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包括穿刺针、导丝和导管;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尖和与所述针尖连通的针管,所述针管远离针尖一端设置有主接头;所述针尖外周固定有锚定球囊,所述锚定球囊通过球囊管连通有球囊接头;所述导丝包括中心金属丝和缠绕在所述中心金属丝外表面的外周金属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穿刺针进入肾包膜后能够从主接头处注射生理盐水溶液使肾包膜与肾实质分离,经球囊接头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充盈锚定球囊,避免穿刺针从肾包膜内滑出或刺伤肾脏;利用中心金属丝和外周金属丝捻制而成的导丝对肾包膜钝性分离,方便控制导管放置部位;利用导管随导丝路径进入指定位置,实现肾包膜与肾实质未分离条件下的包膜下置管。置管。置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
[0001]本技术涉及肾包膜下置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
技术介绍
[0002]肾包膜下置管目前主要用于肾包膜下积液治疗,通常采用局部麻醉B超定位于肾包膜下,经皮穿刺置入引流管,引流出积液以达到治疗效果。肾包膜下积液是指液体积聚于肾实质与肾包膜间,可位于肾中部外侧、肾上极、肾下极以及围绕肾周,积液量200ml~3000ml不等,可使肾包膜与肾实质分离并形成较大间隙。因此,超声引导下行肾包膜下置管的技术难度和风险大大降低,而对于肾包膜与肾实质未分离条件下的包膜下置管,目前尚无解决方案。为此,我们提出了新型的肾包膜置管组套用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解决肾包膜与肾实质未分离条件下的包膜下置管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包括
[0006]用于穿过皮肤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针尖和与所述针尖连通的针管,所述针管远离针尖一端设置有主接头;所述针尖外周固定有锚定球囊,所述锚定球囊通过球囊管连通球囊接头;
[0007]能够穿过穿刺针的导丝;所述导丝包括中心金属丝和缠绕在所述中心金属丝外表面的外周金属丝;所述导丝进入穿刺针一端的端头轴线与导丝其他位置的轴线呈25
°
到35
°
夹角;
[0008]能够套在导丝外周的导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球囊管包覆于针管外部。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球囊管的内壁与针管的外壁相切且在相切位置连接。
[0011]再进一步的,所述锚定球囊包覆于针尖外周。
[0012]再进一步的,所述锚定球囊呈环状固定在针尖外表面,固定位置靠近针尖端头,且在锚定球囊充盈后向针尖端头延伸。
[0013]再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金属丝外表面具有两根外周金属丝并排缠绕。
[0014]再进一步的,所述导丝进入穿刺针一端的端头轴线与导丝其他位置的轴线呈30
°
夹角。
[0015]再进一步的,所述导管进入穿刺针一端的端头侧壁上分布开设有若干流出孔道。
[0016]再进一步的,所述流出孔道的分布长度为5
‑
7c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的穿刺针进入肾包膜后能够从主接头处注射生理盐水溶液使肾包膜与肾实质分离,经球囊接头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充盈锚定球囊,锚定肾包膜,避免穿刺针从肾
包膜内滑出或刺伤肾脏;利用中心金属丝和外周金属丝捻制而成的导丝对肾包膜钝性分离,方便控制导管放置部位;利用导管随导丝路径进入指定位置,实现肾包膜与肾实质未分离条件下的包膜下置管。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
A处截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导丝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针尖进入肾包膜后,锚定肾包膜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锚定肾包膜后,置入导丝对肾包膜分离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经导丝置入导管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穿刺针;101、针尖;102、针管;103、主接头;104、锚定球囊;105、球囊管;106、球囊接头;2、导丝;201、中心金属丝;202、外周金属丝;3、导管;301、流出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
5所示,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用于穿过皮肤的穿刺针1、能够穿过穿刺针1的导丝2和能够套在导丝2外周的导管3。
[0030]如图1、2所示,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尖101和与所述针尖101连通的针管102,所述针管102远离针尖101一端安装有主接头103,使主接头、针管、针尖形成一个主通道,用于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和穿过导丝。所述针尖101外周固定有锚定球囊104,所述锚定球囊104通过球囊管105连通有球囊接头106,从球囊接头能够注射生理盐水经球囊管进入锚定球囊可充盈锚定球囊,球囊接头具有盖子。更为具体地,所述球囊管105包覆于针管102外部,也就是针管嵌套在球囊管内部,所述球囊管105的内壁与针管102的外壁相切且在相切位置连接。所述锚定球囊104包覆于针尖101外周,所述锚定球囊104呈环状固定在针尖101外表面,固定位置靠近针尖101端头,且在锚定球囊104充盈后向针尖101端头延伸。使针尖确定进入肾包膜后,经球囊接头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充盈锚定球囊对肾包膜进行锚定,能够在穿刺时防止穿刺针滑出肾包膜,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保持穿刺针与肾脏的安全距离,进而降低穿刺时肾脏刺伤出血的可能。
[0031]如图3、4所示,所述导丝2由中心金属丝201和两根并排缠绕在所述中心金属丝201外表面的外周金属丝202构成,增强导丝硬度,使导丝分离肾包膜时不易弯曲。所述导丝2进入穿刺针1一端的端头轴线与导丝2其他位置的轴线呈30
°
夹角,使导丝在穿过针尖后具有拐角易于进入肾包膜与肾脏表面之间,导丝能够在肾包膜的压力下变形贴于肾脏表面前进,对肾包膜进行分离。
[0032]如图5所示,所述导管3进入穿刺针1一端的端头侧壁上分布开设有若干流出孔道301,所述流出孔道301的分布长度为5
‑
7cm,本具体实施例中流出孔道301的分布长度为6cm,可使药物均匀分布在肾脏表面。
[0033]本申请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的使用过程如下:
[0034]S1、B超定位肾脏下极,选择合适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0035]S2、使用无菌技术从包装里取出本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检查锚定球囊是否充盈完好,并用生理盐水溶液冲洗,去除穿刺针的空气。
[0036]S3、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点局部麻醉置入穿刺针,穿刺针穿过皮肤、肌肉后,嘱患者屏住呼吸,穿过肾筋膜、肾周脂肪囊,接近肾包膜后,经主接头注射生理盐水溶液,边注射边进针,使肾包膜与肾实质局部分离。当针尖确定进入肾包膜后,经球囊接头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充盈锚定球囊对肾包膜进行锚定(参考图6),嘱患者正常呼吸。
[0037]S4、经主接头置入导丝,缓慢进入并钝性分离肾包膜(参考图7),当导丝远端到达肾脏中上1/3位置时,取出穿刺针,经导丝将导管置入肾包膜内(参考图8),取出导丝。
[003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过皮肤的穿刺针(1);所述穿刺针(1)包括针尖(101)和与所述针尖(101)连通的针管(102),所述针管(102)远离针尖(101)一端设置有主接头(103);所述针尖(101)外周固定有锚定球囊(104),所述锚定球囊(104)通过球囊管(105)连通球囊接头(106);能够穿过穿刺针(1)的导丝(2);所述导丝(2)包括中心金属丝(201)和缠绕在所述中心金属丝(201)外表面的外周金属丝(202);所述导丝(2)进入穿刺针(1)一端的端头轴线与导丝(2)其他位置的轴线呈25
°
到35
°
夹角;能够套在导丝(2)外周的导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管(105)包覆于针管(102)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肾包膜下置管组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管(105)的内壁与针管(102)的外壁相切且在相切位置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拓,蔡广研,姜波,黄梦杰,梁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