粒料采用注塑工艺制备,由于导电炭黑的填充,会导致聚烯烃材料本身刚性变大,材料韧性变差,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本技术主要解决传统防静电聚烯烃复合材料的韧性差、托盘脆性大、易损坏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包括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复合材料加强筋板设置于复合材料面板的一侧,用于对复合材料面板进行加固;
[0007]所述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0008]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包括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加强面;
[0009]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为碳纤维织物复合结构叠层,每一层碳纤维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为三维立体织物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均为二维平面织物层。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加强筋和复合材料面板的待连接部位均预设螺纹孔。
[0011]在加强筋和复合材料面板的待连接部位均预设螺纹孔,便于进行螺栓组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碳纤维织物的碳纤维选自T300、T700、T800或T1000。
[0013]优选的,碳纤维选自3K、6K、12K或24K。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维立体织物层的三维立体结构选自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或三维七向。
[0015]优选的,三维立体织物层为单一三维立体织物层或三维立体织物叠层。
[0016]优选的,二维平面织物层的二维织物结构为平纹、斜纹或缎纹。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层碳纤维复合结构的中间层厚度为0.8

4mm,第一表面层的厚度为0.1

0.3mm,第二表面层的厚度为0.1

0.3mm。
[0018]优选的,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中碳纤维织物复合结构叠层的数量为20

40层。
[0019]进一步优选的,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的两侧表面为二维平纹碳纤维织物。
[0020]上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其中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得复合材料托盘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0022]复合材料加强筋板的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加强面,可以对复合材料面板进行有效加固。
[0023]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为碳纤维织物复合结构叠层,每一层碳纤维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为三维立体织物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均为二维平面织物层,采用该种结构既可以保证托盘的韧性和刚性,有效解决托盘脆性大、易损坏等问题,又可以达到良好的减重效果。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5]图1是复合材料托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复合材料面板;2、复合材料加强筋板;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8]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采用的热塑性膜状树脂可选用聚丙烯、聚乙烯、聚苯硫醚、聚甲醛、聚苯乙烯、聚醚醚酮等多种树脂类型,树脂膜厚度控制在0.01

0.5mm范围内灵活调整。
[0029]所述的面板和加强筋板采用的膜状树脂基体与高强度碳纤维织物预制体交替叠层排布,如果采用碳纤维二维织物,可采用多种叠层排布方式,或交替排布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替叠层排布;如果采用碳纤维立体织物预制体,可在预制体表面铺叠一定数量树脂基体膜。
[0030]所述的面板和加强筋板复合成型采用的热熔浸渗工艺,将上述预制体织物与树脂膜叠层组合之后的结构,置于特定托盘模具内,采用压机进行压制,压机压强控制在0.5

5MPa范围内,压制过程如下:
[0031]第一,对模具内叠层组合结构进行预热预压,加热温度首先控制在80

100℃进行预热,压强控制在0.5

1MPa内,预热时间控制在30

60min。
[0032]第二,对模具内叠层组合结构进行热压,将加热温度升温至热塑性树脂膜的热熔渗温度范围内,具体温度范围根据树脂热熔点温度范围进行灵活调整,压强控制在1

5MPa范围内,热压时间控制在60

120min范围内,灵活调整。
[0033]第三,对整体进行快速降温处理,采用制冷装备,快速将压制制品及模具的温度降低到40℃以下,降温时间控制在10min以内。
[0034]第四,开模具,取出样品。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实施例1
[0037]一种防静电碳纤维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包括底部整体复合材料面板1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2两部分,二者通过组件内部的预埋金属螺纹配件与金属螺栓机械连接组配构成。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包括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加强面。
[0038]其中,底部整体复合材料面板采用12K规格的T300碳纤维平纹织物与立体织物组合叠层增强的聚丙烯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组合叠层织物预制体采用三层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复合材料加强筋板设置于复合材料面板的一侧,用于对复合材料面板进行加固;所述复合材料面板和复合材料加强筋板的材质均为碳纤维织物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加强筋板包括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横向加强筋组件和纵向加强筋组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加强面;复合材料面板的碳纤维织物增强结构为碳纤维织物复合结构叠层,每一层碳纤维复合结构包括中间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中间层为三维立体织物层,第一表面层和第二表面层均为二维平面织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加强筋和复合材料面板的待连接部位均预设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其特征在于:碳纤维织物的碳纤维选自T300、T700、T800或T10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托盘,其特征在于:碳纤维选自3K、6K、12K或24K。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碳纤维增强热塑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伟朱波宋函默谈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星辰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