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扩髓钻,该高效扩髓钻包括至少两个外径尺寸不同的钻头,通过软轴相连,从而在一次下钻扩髓的过程中,多个钻头依次经过待扩钻的髓腔,与传统的分次扩髓操作在扩髓效果方面基本一致,但能够减少操作次数,提高扩髓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复效果。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扩髓钻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手术用的高效扩髓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伤、高空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病例逐年增多。在四肢长管状骨的临床治疗中,股骨、胫骨骨折髓内钉治疗,因为其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低等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金标准”。
[0003]髓内针治疗长管状骨骨折,分为不扩髓和扩髓两种,不扩髓时间短,出血量少,但应用的髓内针直径小,内固定强度低,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问题。相较之下,扩髓手术时间虽长,出血稍多,但能提供更坚强的内固定,更为可靠。
[0004]目前应用的扩髓装置为以0.5mm直径为一个阶梯,逐渐增大型号,逐次进行扩髓。以一个应用直径10mm的髓内针的股骨干骨折患者为例,扩髓要从直径7.5mm开始,至少要经过9次扩髓操作,才能将髓腔扩至11.5mm。如此多次的扩髓操作过程,且每次扩髓完成后都需要重新换装较大直径的扩髓钻头,一方面导致手术、麻醉时间延长,另一方面导致出血增加。此外,在每次扩髓过程中,都会导致髓内压急剧升高,在压力作用下,髓腔内的骨髓样脂类物质有入血并引发脂肪栓塞的风险。
[0005]由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手术器械做了深入研究,以期待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既能够确保手术可靠性,还能够尽量降低扩髓操作次数,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器械,尤其是扩髓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高效扩髓钻,该高效扩髓钻包括至少两个外径尺寸不同的钻头,通过软轴相连,从而在一次下钻扩髓的过程中,多个钻头依次经过待扩钻的髓腔,与传统的分次扩髓操作在扩髓效果方面基本一致,但能够减少操作次数,提高扩髓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效果,从而完成本技术。
[0007]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扩髓钻,该扩髓钻包括至少两个钻头,且钻头的直径尺寸不同;
[0008]钻头之间通过软轴相连,以便于适应髓腔的生理弯曲结构。
[0009]其中,所述高效扩髓钻包括从前到后依次排布的第一钻头11、第一软轴21、第二钻头12、第二软轴22、第三钻头13和手柄3。
[0010]其中,所述第一钻头11、第二钻头12和第三钻头13的外径尺寸逐级增大。
[0011]其中,所述第一钻头11和第二钻头12之间的外径尺寸差距为0.5mm;
[0012]所述第二钻头12和第三钻头13之间的外径尺寸差距为0.5mm。
[0013]其中,所述第一软轴21和第二软轴22的长度尺寸都至少为4cm。
[0014]其中,在所述第一钻头11的端部设置有圆弧状的倒圆结构。
[0015]所述第一软轴21和第二软轴22的内部都是空心的,
[0016]在所述第一软轴21和第二软轴22的外表面都设置有镂空纹路。
[0017]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8](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扩髓钻在扩钻相同孔径的髓腔时,能够节省操作次数,提高效率,进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0019](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扩髓钻的两个钻头之间的软轴长度保持在4cm以上,能够避免钻头同时卡在骨狭窄区,预防出现卡锁的情况,安全系数高;
[0020](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扩髓钻的软轴的中部空心且其表面具有镂空纹路,可以弯曲变形,适合髓腔的生理弯曲。
附图说明
[0021]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高效扩髓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高效扩髓钻的第一钻头结构示意图;
[0023]图3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高效扩髓钻的第二钻头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1
‑
第一钻头
[0026]21
‑
第一软轴
[0027]12
‑
第二钻头
[0028]22
‑
第二软轴
[0029]13
‑
第三钻头
[0030]3‑
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0032]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3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高效扩髓钻,如图1中所示,该扩髓钻包括至少两个钻头,且钻头的直径尺寸不同;钻头之间通过软轴相连,以便于适应髓腔的生理弯曲结构。
[0034]本申请中,所述钻头可以设置为2个、3个、4个或者更多,优选地设置为3个,即能兼顾扩钻效率,还要确保钻头之间留有足够大的间隙,避免卡锁的情况出现。
[0035]由于扩髓钻削的主要作用部位在长骨的中部位置,所以能够确保位于后面的钻头钻削到该主要作用部位即可,位于前面的钻头虽然会伸入到更深的部位,但该更深的部位处扩钻的孔径可以小于所述主要作用部位,不影响后续的固定作业。
[0036]优选地,所述钻头包括位于中部的轴杆4和设置在轴杆周向上的刀刃5,其中,所述轴杆4与软轴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刀刃5与轴杆4一体加工成型,所述刀刃5设置有多个,
均匀分布在轴杆4周围,更优选地,每个钻头上设置有6个刀刃。
[0037]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刀刃呈一定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轴杆4上,更优选地,所述倾斜角度20~35度,即所述刀刃的边缘刃口所在直线与轴杆4的轴线之间夹角角度为20~35度,进一步地,所述倾斜角度/夹角角度可以为28度。
[003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效扩髓钻包括从前到后依次排布的第一钻头11、第一软轴21、第二钻头12、第二软轴22、第三钻头13和手柄3。彼此之间固定连接,连接强度足够高,能够确保手术操作过程中平稳安全。由于第一软轴21和第二软轴22都能够允许其实的钻头在一定范围内偏转,从而使得高效扩髓钻整体能够存在一定的弯曲弧度,从而适应髓腔的生理弯曲结构,能够将该高效扩髓钻整体伸入到髓腔中。本申请中,所述第一钻头11、第二钻头12和第三钻头13的结构组成类似,都包括轴杆4和刀刃5。
[0039]优选地,所述手柄3可以与其他辅助器件固结,如连接杆、传动杆等,以便于确保该高效扩髓钻能够伸顺利伸入到骨髓腔中,并且能够随时从骨髓腔中取出,且在此过程中钻头持续旋转工作。
[0040]更优选地,所述手柄3整体呈圆柱状,其上开设有豁槽31,通过所述豁槽31来与所述其他辅助器件固结。
[004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钻头11、第二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扩髓钻,其特征在于,该扩髓钻包括至少两个钻头,且钻头的直径尺寸不同;钻头之间通过软轴相连,以便于适应髓腔的生理弯曲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扩髓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扩髓钻包括从前到后依次排布的第一钻头(11)、第一软轴(21)、第二钻头(12)、第二软轴(22)、第三钻头(13)和手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扩髓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头(11)、第二钻头(12)和第三钻头(13)的外径尺寸逐级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扩髓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头(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华,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