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826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特制腰梁节点和特制砼支撑节点,特制腰梁节点上设有外铺防水卷材、内预设侧墙竖向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上下设有止水钢板;特制砼支撑节点上内设楼板水平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左右设有止水钢板;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可将主体侧墙钢筋与腰梁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起来,防水卷材进行搭接,可将主体楼板钢筋与砼支撑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起来。该方法具有永临结合的特点,通过将临时围护结构预设永久阶段的防水和结构连接条件,实现永临结合,避免传统内支撑设计反复拆撑、换撑的麻烦,节省了工期,减小了造价,具有可观经济效益。有可观经济效益。有可观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深基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地下工程基坑的施工,尤其是当基坑较深时,正工况阶段,施工冠梁、腰梁内支撑,在逆筑工况阶段,需要拆除内支撑、腰梁,基坑较深时,还需要增设换撑、换撑腰梁,施工完毕后再拆除换撑、换撑腰梁,造成拆撑、换撑反复,施工较为麻烦,降低了施工效率,换撑增加了内支撑工程量及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通过将临时围护结构预设永久阶段的防水和结构连接条件,实现永临结合,避免传统内支撑设计反复拆撑、换撑的麻烦,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包括围护桩、冠梁、特制腰梁节点和特制砼支撑节点,特制腰梁节点上设有防水卷材、内预设侧墙竖向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上下设有止水钢板;特制砼支撑节点上内设楼板水平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左右设有止水钢板。
[0005]腰梁上下部设有止水钢板,内侧设有拉通的侧墙预留钢筋,侧墙预留钢筋上下部设有钢筋接驳器,腰梁的外侧设置有围护桩,围护桩与腰梁之间设有防脱拉筋,侧墙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与侧墙预留钢筋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后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墙形成整体受力。
[0006]砼支撑两侧设有止水钢板,砼支撑上下贯通有楼板预留钢筋,楼板预留钢筋两端设有钢筋接驳器,砼支撑上部两端设有企口,楼板钢筋通过接驳器与楼板预留钢筋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后砼支撑与主体结构楼板形成整体受力,腰梁外层铺设有一段防水卷材,与主体侧墙结构进行搭接,形成完整外包防水。
[0007]上述的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可将主体侧墙钢筋与腰梁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起来,防水卷材进行搭接,主体楼板钢筋与砼支撑通过钢筋接驳器进行连接。
[0008]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09]S1:施工基坑的围护桩,冠梁和格构柱;
[0010]S2:开挖基坑,施工第一道支撑;
[0011]S3:继续开挖基坑至第二道支撑位置,施工腰梁、砼支撑及其节点的预留钢筋、钢筋接驳器、防水卷材和止水钢板;
[0012]S4:继续开挖基坑至第三道支撑位置,施工腰梁、砼支撑及其节点的预留钢筋、钢
筋接驳器、防水卷材和止水钢板;
[0013]S5:重复步骤S3

S4,直至施工到深基坑底部;
[0014]S6:施工主体结构底板;
[0015]S7:施工侧墙,将侧墙外侧防水卷材与腰梁处防水卷材搭接起来,并将侧墙钢筋与腰梁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起来;
[0016]S8:施工楼板,并将楼板钢筋与砼支撑钢筋通过钢筋接驳器连接起来;
[0017]S9:重复步骤S7

S8,直至完成内部结构的施工;
[0018]S10:回填结构顶部覆土,恢复地面,完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
[0019]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避免了深基坑施工时逆工况换撑的麻烦,将腰梁与外墙相结合,并将节点进行强化设计,增强了腰梁与外墙结合处的节点设计,增加了防水功能,避免了腰梁拆除的麻烦,减小了工程量及造价;
[0021]2、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将砼支撑与结构板相结合,并将节点进行了强化设计,增强了内支撑与结构板的防水功能,同时避免了内支撑的拆除,减少了主体结构板的工程量;
[0022]3、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采用T型腰梁及砼支撑相互结合的横断面,相比传统的矩形断面,截面刚度更大,提高了围护结构阶段的结构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施工阶段所述腰梁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完工阶段所述腰梁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施工阶段所述砼支撑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完工阶段所述砼支撑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

腰梁,2

砼支撑,3

钢筋接驳器,4

止水钢板,5

侧墙预留钢筋,6

防水卷材,7

防脱拉筋,8

围护桩,9

侧墙钢筋,10

侧墙,11

楼板预留钢筋,12

楼板,13

楼板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在施工阶段所述腰梁1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腰梁1、与腰梁1相连接的砼支撑2、腰梁1上下部设有止水钢板4、腰梁1内设有拉通的侧墙预留钢筋5、侧墙预留钢筋5上下部设有钢筋接驳器3、腰梁1外侧有围护桩8、围护桩8与腰梁1之间设有防脱拉筋7。
[0031]如图2所示,为完工阶段腰梁1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侧墙钢筋9通过钢筋接驳器3与侧墙预留钢筋5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之后腰梁与主体结构侧墙10形成整体受力;
[0032]如图3所示,为施工阶段所述砼支撑2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砼支撑2、砼支撑2两侧设有止水钢板4,砼支撑2上下贯通的楼板预留钢筋11,楼板预留钢筋11两端设有钢筋接
驳器3,砼支撑2上部两端设有企口。
[0033]如图4所示,为完工阶段所述砼支撑2节点的结构示意图,楼板钢筋13通过接驳器3与楼板预留钢筋11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之后砼支撑与主体结构楼板12形成整体受力。
[0034]如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在施工阶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施工阶段完成围护桩8、内支撑2、腰梁1的结构,其中内支撑2上设有楼板预留钢筋11、钢筋接驳器3、止水钢板4,腰梁1节点上设有侧墙钢筋5、外铺防水卷材6、钢筋接驳器3、止水钢板4、腰梁防脱拉筋7,砼支撑2与腰梁1连接到一起,与围护桩8一起构成基坑临时支撑结构。
[0035]本专利的施工实施步骤为:
[0036]步骤一:施工基坑的围护桩8,冠梁和格构柱;
[0037]步骤二:开挖基坑,施工第一道支撑;
[0038]步骤三:继续开挖基坑至第二道支撑位置,施工腰梁1、砼支撑2及其节点的预留钢筋5、钢筋接驳器3、防水卷材6和止水钢板4;
[0039]步骤四:继续开挖基坑至第三道支撑位置,施工腰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桩(8)、冠梁、特制腰梁(1)节点和特制砼支撑(2)节点,所述特制腰梁(1)节点上设有防水卷材(6)、内预设侧墙竖向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3)、上下设有止水钢板(4);所述特制砼支撑(2)节点上内设楼板水平钢筋,并设置有钢筋接驳器(3),左右设有止水钢板(4);所述腰梁(1)上下部设有止水钢板(4),内侧设有拉通的侧墙预留钢筋(5),所述侧墙预留钢筋(5)上下部设有钢筋接驳器(3),所述腰梁(1)的外侧设置有围护桩(8),所述围护桩(8)与腰梁(1)之间设有防脱拉筋(7),侧墙钢筋(9)通过钢筋接驳器(3)与侧墙预留钢筋(5)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后腰梁(1)与主体结构侧墙形成整体受力;所述砼支撑(2)两侧设有止水钢板(4),所述砼支撑(2)上下贯通有楼板预留钢筋(11),所述楼板预留钢筋(11)两端设有钢筋接驳器(3),所述砼支撑(2)上部两端设有企口,楼板钢筋(13)通过钢筋接驳器(3)与楼板预留钢筋(11)连接到一起,浇筑混凝土后砼支撑(2)与主体结构楼板(12)形成整体受力;所述腰梁(1)外层铺设有一段防水卷材(6),与主体侧墙(10)结构进行搭接,形成完整外包防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永临结合支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余南山刘开扬苏长毅彭文韬张剑波郑权泽兰宝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