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贴纸层和束缚组件,所述贴纸层椭圆形底部拐角处粘合有毛面,且毛面中部缝制有指示标记,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的所述束缚组件对称安装于贴纸层正面两侧,所述束缚组件包括卡座、卡槽、中心静脉导管本体、槽深和槽口,所述卡座中部开设有卡槽,且两侧卡槽所在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卡槽中部嵌入有中心静脉导管本体。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直接粘合于患者皮肤上,较为牢固防止脱落,有效防止深静脉导管脱出、移位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定期揭开检查,成本低廉,更加符合临时固定组件的低成本要求。更加符合临时固定组件的低成本要求。更加符合临时固定组件的低成本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工作中,对于危重症患者常需建立并长期保留深静脉通路以便于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抢救给药、静脉营养等治疗,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需反复更换导管贴膜,定时清理,防止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是两条独立的输液通路,可同时进行静脉压监测和输液,或同时输入两种不同的液体。
[0003]如申请号:CN201810257319.0,本技术公开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包括:夹子,所述的夹子的一条夹板上固定设置支座,支座上通过轴承设置旋转座,旋转座上固定设置两个支架。本技术解决了病人特别是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不慎使输液导管受到牵拉,可能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移位甚至被脱出的技术问题。
[0004]类似于上述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器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已有的深静脉固定方式通常是使用思乐扣,甚至简单纱布覆盖固定,极易污染,而且换药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不慎将深静脉导管脱出、移位等情况比比皆是,操作不方便,因此亟待提出一种防止深静脉导管脱出、移位的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贴纸层和束缚组件,所述贴纸层椭圆形底部拐角处粘合有毛面,且毛面中部缝制有指示标记,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的所述束缚组件对称安装于贴纸层正面两侧,所述束缚组件包括卡座、卡槽、中心静脉导管本体、槽深和槽口,所述卡座中部开设有卡槽,且两侧卡槽所在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卡槽中部嵌入有中心静脉导管本体,且卡槽开口处至底部端面的落差形成槽深,所述槽深的开设深度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的半径,所述卡槽的两端为向内凸出的圆形槽口,且圆形槽口宽度小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的外径。
[0007]进一步的,所述贴纸层椭圆形顶部拐角处粘合有胶点,且胶点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薄膜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薄膜层对应毛面位置的内侧端面粘合有勾面,且第一薄膜层通过勾面与毛面相粘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贴纸层背面粘合有加强层,且加强层由无纺布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背面粘合有第二薄膜层,且第二薄膜层与第一薄膜层均由PET透明薄膜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薄膜层背面粘合有不干胶层,且不干胶层远离第二薄膜层一
侧粘合有离型纸。
[0012]进一步的,所述离型纸拐角处一体式连接有撕口,且撕口凸出于离型纸的侧端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直接粘合于患者皮肤上,较为牢固防止脱落,有效防止深静脉导管脱出、移位的同时,便于医护人员定期揭开检查,成本低廉,更加符合临时固定组件的低成本要求。
[0015]1.本技术通过束缚组件的设置,槽深的开设深度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的半径,以及圆形槽口宽度小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的外径的结构设计,使得中心静脉导管本体牢固嵌合于卡座中部的卡槽中,有效防止深静脉导管脱出、移位;
[0016]2.本技术通过第一薄膜层的设置,通过第一薄膜层进一步束缚住置于卡槽中的中心静脉导管本体,还可以防止外界污染源污染中心静脉导管本体,医护人员可在指示标记的指引下揭开第一薄膜层,便于医护人员定期揭开检查和替换;
[0017]3.本技术通过加强层的设置,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均采用PET透明薄膜制成,与内部的贴纸层和无纺布制成的加强层组合为一种抗撕裂型医用不干胶贴纸,防止病患尤其是儿童撕扯贴纸层造成本案临时固定组件的破裂;
[0018]4.本技术通过撕口的设置,离型纸起到保护不干胶层的作用,凸出于离型纸边沿的撕口方便医护人员揭开离型纸,并将不干胶层贴合于患者皮肤,较为牢固不易脱落,成本低廉,符合临时固定组件的低成本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离型纸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贴纸层;2、毛面;3、指示标记;4、束缚组件;401、卡座;402、卡槽;403、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4、槽深;405、槽口;5、胶点;6、第一薄膜层;7、勾面;8、加强层;9、第二薄膜层;10、不干胶层;11、离型纸;12、撕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包括贴纸层1和束缚组件4,贴纸层1椭圆形底部拐角处粘合有毛面2,且毛面2中部缝制有指示标记3,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的束缚组件4对称安装于贴纸层1正面两侧,束缚组件4包括卡座401、卡槽402、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槽深404和槽口405,卡座401中部开设有卡槽402,且两侧卡槽402所在的轴线相互平行,卡槽402中部嵌入有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且卡槽402开口处至底部端面的落差形成槽深404,槽深404的开设深度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半径,卡槽402的两端为向内凸出的圆形槽口405,且圆形槽口405宽度小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外径,槽深404的开设深度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半径,以及圆形槽口405宽度小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外径的结构设计,使得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牢固嵌合于卡座401中部的卡槽402中,有效防止深静脉导管脱
出、移位,贴纸层1椭圆形顶部拐角处粘合有胶点5,且胶点5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薄膜层6,第一薄膜层6对应毛面2位置的内侧端面粘合有勾面7,且第一薄膜层6通过勾面7与毛面2相粘合,第一薄膜层6通过胶点5粘合于贴纸层1椭圆形顶部拐角,可以通过其内侧端面勾面7与毛面2的粘合,进一步束缚住置于卡槽402中的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还可以防止外界污染源污染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医护人员可在指示标记3的指引下揭开第一薄膜层6,便于医护人员定期揭开检查和替换;
[0025]如图2
‑
图3所示,贴纸层1背面粘合有加强层8,且加强层8由无纺布制成,加强层8背面粘合有第二薄膜层9,且第二薄膜层9与第一薄膜层6均由PET透明薄膜制成,第一薄膜层6与第二薄膜层9均采用PET透明薄膜制成,与内部的贴纸层1和无纺布制成的加强层8组合为一种抗撕裂型医用不干胶贴纸,防止病患尤其是儿童撕扯贴纸层1造成本案临时固定组件的破裂,第二薄膜层9背面粘合有不干胶层10,且不干胶层10远离第二薄膜层9一侧粘合有离型纸11,离型纸11拐角处一体式连接有撕口12,且撕口12凸出于离型纸11的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贴纸层(1)和束缚组件(4),所述贴纸层(1)椭圆形底部拐角处粘合有毛面(2),且毛面(2)中部缝制有指示标记(3),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的所述束缚组件(4)对称安装于贴纸层(1)正面两侧,所述束缚组件(4)包括卡座(401)、卡槽(402)、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槽深(404)和槽口(405),所述卡座(401)中部开设有卡槽(402),且两侧卡槽(402)所在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卡槽(402)中部嵌入有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且卡槽(402)开口处至底部端面的落差形成槽深(404),所述槽深(404)的开设深度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半径,所述卡槽(402)的两端为向内凸出的圆形槽口(405),且圆形槽口(405)宽度小于中心静脉导管本体(403)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管件临时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纸层(1)椭圆形顶部拐角处粘合有胶点(5),且胶点(5)顶部转动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纯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