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18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公共侧设置有中间通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两个进风通道的外侧均设置有风机,其中,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的第一介质通道,以及自然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的第二介质通道,以及机械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风量只流过工作换热器,避开非工作换热器,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损失,有效节约风机全年运行能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然冷源冷却就是利用室外的自然环境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冷源引入机房内,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由于自然冷源具有不确定性,故传统自然冷源利用装置一般需要联合机械冷源进行制冷。
[0003]联合制冷系统一般具有自然冷源单独供冷、自然冷源和机械冷源联合供冷,以及机械冷源单独供冷三种模式,在上述三种模式下,风量均需经过两组换热器,阻力很大,实际上自然冷源单独供冷及机械冷源单独供冷下都只有一组换热器有效工作,另外一组换热器不工作但增加了阻力,增大了风机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及控制方法,主要解决联合制冷系统阻力大导致风机能耗增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公共侧设置有中间通道,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的外侧均设置有风机,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的第一介质通道,以及自然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通道,以及机械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然冷源单元包括水泵和冷却塔。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冷源单元包括压缩机和节流阀。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位于同侧。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以及所述中间通道均为程控式格栅。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程控式格栅的开度可调。
[0013]一种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包括自然冷源供冷模式、机械冷源模式,以及联合供冷模式;所述自然冷源供冷模式包括:若室外湿球温度小于第一
预设值,则仅启动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水泵以及所述冷却塔;所述机械冷源模式包括:若室外湿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则仅启动所述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阀、所述水泵以及所述冷却塔;所述联合供冷模式包括:若室外湿球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则仅启动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中间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所述压缩机、所述节流阀、所述水泵以及所述冷却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8~15℃。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值为20~30℃。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了分置并列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利用冷凝器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耦合,通过对中间通道和对应的进、出风通道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然冷源单元与机械冷源单元的独立控制和耦合控制,令自然冷源单元与机械冷源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既相互独立,也可以联合运行,风量只流过工作换热器,避开非工作换热器,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损失,有效节约风机全年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其中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又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

第一腔室,2

第二腔室,3

中间通道,4

压缩机,5

冷凝器,6

节流阀,7

水泵,8

冷却塔,101

第一换热器,102

第一风机,103

第一进风通道,104

第一出风通道,201

第二换热器,202

第二风机,203

第二进风通道,204

第二出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之间的公共侧设置有中间通道3,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两个进风通道的外侧均设置有风机,其中,第一换热器101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5的第一介质通道,以及自然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第二换热器201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5的第二介质通道,以及机械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
[002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分置并列的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利用冷凝器对第一换热器101和第二换热器201进行耦合,通过对中间通道3和对应的进、出风通道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自然冷源单元与机械冷源单元的独立控制和耦合控制,令自然冷源单元与机械冷源单元在结构和功能上既相互独立,也可以联合运行,风量只流过工作换热器,避开非工作换
热器,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损失,有效节约风机全年运行能耗。
[0024]在一示例中,自然冷源单元包括水泵7和冷却塔8。机械冷源单元包括压缩机4和节流阀6。如图2所示,冷却塔8的输出端与水泵7的输入端进行连接,冷却水通过冷凝器5的第一介质通道后输出到第一换热器101,最后回流到冷却塔8的输入端。压缩机4的输出端与冷凝器5的第二介质通道连接,然后通过节流阀6输出到第二换热器201,最后回流到压缩机4的输入端。
[0025]继续参阅图2,第一腔室1非公共侧(公共侧指第一腔室1和第二腔室2贴合的一侧,下面不再赘述)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103和第一出风通道104,第二腔室2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通道203和第二出风通道204,第一进风通道103和第二进风通道203位于同侧。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公共侧设置有中间通道,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两个所述进风通道的外侧均设置有风机,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的第一介质通道,以及自然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二介质通道,以及机械冷源单元进行循环耦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源单元包括水泵和冷却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冷源单元包括压缩机和节流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通道和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腔室非公共侧的两对侧均分别设置有第二进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位于同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阻力变流场控制供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占超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中科融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