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安装在底盘的边缘处;换热边板,换热边板设置在换热本体的端部;其中,换热边板靠近底盘的边缘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的换热边缘和避让边缘,换热边缘用于与底盘配合设置,换热边缘凸出于避让边缘设置,避让边缘具有相互连接的入口过渡段和避让段,入口过渡段为弧形结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水易流出底盘外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窗式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窗式空调器因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一直以来在空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之窗式空调器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散热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了窗式空调器的可靠性,换热器被设置用来进行冷媒热交换,在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常常会因热交换产生冷凝水。
[0003]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室内换热器边板与底盘固定的折边为连续设计,在高湿的环境下,边板折边上生成的冷凝水水滴会顺着边板流下,出现冷凝水水滴顺着底盘外侧流出空调器,而影响到室内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水水滴易流出底盘外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安装在底盘内,换热器包括:
[0006]换热本体,安装在底盘的边缘处;
[0007]换热边板,换热边板设置在换热本体的端部;
[0008]其中,换热边板靠近底盘的边缘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的换热边缘和避让边缘,换热边缘用于与底盘配合设置,换热边缘凸出于避让边缘设置,避让边缘具有相互连接的入口过渡段和避让段,入口过渡段为弧形结构。
[0009]进一步地,入口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换热边缘相切;和/或,
[0010]入口过渡段的第二端与避让段相切。
[0011]进一步地,入口过渡段的弧半径R
h
与入口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换热边缘的内切角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2][0013]其中,σ
lv
为水的张力系数,θ为冷凝水的真实接触角,θ
r
为表观接触角,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0014]进一步地,换热边板由金属材料制成,θ=60
°
,θ
r
=θ;入口过渡段的弧半径R
h
与入口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换热边缘的内切角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5][0016]进一步地,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为10℃,σ
lv
=74.22
×
10
‑3N/m2;入口过渡段的弧半径
R
h
与入口过渡段的第一端与换热边缘的内切角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7][0018]进一步地,5
°
≤α≤40
°
;和/或,
[0019]5×
10
‑3m≤R
h
≤28.6
×
10
‑3m。
[0020]进一步地,换热边缘包括第一换热边缘和第二换热边缘,第一换热边缘与入口过渡段远离避让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换热边缘与避让段远离入口过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换热边缘位于第二换热边缘的上方;换热边缘和避让边缘的总高度为H,第一换热边缘的高度为h1;
[0021]其中,h1<0.6H。
[0022]进一步地,第二换热边缘的高度为h2;
[0023]其中,h2<0.1H。
[0024]进一步地,避让边缘位于换热本体的迎风侧;和/或,
[0025]避让段为竖直段。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0027]外壳和底盘,底盘设置在外壳内;以及上述提供的换热器,安装在底盘内。
[002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边板上设置换热边缘和避让边缘,并使避让边缘具有弧形结构的入口过渡段,能够对水滴起到一定导流效果,并将水滴引入底盘范围之内,能够防止水滴顺着换热边板流出底盘,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水容易流出空调器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边板的高度关系示意图;
[003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边板的角度关系示意图;
[003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边板的受力关系示意图;
[0035]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凝水所受作用的示意图。
[003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7]10、底盘;
[0038]20、换热本体;
[0039]30、换热边板;31、换热边缘;311、第一换热边缘;312、第二换热边缘;32、避让边缘;321、入口过渡段;322、避让段;
[0040]40、冷凝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2]请参考图1至图6,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安装在底盘10内,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20和换热边板30。换热本体20安装在底盘10的边缘处,换热边板30设置在换热本体20的端部;其中,换热边板30靠近底盘10的边缘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的换热边缘31和避让边缘32,换热边缘31用于与底盘10配合设置,避让边缘32相对于换热边缘31凹陷设置,避让边缘32具有相互连接的入口过渡段321和避让段322,入口过渡段321为弧形结构。
[0043]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将避让边缘32相对于换热边缘31凹陷设置,并使避让边缘32具有入口过渡段321和避让段322,能够在散热器上产生冷凝水40时,将冷凝水40通过换热边缘31引导至避让边缘32,再从避让边缘32的入口过渡段321引导到避让段322,这样能够避免冷凝水40沿着整体竖直的边缘结构流出底盘10的情况出现,从而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水40容易流出底盘外的技术问题。
[0044]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边缘31用于与底盘10配合设置”可以为换热边缘31与底盘10的内侧壁贴合设置,或者也可以是换热边缘31与底盘10的内侧壁之间保持小间隙地间隔设置。
[0045]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一端与换热边缘31相切,或者也可以是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二端与避让段322相切,再或者可以是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一端、第二端同时分别与换热边缘31、避让段322相切。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助于通过入口过渡段321将冷凝水40引流至底盘10内,从而保证冷凝水40能沿着避让边缘32向下流动,避免冷凝水40滴出底盘10之外。
[0046]在本实施例中,入口过渡段321的弧半径R
h
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安装在底盘(10)内,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本体(20),安装在所述底盘(10)的边缘处;换热边板(30),所述换热边板(30)设置在所述换热本体(20)的端部;其中,所述换热边板(30)靠近所述底盘(10)的边缘的一侧具有相互连接的换热边缘(31)和避让边缘(32),所述换热边缘(31)用于与所述底盘(10)配合设置,所述换热边缘(31)凸出于所述避让边缘(32)设置,所述避让边缘(32)具有相互连接的入口过渡段(321)和避让段(322),所述入口过渡段(321)为弧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边缘(31)相切;和/或,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二端与所述避让段(322)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弧半径R
h
与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边缘(31)的内切角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其中,σ
lv
为水的张力系数,θ为冷凝水的真实接触角,θ
r
为表观接触角,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边板(30)由金属材料制成,θ=60
°
,θ
r
=θ;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弧半径R
h
与所述入口过渡段(321)的第一端与所述换热边缘(31)的内切角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为10℃,σ
lv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少康,李丽霞,仲明凯,曾淑剑,薛源,马善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