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在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66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在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特别涉及玻璃表面接枝酚铵两性离子的改性方法,其是通过双(羟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与羟基化玻璃表面的缩合反应,后与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在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在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其是通过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与玻璃表面羟基的缩合反应,后与5

氯甲基水杨醛的季铵盐化反应,实现玻璃表面接枝酚铵两性离子的改性应用,属于玻璃表面

技术背景
[0002]硅酸盐玻璃是一种各向同性的非晶无机材料,其具有很高的光透性,以及高硬度、高耐压、耐磨性、耐蚀性,又鉴于其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已被广泛制成生活玻璃制品、车辆挡风玻璃、医用玻璃制品、玻璃幕墙、玻璃温室、光伏玻璃、水下设备仪器的玻璃光学窗口等等。尤其是人们已经清楚水下设备仪器的光学窗口玻璃的高亲水性和抗菌功能是保障其有效使用的必要条件,为此许多CN201210442595.7、CN201410321560.7、CN201410145198.2、CN201410551397.3、CN201110155872.1、CN202210463398.7等表明通过携带

C=C、

NH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在玻璃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羟基化玻璃片表面上,加注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乙醇水溶液,放入30~130℃烘箱中,控制时间0.5~20小时后,取出冷却,并使用乙醇清洗玻璃片,干燥后,制得表面羟胺化玻璃片;其中所述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乙醇水溶液中的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具有通式(1)所示化学结构:其中通式(1)中的R1、R2和R3分别选自取代或为取代C1~C
18
烃基,R选自H或甲基;所述羟基化玻璃片是采用如下方法制得的:在清洗干净并干燥的玻璃基片表面上,加注由质量百分浓度为98%的浓硫酸和质量百分浓度为30%过氧化氢按照体积比为9:1~7:3所配制的食人鱼溶液,控温20~120℃,控制时间0.5~50小时,后取出玻璃基片,并使用去离子水清洗玻璃片表面,然后60~9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表面羟基化玻璃片;其中所述食人鱼溶液用量为所述玻璃基片质量的2~200%;所述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乙醇水溶液指的是其中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乙醇:水质量比为2~8:85~95:3~7,所述双羟基胺基丙基硅烷偶联剂乙醇水溶液用量是所述玻璃基片质量的5~500%;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所述羟胺化玻璃片表面上,加注5

氯甲基水杨醛溶液,放入0~60℃反应器中,反应时间控制0.5~50小时,后取出并使用丙酮清洗去除玻璃片上未反应的5

氯甲基水杨醛,后再使用去离子水淋洗玻璃片至中性,干燥后,制得表面接枝酚铵两性离子的玻璃;其中所述5

氯甲基水杨醛溶液中的5

氯甲基水杨醛: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0.01~0.5:1,所述5

氯甲基水杨醛溶液的用量是所述羟基化玻璃片质量的2~200%。2.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源生冬玲张田林刘志朋李善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