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70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纸显示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包括扫描芯片、显示模块和源芯片,扫描芯片包括三个输入引脚、第一选择器、移位器和若干个输出引脚,源芯片包括若干个输入引脚、第二选择器、控制模块和两个输出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有;通过使用选择连接清屏电路,实现了残影快速、准确消除。准确消除。准确消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纸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电子纸阅读时,偶尔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在电子纸更新一个画面时,显示屏边缘上会出现上一个画面遗留的痕迹,这个痕迹被称作残影。电泳电子纸出现残影的主要原因在于颗粒在微胶囊的分散剂中受力复杂且不均,使得颗粒分布难以统一,导致电泳电子纸显示屏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精准的显示。不仅如此,若短时间的驱动波形设计如果状态未统一,也能形成残影。残影的出现给阅读或展览等活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消除残影,给电子纸创造一个绝佳显示环境,是目前电子纸行业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0003]众所周知,电子纸是用电子墨水技术制造的显示屏,其显示原理是屏幕表面附着数百万颗体积极小的“微胶囊”,每颗微胶囊的直径大约为一毫米,微胶囊里的透明液体中悬浮着带有负电的黑色粒子和带有正电的白色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不同颜色的粒子能够有序排列,在微胶囊里形成上端黑色,下端白色的整齐阵列,从而使电子纸呈现出白底黑字、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
[0004]然而,微胶囊之间非常拥挤,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微胶囊之间、微胶囊内部带电粒子之间有库仑力的作用,以及微胶囊内部带电粒子之间相互扩散,当然还有外部电压波形不稳等因素,难免会导致黑色粒子群中掺杂白色粒子,白色粒子群中掺杂黑色粒子,从而使得电子纸显示时黑白混杂,在黑色文字或图像区域掺杂了白色,出现白色的“影子”,白色底板区出现黑色“影子”。
[0005]特别是在电子纸翻页时,由于在翻页之前,通常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阅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环境光源发出的光线打在电子纸显示屏幕上,光线在电子纸显示屏幕中经折射、反射后至观看者眼中,观看者就能看到电子纸显示屏幕上的具体内容,不需要外部再提供电流,在此过程中,微胶囊极其内部粒子大体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0006]但翻到下一页时,由于显示内容与上一页不同,微胶囊需要重新组合,因而在翻页时需要外部的电源支持。电流的突然进入,打破了之前的平衡状态,微胶囊内部的带电粒子也会因电流的参与而重新组合,倘若电流波形不稳,波幅过大,将导致微胶囊内部粒子分布混乱,黑白混杂,这就是电子纸翻页时出现残影的原因。
[0007]综观现有的墨水屏残影消除技术,主要是按行消除,在显示模块上连接了源芯片和扫描芯片,扫描芯片上有一个时钟(确切点说,也就是显示出一行文字或图像所需要的时间)控制引脚和一个(数据)信号控制引脚作为扫描芯片输入引脚,这两个引脚与扫描芯片内部的移位器连接,而移位器则以扫描芯片的n个输出引脚连接,扫描芯片的n个输出引脚则与显示模块连接。这里的数字n的大小等于显示模块所显示的行数目,一个扫描芯片输出引脚控制一个行的(文字、图像)显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控制。随后,显示模块又将信号输出给源芯片的控制模块,再控制模块将信号输出,这样能再一定程度上让显示屏微胶囊中粒子有序运行,在显示有序的情况下避免了残影。如果出现残影时,则可以在扫描芯
片两个输入引脚和源芯片输出引脚接入特殊电路,按顺序逐行消除。
[0008]然而,这种消除残影的方法在目前使用较广的大屏幕显示屏中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而且,由于掺杂粒子活性较小,消除残影则需要提供较大能量以增强掺杂粒子的活性,但现有的源芯片和扫描芯片功率较低,不能满足此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且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稳定性好和强度高的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其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包括扫描芯片、显示模块和源芯片,所述扫描芯片包括移位器、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和若干个扫描芯片输出引脚,所述移位器与所述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所述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电连接,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与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源芯片电连接,:所述扫描芯片还包括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和第一选择器,所述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第一端与清屏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选择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器与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电连接;
[0012]所述源芯片包括第一源芯片输出引脚、第二源芯片输出引脚、若干个源芯片输入引脚、第二选择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源芯片输入引脚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源芯片输入引脚第二端端与所述第二选择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器与所述第一源芯片输出引脚电连接,所述源芯片输入引脚第二端还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源芯片输出引脚电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在扫描芯片中设置了新引脚和第一选择器设置,而且在源芯片中设置于此项配合的第二选择器,当接入清屏电路后,由于清屏电路电压较高,从而增加了扫描芯片输出的能量,进而激发掺杂粒子活性,使得掺杂粒子在现有的电路作用下重新归位,消除残影,产生了清屏效果。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选择器(16)包括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栅极与所述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3)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源极与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电连接;由于场效应管结构相对简单,能量耗散肖,对电流通过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进而比较适合作为选择器使用。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选择器(34)包括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源极与所述源芯片输入引脚(33)第二端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栅极与所述第一源芯片输出引脚(31)电连接;此处的第二场效应管除了具备第一场效应管相同电子特性外,还与第一场效应管配合,使得残影快速、准确清除。
[0016]作为优选,所述清屏电路的输入信号为方波信号;这样能够使得掺杂粒子快速分离,实现清屏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方波信号图。
[0019]其中,图中所标注的数字分别代表;1、扫描芯片;2、显示模块;3、源芯片;11、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2、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3、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4、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5、移位器;16、第一选择器;31、第一源芯片输出引脚;32、第二源芯片输出引脚;33、源芯片输入引脚;34、第二选择器;35、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结合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包括扫描芯片1、显示模块2和源芯片3,扫描芯片1包括移位器15、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1、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2和若干个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移位器15与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1、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2、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纸残影消除电路,包括扫描芯片(1)、显示模块(2)和源芯片(3),所述扫描芯片(1)包括移位器(15)、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1)、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2)和若干个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所述移位器(15)与所述第一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1)、所述第二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2)、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电连接,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与所述显示模块(2)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2)与所述源芯片(3)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扫描芯片(1)还包括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3)和第一选择器(16),所述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3)第一端与清屏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扫描芯片输入引脚(13)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选择器(16)电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器(16)与所述扫描芯片输出引脚(14)电连接;所述源芯片(3)包括第一源芯片输出引脚(31)、第二源芯片输出引脚(32)、若干个源芯片输入引脚(33)、第二选择器(34)和控制模块(35),所述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华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兴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