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72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包括箍体、辅助组件和安装座,所述箍体设有两个,两个箍体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辅助组件连接,安装座设置在辅助组件的外侧,且安装座位于两个箍体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箍体相互远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该装置通过分段加强连接地热井井口处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减少其差异振动,并对出水管和进水管的振动应力进行抑制,减弱振动变形;同时,通过增加连接数量来增强对弯曲段振动应力的抑制效果,从而防止振动变形破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

技术介绍

[0002]在全国地热利用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地热井的振动破坏问题也越发受到关注,一般情况下,振动的出现不可避免的,而地热井井口水平段,阀门和有关异径管等都可能带来偏大振动,导致管道在体系内产生振动,当振动的振幅超过了标准范围,将会造成很多方面的危害,包括管道上的阀门、管件的松动损坏,甚至由于长时间的振动引发疲劳破坏,造成设备损害、管道开裂等。
[0003]受外界动力荷载的作用,套管式地热井井口处的弯曲段所受影响较大,并且受地热井管道内外温差的影响,管道的应力值和变形量将会增加,特别是井管在高强振动的交通场景,需要一种加固减震的措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为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包括箍体、辅助组件和安装座,所述箍体设有两个,两个箍体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辅助组件连接,安装座设置在辅助组件的外侧,且安装座位于两个箍体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箍体相互远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蜗杆、蜗轮、转轴、齿轮、齿条、滑块、滑槽和通槽,通槽开设在安装座的一侧,滑槽、滑块和齿条均设有两个,两个滑槽分别开设在通槽的正面内壁和背面内壁,两个滑块分别放置在两个滑槽内,两个齿条均套设在通槽内,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齿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齿条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箍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蜗杆的侧壁两端均与安装座的顶部转动连接,蜗杆的侧壁与蜗轮的外壁啮合,蜗轮的内壁与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转轴的底部延伸至安装座内,转轴位于安装座内的一端侧壁与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齿轮的外壁齿牙与两个齿条相互靠近的一侧齿牙啮合。
[0005]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侧壁两端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圈内壁分别与蜗杆的侧壁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轴承的外圈外壁分别固定设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的底部均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侧壁两端分别与通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架、销轴和套筒,限位架的背面与连接座的侧
壁固定连接,销轴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架的两侧内侧转动连接,套筒的内壁固定套设在销轴的侧壁。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通孔和螺栓,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套设在第一支撑板的侧壁,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通孔呈矩形阵列开设在第一支撑板的正面,螺栓的侧壁贯穿第二支撑板的正面和通孔与第二支撑板的背面内壁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套设第一支撑板的凹槽,第二支撑板的正面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孔,且螺孔延伸至凹槽的背面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该装置通过将两个箍体分别套设在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壁,然后将螺纹杆旋入箍体,并旋上螺母,通过旋紧螺纹杆上的螺母对箍体进行紧固,便于将箍体安装在出水管和进水管的外壁,方便使用,且通过辅助组件调整两个箍体之间的间距,不便于收紧出水管和进水管,且便于不同间距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使用,通过分段加强连接地热井井口处的出水管和进水管,减少其差异振动,并对出水管和进水管的振动应力进行抑制,减弱振动变形;同时,通过增加连接数量来增强对弯曲段振动应力的抑制效果,从而防止振动变形破坏。
[0012]该装置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底座的位置,将底座固定支撑在地面上,从而对辅助组件进行支撑,保证其对两个箍体限位的稳定性,且便于调整第一支撑板的角度,进而调整底座的位置,并通过将第二支撑板沿第一支撑板移动,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伸展或收缩的长度,从而调整底座的高度,便于根据实际地形安装底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安装座;2、螺纹杆;3、箍体;4、辅助组件;401、齿轮;402、滑块;403、齿条;404、转轴;405、蜗轮;406、蜗杆;407、滑槽;408、通槽;5、第二调节组件;501、螺栓;502、通孔;503、第一支撑板;504、第二支撑板;6、底座;7、第一调节组件;701、限位架;702、销轴;703、套筒;8、连接座;9、轴承;1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
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9]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包括箍体3、辅助组件4和安装座1,箍体3设有两个,两个箍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辅助组件4连接,安装座1设置在辅助组件4的外侧,且安装座1位于两个箍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箍体3相互远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螺纹杆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将两个箍体3分别套设在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外壁,然后将螺纹杆2旋入箍体3,并旋上螺母,通过旋紧螺纹杆2上的螺母对箍体3进行紧固,便于将箍体3安装在出水管和进水管的外壁,方便使用,通过辅助组件4调整两个箍体3之间的间距,不便于收紧出水管和进水管,且便于不同间距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使用,安装座1的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座8,连接座8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调节组件7,第一调节组件7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5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6,通过第一调节组件7和第二调节组件5调节底座6的位置,将底座6固定支撑在地面上,从而对辅助组件4进行支撑,保证其对两个箍体3限位的稳定性,且便于调整第一支撑板503的角度,进而调整底座6的位置,并通过将第二支撑板504沿第一支撑板503移动,调节第一支撑板503和第二支撑板504的伸展或收缩的长度,从而调整底座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包括箍体(3)、辅助组件(4)和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箍体(3)设有两个,两个箍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辅助组件(4)连接,安装座(1)设置在辅助组件(4)的外侧,且安装座(1)位于两个箍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箍体(3)相互远离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螺纹杆(2)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母,安装座(1)的底部固定设有连接座(8),连接座(8)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调节组件(7),第一调节组件(7)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5)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6);所述辅助组件(4)包括蜗杆(406)、蜗轮(405)、转轴(404)、齿轮(401)、齿条(403)、滑块(402)、滑槽(407)和通槽(408),通槽(408)开设在安装座(1)的一侧,滑槽(407)、滑块(402)和齿条(403)均设有两个,两个滑槽(407)分别开设在通槽(408)的正面内壁和背面内壁,两个滑块(402)分别放置在两个滑槽(407)内,两个齿条(403)均套设在通槽(408)内,两个滑块(40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齿条(403)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齿条(40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箍体(3)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蜗杆(406)的侧壁两端均与安装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蜗杆(406)的侧壁与蜗轮(405)的外壁啮合,蜗轮(405)的内壁与转轴(404)的侧壁固定连接,转轴(404)的底部延伸至安装座(1)内,转轴(404)位于安装座(1)内的一端侧壁与齿轮(401)的内壁固定连接,齿轮(401)的外壁齿牙与两个齿条(403)相互靠近的一侧齿牙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井出口水平管段设置的加固减振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06)的侧壁两端均设置有轴承(9),两个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启珍孙志云唐远程陈贺伟卢小龙李俊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