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础管桩及清水混凝土装配式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05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管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础管桩及清水混凝土装配式围墙,其中的一种基础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抗倾座,抗倾座具有一横向的支撑面,在桩体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抗倾座上方的盖板座、盖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围墙底座的托梁;所述抗倾座具有包括板部和套筒部,套筒部与板部固定连接且板部通过套筒套接在所述桩体顶端外侧,套筒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板部连接的三角支撑增力板;所述板部的底面为所述支撑面;所述盖板座包括承板和连接在承板底部的连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抗倾覆能力,能够有效的抵抗位移,并且方形的钢管桩与盖板座的连接管套接且内切配合,以此可便于调节托梁的安装角度。以此可便于调节托梁的安装角度。以此可便于调节托梁的安装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础管桩及清水混凝土装配式围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管桩
,具体涉及一种基础管桩及清水混凝土装配式围墙。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建设中,国家鼓励节约用地和清洁环保政策,致使很多新建工程厂址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常常会出现高回填和软弱土地质。原有围墙基础构造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0003]现有围墙基础主要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两类。独立基础一般采用毛石结构,条形基础一般采用砖砌结构。这两种做法在软弱土区或高回填区都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在软弱土或高回填区,如果基础处理不当,独立毛石基础或条形砖砌基础都会出现局部塌陷或沉降不均匀等情况,影响围墙的整体安全性和美观性。虽然在软弱土或高回填区的场地处理在理想的设计情况下都可以满足要求,但在施工实际过程中很难控制场地处理要求,所以现有围墙基础做法存在安全隐患。
[0004]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钢管桩作为围墙基础,但由于软弱土区或高回填区需要较深扎入深度,其长度较长,长度至少在四五米以上,有的甚至长达六七米,长度过长则不便于运输和安装施工,并且钢管桩在地层中与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管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抗倾座(2),抗倾座(2)具有一横向的支撑面,在桩体(1)的顶部连接有位于抗倾座(2)上方的盖板座(3)、盖板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围墙底座的托梁(4);所述抗倾座(2)具有包括板部(21)和套筒部(22),套筒部(22)与板部(21)固定连接且板部(21)通过套筒套接在所述桩体(1)顶端外侧,套筒部(22)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板部(21)连接的三角支撑增力板(23);所述板部(21)的底面为所述支撑面;所述盖板座(3)包括承板和连接在承板底部的连接管,连接管套接于桩体(1)的顶端内且与桩体内壁构成内切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长形孔,长形孔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托梁(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础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包括沿桩轴向分布的多个中空且上下贯通的桩部(11),相邻的桩部(11)通过接桩连接件(12)可拆卸连接,且接桩连接件具有连通相邻两个桩部(11)的第一通道(121);所述桩部(11)上部内侧滑动配合有至少一个滑套(13),滑套(13)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容纳结构,每组容纳结构沿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容纳槽(133),容纳槽(133)内设有沿径向分布的卡位棒(135),卡位棒(135)的端部与容纳槽(133)的内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34),相对应的,桩部(11)设有位于卡位棒(135)移动方向上的通孔(136),以使卡位棒(135)可通过通孔(136)伸入桩部(11)外;所述滑套(13)上方的桩部(11)内壁设有环形限位结构(126),环形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天发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梦想工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