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52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涉及建筑装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在的装配式叠合板运输时桁架易变形,吊装和运输时预留钢筋容易碰撞,还容易划伤施工人员的问题,包括预制板体;所述预制板体的内部固定等距设置有共十四组钢筋支撑筒;所述预制板体顶部安装有两组桁架;两组所述桁架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十四个桁架固定块;所述预制板体顶部的凹槽中还设置有两个开槽模板;所述钢筋支撑筒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一根桁架固定筋。本装置能够避免在运输时堆叠放置的预制板体将桁架压变形,降低对侧预留钢筋造成碰撞以及侧预留钢筋划伤施工人员的可能性。能性。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装配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钢结构建筑中需要使用大量装配式叠合楼板,叠合楼板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0003]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装配式叠合板在制作时预制板体和桁架均会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在运输时叠合板会堆叠放置在一起,因此就容易将桁架压变形,而且叠合板两侧预留的钢筋因为向外伸出较长距离,所以在吊装和运输时就容易对预留钢筋造成碰撞,而且还容易划伤施工人员。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以解决现在的装配式叠合板运输时桁架易变形,吊装和运输时预留钢筋容易碰撞,还容易划伤施工人员的问题。
[0006]本技术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所述预制板体的内部固定等距设置有共十四组钢筋支撑筒;所述钢筋支撑筒的内部前后侧均滑动安装有一根侧预留钢筋;所述预制板体顶部安装有两组桁架;两组所述桁架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十四个桁架固定块;所述预制板体顶部的凹槽中还设置有两个开槽模板;所述钢筋支撑筒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一根桁架固定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固定筋能够在第一凸块中前后滑动,且第一凸块朝向第二凸块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形开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块内部也均设置有一个与桁架固定筋截面直径相等的圆孔,且第二凸块朝向第一凸块的一侧也均设置有一个圆形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开槽模板的宽度与桁架固定块的长度以及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前后间距相等。
[0011]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固定块中间均设置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与桁架固定筋的截面直径相等,且侧预留钢筋向外拉出时桁架固定筋的一端能够穿过桁架固定
块中间的圆孔并嵌入第二凸块内部的圆孔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固定筋均为L形杆,且桁架固定筋的底部与侧预留钢筋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的桁架与预制板体为分体式结构,桁架及其底部的桁架固定块可以单独运输,运输至工地后即可对桁架进行安装,而且安装时非常方便,将侧预留钢筋向外拉出即可同时将桁架底部的桁架固定块锁紧,在吊装以及运输时可将侧预留钢筋收起,侧预留钢筋就不会过多的向外伸出,相比较于现在的装配式叠合板,本装置能够避免在运输时堆叠放置的预制板体将桁架压变形,降低对侧预留钢筋造成碰撞以及侧预留钢筋划伤施工人员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组装时且桁架剖切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预制板体制作时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预制板体和钢筋支撑筒剖切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预制板体和钢筋支撑筒剖切且侧预留钢筋拉出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0]1、预制板体;2、钢筋支撑筒;3、侧预留钢筋;4、桁架;5、桁架固定块;6、开槽模板;7、第一凸块;8、第二凸块;9、桁架固定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
[0025]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1;预制板体1的内部固定等距设置有共十四组钢筋支撑筒2,预制板体1用于对上方的现浇混凝土层进行支撑,钢筋支撑筒2用于对侧预留钢筋3进行滑动支撑;钢筋支撑筒2的内部前后侧
均滑动安装有一根侧预留钢筋3,侧预留钢筋3用于对后续铺设的钢筋进行绑固;预制板体1顶部安装有两组桁架4,在预制板体1上方浇筑混凝土层时这些混凝土会与桁架4接触,桁架4能够对现浇混凝土层起到加固作用;两组桁架4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十四个桁架固定块5,桁架固定块5与桁架固定筋9配合能够将桁架4固定安装在预制板体1顶部;预制板体1顶部的凹槽中还设置有两个开槽模板6,在对预制板体1进行浇筑时,可先将钢筋支撑筒2等距放置在模具中,然后将开槽模板6放置在钢筋支撑筒2顶部前后侧的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之间的凹槽中,然后即可对预制板体1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之间会形成一道左右贯穿的凹槽,而且也能避免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中进入混凝土;钢筋支撑筒2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第一凸块7用于对桁架固定筋9进行支撑导向,安装桁架4时先将桁架固定块5均放置在预制板体1顶部的凹槽中,并使桁架固定块5中间的圆孔与每组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内部的圆孔对齐,然后将侧预留钢筋3一一向外拉出,这一过程中侧预留钢筋3会带动桁架固定筋9在第一凸块7中朝向第二凸块8滑动,因此桁架固定筋9的一端能够穿过桁架固定块5中间的圆孔并嵌入第二凸块8内部的圆孔中,这样即可将桁架固定块5及其顶部的桁架4安装固定;第二凸块8内部也均设置有一个与桁架固定筋9截面直径相等的圆孔,且第二凸块8朝向第一凸块7的一侧也均设置有一个圆形开口,放置好桁架固定块5后将侧预留钢筋3一一向外拉出,这一过程中侧预留钢筋3会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叠合板包括:预制板体(1);所述预制板体(1)的内部固定等距设置有共十四组钢筋支撑筒(2);所述钢筋支撑筒(2)的内部前后侧均滑动安装有一根侧预留钢筋(3);所述预制板体(1)顶部安装有两组桁架(4);两组所述桁架(4)的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十四个桁架固定块(5);所述预制板体(1)顶部的凹槽中还设置有两个开槽模板(6);所述钢筋支撑筒(2)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所述第一凸块(7)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一根桁架固定筋(9)。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模板(6)的宽度与桁架固定块(5)的长度以及第一凸块(7)和第二凸块(8)的前后间距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恺鹏章磊翁永高徐文杰周直徐霖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材集团浙西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