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
技术介绍
[0002]建筑3D打印技术是基于数字三维模型,采用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与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物理实体的智能制造方法。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化、施工自动化、用料精细化等特点,能极大缩短建造工期,提高施工效率。采用机制砂混凝土作为“油墨材料”的建筑3D打印技术,不仅能降低该技术的建造成本,而且能解决当下天然砂紧缺的状况。但是,机制砂棱角多,球形度差,针片状颗粒较多,较高掺量下会对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挤出性、开放时间和建造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建筑3D打印技术若采用机制砂来有效降低打印成本,则需要对机制砂特性及其混凝土的可打印性能进行专门研究和调控。
[0003]本专利技术通过机制砂级配调控、优化混凝土材料组成等方式,提高了机制砂在3D打印混凝土中的掺量;并配合使用球状(超细矿物微珠)和片状(硅铝质黏土)的矿物掺合料,改善了机制砂特性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影响,显著提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7%~45%的水泥、20%~50%的机制砂、0.5%~35%的碎石骨料、0.1%~2.0%的减水剂、0.05
‰
~0.4
‰
增稠剂、0.1%~2.0%的早强剂、0.5%~15%的矿粉、0.5%~20%的超细矿物微珠、3%~40%的硅铝质黏土及6%~20%的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材料的水胶比为0.3~0.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42.5,水泥比表面积为300~500m2/kg,80μm筛筛余量为0.8%~1.5%;所述机制砂粒径为0.075~5.0mm,表观密度为2000~2900kg/m3,松散堆积孔隙率为25%~55%,MB值为1.2~2.4,泥块含量为1.0%~1.8%,有机物检测合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骨料由岩石机械破碎制得,粒径为5~12mm;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为20%~50%,含气量为1.5%~6.0%,固体含量为30%~35%,PH值为7.0~9.0;所述增稠剂的粘度为90000~120000mPa
·
s,干燥失重率为≤6.0%,PH值为5.0~9.0,凝胶温度为50.0~55.0℃;所述早强剂的含水率为≤5.0%,1.18mm筛筛余量为≤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的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密度为2.5~3.5g/cm3,比表面积为500~650m2/kg,流动度比为95%~110%,含水量为0.3%~0.9%。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朱文轩,张云升,陈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