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201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衬底、主动开关层和驱动芯片,主动开关层设置在衬底上,主动开关层包括绑定区域,驱动芯片绑定在主动开关层背离衬底一侧,且位于绑定区域内;阵列基板还包括校正结构,校正结构紧密贴合在衬底远离驱动芯片的一侧,且校正结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校正结构膨胀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膨胀率。通过上述设计,仅在衬底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设置了校正结构,并与衬底紧密贴合,校正结构膨胀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膨胀率,从而避免衬底发生弯曲的现象;即使在衬底发生弯曲之后,校正结构也可以使得衬底恢复形变,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电子、信息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相关的产品亦日益精密。就目前个人电脑领域,除了追求更高速、运算能力更强的运算单元和各式各样周边设备的配合来满足使用者需求外,针对轻薄短小的便携式移动装置也逐渐成为业界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COG(Chip On Glass,固定于玻璃基板上的芯片)技术也孕育而生,即在阵列基板上绑定驱动芯片(Integrated Circuit)的技术。
[0003]将驱动芯片绑定在阵列基板的工艺需要加热冲压,会造成驱动芯片绑定在阵列基板上过程中,衬底的边缘发生弯曲形变,由于驱动芯片和衬底的膨胀率不同,最终会导致衬底朝向驱动芯片的一侧弯曲,从而导致液晶偏转紊乱,导致显示面板发生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防止衬底弯曲变形,从而防止液晶偏转紊乱导致显示面板漏光的问题产生,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主动开关层和驱动芯片,所述主动开关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所述主动开关层包括绑定区域,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主动开关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且位于所述绑定区域内;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校正结构,所述校正结构紧密贴合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且所述校正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校正结构膨胀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膨胀率。
[0006]可选的,所述校正结构包括校正主体部和至少两个第一抵接结构,所述两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校正结构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均设置所述校正主体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衬底包括所述衬底主体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抵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均设置在所述衬底主体部靠近所述校正结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和所述第一抵接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抵接结构抵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形状为三棱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校正主体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连线在所述校正主体部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面不重叠,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的形状为三棱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六面与所述衬底主体部靠近所述校正结构的一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五面的连线在所述衬底主体部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六面不重叠,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五面抵接。
[0008]可选的,所述校正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划分为多个第一左抵接结构和多个第一右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右抵接结
构分别分布在所述校正主体部对称轴的两侧,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一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二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第一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第二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衬底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划分为多个第二左抵接结构和多个第二右抵接结构,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分别分布在所述校正主体部对称轴的两侧,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四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五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第四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第五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五面相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二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四面相贴;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第五面相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二面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四面相贴。
[0009]可选的,以第一左抵接结构远离所述对称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远离所述对称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左抵接抵接结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形状相匹配。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范围包括95

115
°
,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范围包括95
°‑
115
°
;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的夹角范围包括95
°‑
115
°
,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的夹角范围包括95
°‑
115
°

[0011]可选的,所述衬底背离所述主动开关层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抵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校正结构对应所述安装槽设置,所述校正结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面与所述衬底背离所述主动开关层的一侧齐平。
[0012]可选的,所述校正结构的材质包括多孔陶瓷材质。
[0013]可选的,所述校正结构包括固定部、支撑部和粘接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衬底背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衬底之间,且两侧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衬底抵接;所述粘接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衬底之间,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粘接部同层设置且厚度相等,所述粘接部环绕设置在所述支撑部的四周,粘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衬底,所述支撑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
[001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置基板、液晶层和如上述所述的阵列基板,所述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立设置,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对置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
[0015]相对于通过调节驱动芯片绑定时的设备参数的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增加一个校正结构,并设置在衬底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且校正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而且校正结构与衬底紧密贴合,校正结构膨胀率小
于所述衬底的膨胀率,从而避免衬底发生弯曲的现象;即使是在衬底发生弯曲之后,校正结构也可以使得衬底恢复形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需要调节驱动芯片绑定时的参数,不会造成驱动芯片与阵列基板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主动开关层和驱动芯片,所述主动开关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上,所述主动开关层包括绑定区域,所述驱动芯片绑定在所述主动开关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且位于所述绑定区域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校正结构,所述校正结构紧密贴合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且所述校正结构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所述校正结构膨胀率小于所述衬底的膨胀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结构包括校正主体部和至少两个第一抵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校正结构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均设置在所述校正主体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衬底包括所述衬底主体部和至少两个第二抵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均设置在所述衬底主体部靠近所述校正结构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和所述第一抵接结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抵接结构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形状为三棱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校正主体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连线在所述校正主体部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三面不重叠,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的形状为三棱柱,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六面与所述衬底主体部靠近所述校正结构的一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五面的连线在所述衬底主体部上的投影与所述第六面不重叠,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六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五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一抵接结构划分为多个第一左抵接结构和多个第一右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分别分布在所述校正主体部对称轴的两侧,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一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二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第一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右抵接结构的第二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衬底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抵接结构划分为多个第二左抵接结构和多个第二右抵接结构,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分别分布在所述校正主体部对称轴的两侧,且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四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五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第四面靠近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二右抵接结构的第五面背离所述对称轴;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左抵接结构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左抵接结构的第五面相贴,所述第一左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菲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