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壮娜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8016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药临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包括隔筒,所述隔筒为圆柱腔体结构,所述隔筒的上端设置有佩戴头,且佩戴头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环扣,所述佩戴头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缺槽,且缺槽的内部设置有双铰条,所述双铰条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缺槽上下两端的内壁,且中心铰接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片,利用各组夹片的同步运动后,即可将艾柱的上端夹持固定于佩戴头的内腔,而后用户即可点燃艾柱的另一端,同时用户通过将指环扣佩戴于手指上后,即可实现无接触式的灸法治疗,不仅无需用户一直手持艾柱,避免了长时间持握艾柱后产生疲劳而导致艾柱意外掉落的情况,而且也提升本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捷性。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临床应用
,具体是涉及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灸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对慢性虚弱性疾病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艾条灸、艾柱灸、温针灸和温灸器灸等数种。
[0003]目前大多数的艾柱灸法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者用手持握艾柱,而用户手持艾柱则需要一直施加持握力,而灸法治疗的时间较长,故长时间的持握极易导致艾柱在使用过程中意外掉落,同时在艾柱点燃后产生的灰烬不稍加注意的话,也会使得灰烬掉落在治疗者的体表,从而灼伤治疗者的皮肤,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以改善上述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用户长时间持物艾柱存在意外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灸法装置,包括隔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筒(1)为圆柱腔体结构,所述隔筒(1)的上端设置有佩戴头(12),且佩戴头(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环扣(13),所述佩戴头(12)的内部设置有艾柱夹持机构(2);所述艾柱夹持机构(2)包括:缺槽(21)、双铰条(22)、收紧环(23)、夹片(24)、粗糙面(25),所述佩戴头(12)的外围均匀开设有缺槽(21),且缺槽(21)的内部设置有双铰条(22),所述双铰条(22)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缺槽(21)上下两端的内壁,所述双铰条(22)的中部为中心铰接部,且中心铰接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片(24),且夹片(24)的内壁设置有粗糙面(25),所述中心铰接部的外侧套设有收紧环(23)。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壮娜
申请(专利权)人:陈壮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