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94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涉及电热水壶技术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方安装有隔热底座,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壶身,所述壶身的右侧设置有通电口,所述壶身的左侧设置有壶管,所述壶管的上端安装有防喷壶嘴装置,所述壶身的上端中间安装有壶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弧形块固定在壶管上,弧形板下端连接活动板,摁动活动板将橡胶圈和防喷块塞入壶管嘴,即可阻止水流出,再由下壶盖外层的防冲块遇气膨胀,有效阻止冲力将壶盖顶出,由上壶盖固定,冷却后通过上提提钮可分离壶盖与壶身,再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壶身上端,隔热提手安装在固定块上端,手提时握住防滑板和手指槽上提,即完成提壶的工作。即完成提壶的工作。即完成提壶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壶
,具体涉及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

技术介绍

[0002]电热水壶使用已很广泛,其构成主要包括有壶体、壶盖、底座、手柄、发热体、温控器等元件。其壶体一般由金属层或塑料层或内塑料层外金属层构成。由金属层构成的壶体,容易保持水质清洁卫生,但表面温度很高,使用者容易烫伤,在壶身里烧开的水过多时,会喷出去,可能会将没有准备的人烫伤,且烧开后的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和水会顶开壶盖,流出的水碰到通电插口,会造成危险,还有现有的提手都是导热的,在到水时也会被烫伤,且不防滑握感也不舒服。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壶身里的水过多时,烧开后会顺着壶管喷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0005]2、现有的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烧开后的水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会顶开壶盖,水流下来时,可能会流到通电处,造成危险;
[0006]3、现有的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提手都是铁制,导热,手握处也没有防滑,水蒸气上升后弄湿握把,有脱手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方安装有隔热底座,所述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壶身,所述壶身的右侧设置有通电口,所述壶身的左侧设置有壶管,所述壶管的上端安装有防喷壶嘴装置,所述壶身的上端中间安装有壶盖装置,所述壶身的上端两侧安装有提手装置,所述防喷壶嘴装置包括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下端表面与壶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的上端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设置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下端设置有防喷块,所述壶盖装置包括下壶盖,所述下壶盖的外表面与壶身的上端中间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壶盖的两侧安装有防冲块,所述防冲块的上端安装有上壶盖,所述上壶盖的上端中间表面设置有提钮。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块的上端表面与活动板的下端中间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下端表面与圆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板的下端表面与橡胶圈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圈的下端表面与防喷块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壶盖的外表面与防冲块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冲块的上端表面与上壶盖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壶盖的上端中间表面与提钮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提手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
的下端表面与壶身的上端两侧表面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表面与隔热提手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提手的中间表面与防滑板的内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滑板的下端表面与手指槽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通过弧形板、活动板、圆形板、橡胶圈、防喷块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阻止烧开后的水通过壶管喷出,从而不会漏水,通过弧形块固定在壶管上,弧形板下端连接活动板,摁动活动板将橡胶圈和防喷块塞入壶管嘴,即可阻止水流出。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通过下壶盖、防冲块、上壶盖、提钮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烧开后产生大量水蒸气的水盖住,不会顺着缝壁流出,避免水流到通电处,造成危险,通过下壶盖外层的防冲块遇气膨胀,有效阻止冲力将壶盖顶出,由上壶盖固定,冷却后通过上提提钮可分离壶盖与壶身。
[0017]3、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通过固定块、隔热提手、防滑块、手指槽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避免烧水的壶身导热,也避免了握把遇水过滑脱手的现象,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壶身上端,隔热提手安装在固定块上端,手提时握住防滑板和手指槽上提,即完成提壶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防喷壶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壶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提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体;2、隔热底座;3、壶身;4、通电口;5、壶管;6、防喷壶嘴装置;7、壶盖装置;8、提手装置;61、弧形块;62、活动板;63、圆形板;64、橡胶圈;65、防喷块;71、下壶盖;72、防冲块;73、上壶盖;74、提钮;81、固定块;82、隔热提手;83、防滑板;84、手指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隔热底座2,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壶身3,壶身3的右侧设置有通电口4,壶身3的左侧设置有壶管5,壶管5的上端安装有防喷壶嘴装置6,壶身3的上端中间安装有壶盖装置7,壶身3的上端两侧安装有提手装置8。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防喷壶嘴装置6包括弧形块61,弧形块61的下端表面与壶管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弧形块61的上端安装有活动板62,活动板62的下端设置有圆形板63,圆形板63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圈64,橡胶圈64的下端设置有防喷块65,弧形块61的上端表面与活动板62的下端中间表面活动连
接,活动板62的下端表面与圆形板6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圆形板63的下端表面与橡胶圈64的上端固定连接,橡胶圈64的下端表面与防喷块65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有效阻止烧开后的水通过壶管喷出,从而不会漏水,通过弧形块61固定在壶管3上,弧形板61下端连接活动板62,摁动活动板62将橡胶圈64和防喷块65塞入壶管嘴,即可阻止水流出。
[0029]实施例3
[0030]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壶盖装置7包括下壶盖71,下壶盖71的外表面与壶身3的上端中间表面活动连接,下壶盖71的两侧安装有防冲块72,防冲块72的上端安装有上壶盖73,上壶盖73的上端中间表面设置有提钮,下壶盖71的外表面与防冲块72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防冲块72的上端表面与上壶盖73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上壶盖73的上端中间表面与提钮74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
[0031]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烧开后产生大量水蒸气的水盖住,不会顺着缝壁流出,避免水流到通电处,造成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隔热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壶身(3),所述壶身(3)的右侧设置有通电口(4),所述壶身(3)的左侧设置有壶管(5),所述壶管(5)的上端安装有防喷壶嘴装置(6),所述壶身(3)的上端中间安装有壶盖装置(7),所述壶身(3)的上端两侧安装有提手装置(8);所述防喷壶嘴装置(6)包括弧形块(61),所述弧形块(61)的下端表面与壶管(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61)的上端安装有活动板(62),所述活动板(62)的下端设置有圆形板(63),所述圆形板(63)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圈(64),所述橡胶圈(64)的下端设置有防喷块(65);所述壶盖装置(7)包括下壶盖(71),所述下壶盖(71)的外表面与壶身(3)的上端中间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壶盖(71)的两侧安装有防冲块(72),所述防冲块(72)的上端安装有上壶盖(73),所述上壶盖(73)的上端中间表面设置有提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漏水的新型不锈钢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块(61)的上端表面与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镭陈志勇唐义冬王克前丁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