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34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悬挑结构,包括若干条至少贯穿两面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且水平设置的主结构梁,若干主结构梁上端十字交错搭接有至少一根大跨度的次结构梁,若干主结构梁上还搭接有单端埋设于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内的悬挑梁;操作平台,包括若干搭接于主结构梁上或依附于/贯穿次结构梁上的施工横杆,施工横杆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杆,支撑立杆上水平扣接有平台横杆,平台横杆伸入避难层下层的室内,避难层下层的室内设置有若干脚手架立杆,脚手架立杆与平台横杆相互扣接,平台横杆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支撑立杆的下端扣接且伸入避难层下层的室内与脚手架立杆扣接的脚手架横杆。杆扣接的脚手架横杆。杆扣接的脚手架横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施工结构以及施工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超高层建筑已经逐步成了施工领域的重点工程,而为了进一步提升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合理设置避难层。避难层,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同时避难层也可以作为行动有障碍的人员暂时避难等待救援的场所。而避难层则是以悬挑结构为主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悬挑层楼层。
[0003]在超高层建筑中的高空进行悬挑结构施工较为麻烦,避难层的悬挑尺寸较大,爬架上升至避难层时,外凸结构会阻碍爬架继续提升,需要在高空中改变爬架的附着外置。专利号为CN114908960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避难层结构施工的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主要是依靠在避难层的下层以及下二层搭接悬挑施工平台,进而在悬挑施工平台上对避难层进行施工。
[0004]然而该中施工结构在搭接和拆除时较为不便,需要在多层进行辅助施工,同时,工作平面位于避难层下层的施工平台距离避难层待施工区域的竖直距离较远,因此还需要在施工平台上额外搭设施工脚手架。在完成结构施工后对施工平台以及脚手架的拆除因悬挑层完成施工存在较多的阻挡,工期相应的被延长。进一步的,超高层住宅的避难层中的悬挑梁的伸出长度相应更长,为了满足加工要求,在避难层下层以及避难层下下层进行搭设的施工平台要求也相应的更高,搭建施工平台所需的物料也相应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包括:
[0006]悬挑结构,包括若干条至少贯穿两面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且水平设置的主结构梁,若干所述主结构梁上端十字交错搭接有至少一根大跨度的次结构梁,若干所述主结构梁上还搭接有单端埋设于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内的悬挑梁;
[0007]操作平台,包括若干搭接于所述主结构梁上或依附于/贯穿所述次结构梁上的施工横杆,所述施工横杆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上水平扣接有平台横杆,所述平台横杆伸入避难层下层的室内,所述避难层下层的室内设置有若干脚手架立杆,所述脚手架立杆与所述平台横杆相互扣接,所述平台横杆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扣接且伸入所述避难层下层的室内与所述脚手架立杆扣接的脚手架横杆。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悬挑结构采用工字钢搭接而成,所述主结构梁、次结构梁以及所述悬挑梁之间通过U型锚固件锁紧。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施工横杆、支撑立杆、平台横杆、脚手架横杆以及脚手架
立杆之间通过扣件锁紧。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撑立杆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杆体与连接杆体,所述支撑杆体与所述连接杆体的外周套设有预埋套,所述预埋套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体与所述连接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应的通孔,所述支撑杆体以及所述连接杆体通过贯穿所述通孔以及安装孔的紧固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
[0011]所述施工横杆与所述连接杆体通过扣件锁紧。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脚手架横杆以及平台横杆上铺设有走道钢芭片,所述平台横杆靠近所述避难层下层室内的一侧不铺设走道钢芭片。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支撑立杆的外围绕设有防护杆。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悬挑梁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落入所述施工横杆围设而成的区域内。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应用于如上任意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依次安装所述主结构梁、次结构梁以及悬挑梁;
[0017]S2.依次安装所述脚手架立杆以及所述脚手架横杆;
[0018]S3.依次安装所述支撑立杆、平台横杆以及施工横杆;
[0019]S4.进行悬挑结构施工;
[0020]S5.完成悬挑结构施工后分离支撑立杆与预埋套,随后依次拆卸平台横杆、支撑立杆、脚手架横杆、脚手架立杆,完成施工。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01.于避难层的结构墙上预开设供所述主结构梁穿过的结构洞口,于避难层的结构墙上预开设供所述悬挑梁穿过的悬挑洞口,所述悬挑洞口高于所述结构洞口;
[0023]S102.安装主结构梁,并通过U型锚固件锁紧于避难层的地面上;
[0024]安装悬挑梁,并通过U型锚固件锁紧于主结构梁上,悬挑梁伸入结构洞口的部分固设底板,底板贴设于结构墙的内壁表面且通过紧固螺栓锁紧;
[0025]S103.若存在至少两根主结构梁,且两根所述主结构梁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小于4~6m,则于两根所述主结构梁之间通过U型锚固件搭设次结构梁。
[002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7]S201.于避难层的楼板层开设供脚手架立杆穿过的墙洞口,于避难层下层的楼板层表面铺设木垫板;
[0028]S202.安装脚手架立杆,并将脚手架立杆伸出墙洞口的部分通过连墙件紧固,安装脚手架横杆,所述脚手架横杆伸出避难层下层外围的部分绕经附墙柱设置框架柱。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1.超高层住宅的避难层中的悬挑梁通常伸出长度更长,通过设置若干条至少贯穿两面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且水平设置的工字钢作为主结构梁,将悬挑梁搭接于主结构梁上,实现了由主结构梁为悬挑结构提供支撑,相比传统的悬挑结构中仅设置单端固定再结构墙面上的悬挑梁而言,承重效果更强。而主结构梁在施工成型后同样会成为悬挑结构内部的结构梁部分,安装相比悬挑梁更为简单方便,悬挑结构成型后的承重效果也更强。
[0031]2.通过设置若干搭接于主结构梁上或依附于/贯穿次结构梁上的施工横杆,在施
工横杆上可拆卸竖直连接支撑立杆,并配合平台横杆、脚手架横杆、脚手架立杆组成“悬挂”主结构梁下方的操作平台,由主结构梁直接构成承重吊装梁,不需再于避难层的下层设置施工平台、于避难层的下下层设置支撑施工平台的斜撑、于避难层的上层设置张拉悬挑梁的拉索等复杂施工结构,简化了施工平台的设置,缩短了工期和耗费的建材。
[0032]3.通过在避难层的下层室内搭设脚手架并与平台横杆、支撑立杆等相互连接,提高了施工平台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保证施工人员在对悬挑层施工时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施工平台与悬挑层之间的距离,更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的平面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的剖视工程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的侧视工程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埋套的整体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挑结构,包括若干条至少贯穿两面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且水平设置的主结构梁,若干所述主结构梁上端十字交错搭接有至少一根大跨度的次结构梁,若干所述主结构梁上还搭接有单端埋设于避难层内的混凝土结构墙内的悬挑梁;操作平台,包括若干搭接于所述主结构梁上或依附于/贯穿所述次结构梁上的施工横杆,所述施工横杆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支撑立杆,所述支撑立杆上水平扣接有平台横杆,所述平台横杆伸入避难层下层的室内,所述避难层下层的室内设置有若干脚手架立杆,所述脚手架立杆与所述平台横杆相互扣接,所述平台横杆的下方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扣接且伸入所述避难层下层的室内与所述脚手架立杆扣接的脚手架横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结构采用工字钢搭接而成,所述主结构梁、次结构梁以及所述悬挑梁之间通过U型锚固件锁紧。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横杆、支撑立杆、平台横杆、脚手架横杆以及脚手架立杆之间通过扣件锁紧。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杆包括分体设置的支撑杆体与连接杆体,所述支撑杆体与所述连接杆体的外周套设有预埋套,所述预埋套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开设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支撑杆体与所述连接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应的通孔,所述支撑杆体以及所述连接杆体通过贯穿所述通孔以及安装孔的紧固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施工横杆与所述连接杆体通过扣件锁紧。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横杆以及平台横杆上铺设有走道钢芭片,所述平台横杆靠近所述避难层下层室内的一侧不铺设走道钢芭片。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高层住宅避难层悬挑施工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栋张文周贤通王琪柯峻骆雄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