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型多路输出光接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有线电视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室内型多路输出光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接收装置的局端在每个单元或每栋楼,目前现有的技术是光转换成电信号(即光接收机)到楼头或单元然后在通过分配器分给每个用户使用,需要两个设备连接同时增加接线繁琐和使用成本增高,楼梯间的空间也有限原楼栋需要多个设备组合才能将信号传输到用户,也无法实现wifi信号的接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室内型多路输出光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光接收机、分频器及分配器;
[0004]光接收机:用于通过多模光纤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光信号,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并发送到分频器;
[0005]分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及WIFI信号混合输出到分配器;
[0006]分配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混合信号转化为多路输出信号分别发送到各个用户。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光接收机包括光电转换电路,光电转换电路包括波分复用器、单片机U1、U3、电感L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型多路输出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光接收机、分频器及分配器;光接收机:用于通过多模光纤接收发射端发送的光信号,将光信号还原成电信号并发送到分频器;分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及WIFI信号混合输出到分配器;分配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混合信号转化为多路输出信号分别发送到各个用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型多路输出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接收机包括光电转换电路,光电转换电路包括波分复用器、单片机U1、U3、电感L1、L2、L5、L6、L12、L13、电容C1、C2、C3、C29、C30、C14、C15、C16、C17、C18、C20、C21、C29、C30、C34、C37、C38、电阻R1、R2、R13、R14、R15、R16、R21、R25、R26、R33、R34、R36、R37、R43、R49、R59;所述波分复用器的第一引脚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感电容C2的一端及电感L6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第三引脚,电感L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2的一端及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0的一端及单片机U1的第五引脚,电容C30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9的一端并接地,电容C29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34的一端及单片机U3的第十九引脚,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第六引脚;波分复用器的第二引脚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感L5的一端及电容C1的一端,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3的一端并接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1的第二引脚;波分复用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单片机U1的第二十五引脚;单片机U1的第七引脚同时连接电容C14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5的一端并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6的一端及单片机U3的第二引脚,电容C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3的一端及单片机U1的第八引脚,电阻R1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单片机U3的第九引脚、电阻R43的一端、电阻R49的一端及电阻R59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及单片机U3的第三引脚,电阻R36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16的一端及单片机U1的第十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臣,崔敏,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景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