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40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将被加热体套至于耐温筒中,耐温筒两端与被加热体外壁面之间分别安装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在耐温筒内壁与被加热体外壁之间构成相对封闭的高温气体区;耐温筒端头外部间隔配置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有首尾相互衔接的多个平面构成多面体结构,固定装置中其中两个或三个以上平面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等离子体炬,单个等离子体炬垂直贯穿对应的平面,等离子体炬的喷口端向内穿过第一支承后位于高温气体区内;等离子体炬工作时,其位于高温气体区中的喷口端朝向被加热体进行喷射加热,从而使等离子体炬协同工作,对被加热体进行稳定、可靠角度的喷射加热,极大地保证了对物体的精准加热和测温。物体的精准加热和测温。物体的精准加热和测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等离子体热源应用
,尤其是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等离子体是气体与电弧接触而产生的一种高温、离子化和传导性的气体状态。由于电离气体的导电性,使电弧能量迅速转移并变成气体的热能,形成一种高温气体射流(温度达5500℃以上)和高强度热源。
[0003]现有技术中,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热源加热具有温度高、内热外冷、中心扩散面大等诸多特点,如何有效利用等离子体炬来对物体进行精准加热,尤其是如何利用多个炬来进行协同工作,在进行加热时还同时能够实现温度的准确测量,是业内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从而使等离子体炬协同工作,对被加热体进行稳定、可靠角度的喷射加热,极大地保证了对物体的精准加热和测温。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被加热体(10)套至于耐温筒(4)中,耐温筒(4)两端与被加热体(10)外壁面之间分别安装第一支承(3)和第二支承(31),从而在耐温筒(4)内壁与被加热体(10)外壁面之间构成相对封闭的高温气体区(8);耐温筒(4)端头外部间隔配置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有首尾相互衔接的多个平面构成多面体结构,固定装置(2)中的其中两个或三个以上平面上分别贯穿安装有等离子体炬(1),单个等离子体炬(1)垂直贯穿对应的平面,等离子体炬(1)的喷口端向内穿过第一支承(3)后位于高温气体区(8)内;轴向调节等离子体炬(1)相对于固定装置(2)平面伸入的深度,将等离子体炬(1)相对于固定装置(2)固定;贯穿第二支承(31)插装出气管(6),使得高温气体区(8)经由出气管(6)与外部相通;等离子体炬(1)工作,其位于高温气体区(8)中的喷口端朝向被加热体(10)进行喷射加热;外部测温机构经由出气管(6)进行温度的测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炬(1)的轴向与被加热体(10)轴向之间存在夹角,使得等离子体炬(1)的喷口端朝向被加热体(10)进行喷射加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2)中包括有前端盖(20),前端盖(20)位于被加热体(10)轴向的前方,前端盖(20)为多边形平面结构,前端盖(20)各个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平面,相邻平面之间相互衔接构成多面体结构;所述前端盖(20)与各个平面之间构成钝角。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非转移弧热等离子体精准加热及测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平面上配装有定向支承座(9),等离子体炬(1)经由定向支承座(9)垂直配装于平面上。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懿凌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先竞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