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稳定安全剂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92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稳定安全剂的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有效成分含有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5):(1~2):(10~100),有效成分用量为4~40wt%,稳定安全剂至少包括式(I)的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或它的衍生物,式(I)的抗坏血酸脂肪酸酯选自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抗坏血酸橄榄酸酯、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在种子处理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与稳定安全剂的质量比为100:(0.1~10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种子处理悬浮剂中加入稳定安全剂,将种子处理悬浮剂维持在pH4~9之间,降低了有效成分的降解率,降低药剂出现药害风险,对作物种子具有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稳定安全剂的种子处理悬浮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稳定安全剂的种子处理悬浮剂。

技术介绍

[0002]克菌丹,又名盖普丹,化学名称为,N

(三氯甲硫基)

环己
‑4‑


1,2

二甲酰亚胺,是一种有机硫类广谱性低毒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用较安全,对多种作物上的许多种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特别适用于对铜制剂农药敏感的作物。该药可渗透至病菌的细胞膜,既可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又可干扰其细胞分裂,具有多个杀菌作用位点,连续多次使用极难诱导病菌产生抗药性,连续喷施防病效果更加明显。其主要作喷雾施用,亦可作种子处理,收获后浸蘸产品,播种前或栽植前进行土壤处理。
[0003]吡唑醚菌酯,又名唑菌胺酯,化学名称为,甲基(N)

[[[1

(4

氯苯)吡唑

3基)

氧]‑
O

甲氧基]‑
N

甲氧氨基甲酸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于2002年上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吡唑醚菌酯杀菌谱广,广泛用于水稻、大豆、黄瓜等作物,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并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在25℃、pH5

7条件下,吡唑醚菌酯的稳定性大于30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至少含有有效成分克菌丹的农药制剂,亟需的问题有效成分克菌丹在制剂体系中的稳定问题,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在化学稳定性方面,需要将克菌丹降解率(2年)控制在5%以内,在物理稳定性方面,需在2年内不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制剂是均一体系,制剂不出现析晶,如果制剂是非均一体系,制剂中微粒的粒度保持稳定,不出现明显的结晶长大,不结底,不分层,析水率或者析油率控制在合格范围以内。
[0004]噻虫胺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噻虫胺在弱酸性条件下pH5~7较为稳定(50℃),降解较慢,在弱碱性条件下pH7~9稳定,DT
50
为1401天(pH9,20℃)(European Union Rev.Rep.)。
[0005]克菌丹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降解较慢,在碱性条件下降解迅速,在20℃条件下,pH为5时,克菌丹的半衰期DT
50
为32.4小时;在pH7时克菌丹的半衰期DT
50
为8.3小时,pH为10时,克菌丹的半衰期DT
50
为小于2分钟。克菌丹具有较好的耐热稳定性,80℃条件下,克菌丹的半衰期DT
50
大于4年。在克菌丹做成农药制剂时,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也发现必须加入稳定剂才能将克菌丹的降解率(2年)控制在5%以内。现在一般处理方法是酸化处理,即直接加入一些有机酸,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一方面酸化处理时,需将pH调酸至3或甚至调酸1~2时,才能降解率(2年)控制在5%以内。农药液体制剂产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将液体制剂维持在pH3或以下,即较强的酸性条件下,液体制剂的成分容易出现氧化还原反应、分子电离、水解、与包材发生反应等诸多现象,导致液体制剂pH值向中性环境偏移,这容易导致克菌丹降解。
[0006]但是通过微调酸化处理参数解决克菌丹化学稳定性的方案往往导致制剂体系中
其他有效成分化学稳定性不合格。如制剂体系中还有其他有效成分,如吡唑醚菌酯,在pH调酸至3或甚至调酸1~2时,将使得农药制剂中的吡唑醚菌酯的降解率(2年)超过5%,降解率甚至高达40%以上。而如果要农药制剂中的吡唑醚菌酯的降解率需控制在5%以内,却是需要将制剂pH调酸至4以上,即4~6时才可以。
[0007]通过微调酸化处理参数解决克菌丹化学稳定性的方案也容易导致制剂体系物理稳定性不合格。如果克菌丹制剂为不均一体系,如悬浮剂体系、可分散油悬浮剂体系,由于分散剂在弱酸性体系中部分的失去分散能力,导致克菌丹颗粒沉底,克菌丹颗粒晶体长大,制剂出现分层等现象。而且如果农药制剂为复配体系,如克菌丹与吡唑醚菌酯复配。
[0008]吡唑醚菌酯一共有四种晶型,熔点跨度比较大,在40~67℃之间;各个晶型之间的物理性质也不完全一样,这给悬浮剂砂磨工艺,特别是复配制剂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困难。吡唑醚菌酯复配制剂在热贮熔融后,四种晶型中低熔点的吡唑醚菌酯部分已经是熔融状态,并且不受既有分散剂约束,不断团聚融合长大,快速沉降,沉降过程中粘连或吸附与其他组分颗粒,使得悬浮剂在后续的热储转放至常温后两者组分会一同析出。
[0009]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选用合适的润湿分散剂,如聚羧酸盐高效润湿分散剂和磺酸盐类的润湿分散剂复配,通过分散剂的多锚固点,分散吡唑醚菌酯颗粒,有效解决了30%含量以内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单剂配方稳定,不析晶、不分层问题,可它的复配制剂依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与克菌丹复配时,难点在于,一方面商品化的吡唑醚菌酯原药熔点较低(纯品63.7~65.2℃),当它与其他组分复配时,混合组分的熔点降低,这使得对砂磨温度的控制和对高效润湿分散剂的选择具有更高要求。目前农药制剂行业吡唑醚菌酯复配产品在热储转放常温后很难保证两个月之内不析晶,制剂产品的经时稳定性没有保障,流通市场后存在析晶和退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聚羧酸盐高效润湿分散剂、磺酸盐类的润湿分散剂在pH5~7时有较好的润湿分散性能,当pH低于3,润湿分散剂的润湿分散性能显著性的降低,pH低于2,润湿分散剂的分散性能基本降低至零。将pH调酸至3以下,将直接影响吡唑醚菌酯的稳定性,在影响吡唑醚菌酯物理稳定性方面,导致吡唑醚菌酯颗粒沉底,颗粒晶体长大,使得农药制剂出现分层等现象。
[0010]中国专利含有戊菌唑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专利申请号:CN201410495968.6)为防止有效成分降解,选用的稳定剂为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但是间苯二酚在3类致癌物清单中,间苯二酚的化学性质与二元酸相似,与氢氧化钠、氨水等发生反应生成盐,柠檬酸钠有调节酸碱的作用,该专利主要通过调解pH以防止有效成分降解,实际效果不佳,且成分非通用成分。中国专利含有克菌丹的具有协和作用的杀菌剂组合物(专利申请号:CN200710013632.1)为防止有效成分降解,选用的稳定剂为乙醇胺、二乙醇胺、磷酸三丁酯、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乙醇胺和二乙醇胺有调节酸碱的作用,磷酸三丁酯无色无味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相混溶,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氯化橡胶和聚氯乙烯的增塑剂,涂料、油墨和粘合剂的溶剂,用在水基液体制剂中一方面容易使得物理体系不稳定,另一方面,它很难防止有效成分降解,亚磷酸三苯酯是一种还原剂,但是活性过强,平时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稳定安全剂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有效成分含有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胺,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5):(1~2):(10~100),在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中,所述有效成分用量为4~40wt%,所述稳定安全剂,至少包括式(I)的抗坏血酸脂肪酸酯或它的衍生物,式(I)的抗坏血酸脂肪酸酯选自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抗坏血酸橄榄酸酯、抗坏血酸硬脂酸酯,酸脂肪酸酯选自抗坏血酸月桂酸酯、抗坏血酸橄榄酸酯、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其中,R独立地为具有9至21个碳原子的一价烃基;和/或式(I)的抗坏血酸脂肪酸酯衍生物选自月桂酰抗坏血酸盐、橄榄酰抗坏血酸盐、硬脂酰抗坏血酸盐;和/或所述稳定安全剂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或它的衍生物,其中,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衍生物选自抗坏血酸二棕榈酸酯、抗坏血酸四棕榈酸酯、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棕榈酰抗坏血酸盐、双棕榈酰抗坏血酸盐、四棕榈酰抗坏血酸盐、四异棕榈酰抗坏血酸盐;在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中,吡唑醚菌酯与所述稳定安全剂的质量比为100:(0.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中,所述有效成分用量为5~25wt%;和/或所述有效成分用量为7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祥文赵圣英赵克思周中义庞允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仕邦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