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抗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箱变智能监控
,具体为一种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逐渐兴起,如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新能源特指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的能源,在太阳能以及风力发电等方面,智能箱变监控单元被广泛的应用,其可实现箱变的测控和保护功能,既可以为电站提供独立的箱变监控系统,也可无缝对接第三方平台的综合自控系统。
[0003]现有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现有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在安装时,其需要先调节夹板的位置,使得箱体能够安装在装置的内部,之后再通过腰型孔将夹板固定在使用位置,但腰型孔需要与安装位置的孔洞对应,这使得先将箱体安装在夹板上再固定夹板的方式,会造成无法保证腰型孔与安装位置的孔洞对应,进而给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的安装带来问题;2、现有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在使用时,其容易受到震动干扰,而震动的干扰会造成其内部电子设备出现故障,从而使得其无法进行稳定的工作,现有的风电箱变智能监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抗震结构,包括支撑框(1)、固定板(2)、箱体(3)、单向气阀(10)、联动式夹紧机构和抵消式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外部两两对称的设置有4个固定板(2),且支撑框(1)的内部通过抵消式缓冲机构与箱体(3)的侧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框(1)的内底端通过联动式夹紧机构与箱体(3)的下底面相连接,且联动式夹紧机构与抵消式缓冲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消式缓冲机构包括方形伸缩管(4)、连接板(9)、安装框(17)、弹簧三(18)、滑杆(19)、撑顶板(20)、支撑块(21)、滑环(22)、限位杆(23)和弹簧四(24),所述方形伸缩管(4)的内侧均匀分布有相互平行的连接板(9),且连接板(9)的环侧与方形伸缩管(4)的内侧密封连接,所述方形伸缩管(4)两端连接板(9)的最大距离大于方形伸缩管(4)的长度,且靠近箱体(3)的连接板(9)上轴连接有夹持片,并且夹持片支撑于箱体(3)的环侧,相连的2个所述连接板(9)之间均设置有安装框(17)、弹簧三(18)、滑杆(19)、撑顶板(20)、支撑块(21)、滑环(22)、限位杆(23)和弹簧四(24),且安装框(17)和支撑块(21)分别设置于相连2个连接板(9)相对的一侧,所述安装框(17)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19),且滑杆(19)呈田字形分布,所述安装框(17)在同一个连接板(9)的一侧设置有9个,且9个安装框(17)也呈田字形分布,所述支撑块(21)对应滑杆(19)的交点处,且滑杆(19)的交点处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内活动伸入有限位杆(23)的一端,且限位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块(21)一侧的中央位置,所述支撑块(21)的一侧和对应的滑杆(19)交点位置之间设置有嵌套于限位杆(23)外侧的弹簧四(24),所述滑杆(19)上滑动嵌套有滑环(22),且滑环(22)上轴连接有撑顶板(20)的一端,所述撑顶板(20)的另一端轴连接于支撑块(21)的环侧,且每个支撑块(21)的四个环侧均设置有支撑块(21),所述滑环(22)的外侧嵌套设置有弹簧三(18),且内侧的弹簧三(18)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滑环(22)上,并且最外侧的弹簧三(18)外端设置于对应的安装框(17)上,所述抵消式缓冲机构在箱体(3)的四个环侧均有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箱变智能监控单元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部的所述连接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军,魏龙飞,李国霞,陈凤,何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思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