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合性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性光致变色材料,含有所述光致变色材料的聚合性液晶组合物,由所述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由所述固化物形成的光致变色体,以及,所述光致变色体在光学、光电、电子、半导体组件或器件中的用途;属于光学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光致变色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光作用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得物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颜色改变,再经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光作用后,物质颜色又会恢复。光致变色材料是实现光致变色机理的材料。光致变色材料主要分为三大类,即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
‑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0003]已知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螺吡喃类、螺噁嗪类、俘精酸醉类、二芳基乙烯类和偶氮苯类化合物。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可以用作光致变色透镜材料、记忆材料、调光材料、光学过滤器材料、显示器材料、光信息器件、光开关元件、光刻胶材料、光量计或装饰材料,广泛用在光学、光电、电子、半导体组件或器件中。
[0004]但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长期使用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聚合性光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式中,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聚合性基团;L1和L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
‑
30的亚烷基;所述亚烷基可以为直链状,也可以具有支链基团;所述亚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
CH2‑
可经
‑
O
‑
、
‑
S
‑
、
‑
NH
‑
、
‑
CO
‑
、
‑
OCO
‑
、
‑
COO
‑
、
‑
OCOO
‑
、
‑
SCO
‑
、
‑
COS
‑
取代;所述亚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可经
‑
OH、
‑
COOH、
‑
NH2、
‑
NO2或
‑
SH中的基团取代;R1、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五氟硫烷基、硝基、氰基、异氰基、异硫氰基、羟基、氨基、巯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异丙基氨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二甲基甲硅烷基、碳数1
‑
30的烷基、碳数1
‑
30的卤代烷基、碳数1
‑
30的烷氧基、碳数1
‑
30的卤代烷氧基、碳数2
‑
30的烯基、碳数2
‑
30的卤代烯基、碳数2
‑
30的烯氧基、碳数2
‑
30的卤代烯氧基、碳数1
‑
30的烷氧基羰基、碳数1
‑
30的卤代烷氧基羰基、碳数1
‑
30的烷基羰基、碳数1
‑
30的卤代烷基羰基、碳数1
‑
30的烷基酰氧基或碳数1
‑
30的卤代烷基酰氧基;x表示0
技术研发人员:郑飞翔,殷勇,靳灿辉,谭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和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