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包括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上的杆体、刷头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内的摄像系统,在所述杆体上还可分离地安装有第一隔离套,所述第一隔离套的一端为第一封闭端,另一端为第一开放端,所述第一开放端用于延伸管插入,所述第一隔离套至少在所述第一封闭端的位置透明;在所述第一隔离套上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刷头套在所述第一隔离套的外侧并且螺接于所述外螺纹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取样时使延伸管与患者身体组织相隔离,避免了延伸管与身体组织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延伸管与身体组织之间可能的双向污染;第一隔离套可以设置成为一次性耗材,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第一隔离套拆卸处置,非常方便清洁。方便清洁。方便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进行宫颈病变检查、HPV病毒检查等妇科检查时需要用到宫颈细胞采样刷,目前宫颈细胞采样大多是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进行,采用的医疗器械多数是简易的宫颈细胞采集器,其由刷头和细杆刷柄组成,刷头和刷杆可以同步转动、可拆卸。这种采样刷和采样方式的弊端在于,需要由扩阴器先对阴道扩张、将宫颈完全暴露在采样者视野中时才能进行采样,且宫颈细胞采样后不能更好的存取转移,操作只能在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这种采样方法需要两种医疗器械配合使用,限制了采样效率、浪费了医用耗材,且无法照顾有隐私采样需求的个人患者。鉴于此,申请人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CN114403942A提供了一种可视的自采宫颈细胞取样器,在宫颈刷内设置有观察机构,可以方便用户自主采用同时还大大提高了采样效率,且由于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取样瓶,使得样品可以稳固保存转移,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提高了细胞检测的精准度,而宫颈刷又可以重复消毒利用,大大节省了医用耗材。由于在采样过程中,摄像系统会与患者组织接触,因此需要在使用完毕后进行清洗,一方面清洗作业非常不便,另一方面一旦摄像系统上存留有污染物,则可能会造成患者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杆体与延伸管直接接触患者组织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包括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上的杆体、刷头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内的摄像系统,所述摄像系统包括延伸管以及摄像头,所述延伸管穿过所述杆体,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延伸管的端部;在所述杆体上还可分离地安装有第一隔离套,所述第一隔离套的一端为第一封闭端,另一端为第一开放端,所述第一开放端用于延伸管插入,所述第一隔离套至少在所述第一封闭端的位置透明;在所述第一隔离套上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刷头套在所述第一隔离套的外侧并且螺接于所述外螺纹部。
[0005]在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卡块,在第一隔离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杆体与第一隔离套能够进行插拔连接。
[0006]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开放端的边缘部。
[0007]所述外螺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套的中部。
[0008]所述第一隔离套为透明材质的一体成型结构。
[0009]所述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还包括第二隔离套,所述第二隔离套能够可分离地套在所述杆体与延伸管外侧,所述第二隔离套的一端为第二封闭端,另一端为第二开放端,所述第二开放端用于所述杆体与延伸管插入,所述第二隔离套至少在所述第二封闭端的位置透
明。
[0010]在所述第二隔离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能够与所述杆体端部的卡块相配合,所述杆体与第二隔离套能够进行插拔连接。
[0011]所述第二隔离套为透明材质的一体成型结构。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套将延伸管包覆其中,在取样时使延伸管与患者身体组织相隔离,避免了延伸管与身体组织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延伸管与身体组织之间可能的双向污染;第一隔离套可以设置成为一次性耗材,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第一隔离套拆卸处置,非常方便清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杆体与第一隔离套的装配结构局部示意图。
[0015]图3为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4为第一隔离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第二隔离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6为图5中将第二隔离套剖切后的示意图。
[0019]图7为第二隔离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包括手柄1、设置于所述手柄1上的杆体2、刷头3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1内的摄像系统,所述摄像系统包括延伸管5以及摄像头,所述延伸管5穿过所述杆体2,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延伸管5的端部。所述刷头3包括刷头辅助套31以及刷头本体32,所述刷头辅助套31与刷头本体32之间的连接部呈锯齿状的拼接结构,在所述刷头本体32上设置有刷毛33。
[0022]在所述杆体2上还可分离地安装有第一隔离套6,所述第一隔离套6的一端为第一封闭端61,另一端为第一开放端62,所述第一开放端62用于延伸管5插入,所述第一隔离套6至少在所述第一封闭端61的位置透明。
[0023]在所述第一隔离套6上设置有外螺纹部63,所述外螺纹部63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套6的中部。所述刷头3套在所述第一隔离套6的外侧,并且在所述刷头本体32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能够螺接于所述外螺纹部63上。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体2与第一隔离套6之间通过卡块21与第一卡槽64相互配合连接。具体而言,在所述杆体2的端部外侧壁上设置有卡块21,所述卡块21的朝向第一隔离套6的一侧设置有圆形的外表面,在第一隔离套6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21相配合的第一卡槽64,所述第一卡槽64开设于所述第一开放端62的边缘部,所述杆体2与第一隔离套6能够进行插拔连接。
[0025]本技术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在不使用刷头3进行取样时,可以插入至患者体内使用摄像头对身体组织进行观察。因此,所述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还包括第二隔离套7,在不使用刷头3时,可以将第二隔离套套在杆体2与延伸管5外侧进行组织隔离。
[0026]如图5
‑
7所示,所述第二隔离套7的一端为第二封闭端71,另一端为第二开放端72,所述第二开放端72用于所述杆体2与延伸管5插入,所述第二隔离套7至少在所述第二封闭端71的位置透明。在所述第二隔离套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73,所述第二卡槽73能够与所述杆体2端部的卡块21相配合,从而使所述杆体2与第二隔离套7能够进行插拔连接。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套6与第二隔离套7均为透明材质的一体成型结构。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通过设置第一隔离套6将延伸管5包覆其中,在取样时使延伸管5与患者身体组织相隔离,避免了延伸管5与身体组织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延伸管与身体组织之间可能的双向污染;第一隔离套6与第二隔离套7可以设置成为一次性耗材,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第一隔离套6拆卸处置,非常方便清洁。
[002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设置于所述手柄上的杆体、刷头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柄内的摄像系统,所述摄像系统包括延伸管以及摄像头,所述延伸管穿过所述杆体,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延伸管的端部;在所述杆体上还可分离地安装有第一隔离套,所述第一隔离套的一端为第一封闭端,另一端为第一开放端,所述第一开放端用于延伸管插入,所述第一隔离套至少在所述第一封闭端的位置透明;在所述第一隔离套上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刷头套在所述第一隔离套的外侧并且螺接于所述外螺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卡块,在第一隔离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杆体与第一隔离套能够进行插拔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开放端的边缘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宫颈细胞取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高,翟焱旭,杨波,施博波,
申请(专利权)人:津泰天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