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所述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包括池体、箱体、植物种植层、曝气管、补水管、集水管和吸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陶粒基质存放到箱体内部,并将多个箱体依次排布在池体内部,从而实现陶粒基质的存放。并且本申请通过在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曝气管位于箱体的内部并且与外界的离心风机连接,用于向池体内部曝气。可以对箱体内部的陶粒基质进行气水反冲洗,冲洗下来的污泥通过沉淀落到池体的底部,再通过吸泥管与外界的自吸抽泥泵连通,将污泥从池体内部抽出。从而实现池体内部基质填料的清洗。本申请通过箱体及曝气管与吸泥管的布置,可以方便对池体内部的基质填料进行清洗,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使用简单。使用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是水质净化领域常用的水质净化技术,尤其是潜流湿地被广泛应用到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河湖微污染水体旁路循环净化,饮用水源地水质提升等工程中。潜流湿地在运营过程中基质会吸附大量的悬浮物,以及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增殖的大量生物膜,如果生物膜老化脱落后不能及时排出也会造成潜流湿地的堵塞问题。目前池体内部的基质填料通常为碎石、砾石、火山岩、沸石等无机材料,重量大,更换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机械及人力,不便于基质填料的清洁与更换,间接增加了系统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流湿地系统中的基质填料不便于清洁更换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包括:
[0005]池体,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布水井及集水渠;
[0006]箱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箱体依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箱体的侧壁及底部布置有多个漏液孔,所述箱体内部填装有陶粒基质;
[0007]植物种植层,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0008]曝气管,布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曝气孔;
[0009]补水管,布置在所述植物种植层的底部,所述补水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水孔,且所述补水管与所述布水井连通;
[0010]集水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集水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进水孔,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渠连通;
[0011]吸泥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用于吸取池体内部的污泥。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的底部还布置有碎石基质,所述吸泥管位于所述碎石基质的上方,所述集水管位于所述碎石基质内部。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底部还倾斜设置有导流筛板,所述导流筛板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及底面围设成用于放置所述曝气管的放置空间。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池体的底部布置有多个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支撑座,所述箱体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顶面上。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集水管的让位槽。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植物种植层包括:
[0017]陶粒层,铺设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补水管位于所述陶粒层内部;
[0018]种植层,铺设在所述陶粒层的顶部,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箱体沿竖直方向在所述池体内部布置有多层,且上层中箱体内部的陶粒基质中的陶粒外径大于下层中箱体内部的陶粒基质中的陶粒外径。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集水渠内部转动设置有入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入水管相互连通设置,且所述入水管的转动轴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布置。
[002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池体,并在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布水井及集水渠。布水井通过布水管与池体内部连通,集水渠通过集水管与池体内部连通。在池体内部自上而下分别布置有植物种植层和盛装有陶粒基质的箱体。本申请,通过将陶粒基质存放到箱体内部,并将多个箱体依次排布在池体内部,方便后期对陶粒基质的存放,并且本申请通过在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曝气管位于箱体的内部并且与外界的离心风机连接,用于向池体内部曝气。可以对箱体内部的陶粒基质进行气水反冲洗,冲洗下来的污泥通过沉淀落到池体的底部,再通过吸泥管与外界的自吸抽泥泵连通,将污泥从池体内部抽出。从而实现池体内部基质填料的清洗。本申请通过箱体及曝气管与吸泥管的布置,可以方便对池体内部的基质填料进行清洗,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池体;11、碎石基质;12、支撑座;2、布水井;3、集水渠;4、箱体;41、导流筛板;5、植物种植层;51、陶粒层;52、种植层;6、曝气管;7、补水管;8、集水管;81、入水管;9、吸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进行说明。所述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包括池体1、箱体4、植物种植层5、曝气管6、补水管7、集水管8和吸泥管9。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布水井2及集水渠3;箱体4数量为多个,多个箱体4依次布置在池体1的底部,箱体4的侧壁及底部布置有多个漏液孔,箱体4内部填装有陶粒基质;植物种植层5设置在箱体4的顶部,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曝气管6布置在箱体4的底部,曝气管6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曝气孔;补水管7布置在植物种植层5的底部,补水管7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水孔,且补水管7与布水井2连通;集水管8布置在池体1的底部,集水管8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进水孔,且集水管8与集水渠3连通;吸泥管9布置在池体1的底部,用于吸取池体1内部的污泥。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池体1,并在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布水井2及集水渠3。布水井2通过布水管与池体1内部连通,集水渠3通过集水管8与池体1内部连通。在池体1内部自上而下分别布置有植物种植层5和盛装有
陶粒基质的箱体4。本申请,通过将陶粒基质存放到箱体4内部,并将多个箱体4依次排布在池体1内部,方便后期对陶粒基质的存放,并且本申请通过在箱体4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6,曝气管6位于箱体4的内部并且与外界的离心风机连接,用于向池体1内部曝气。可以对箱体4内部的陶粒基质进行气水反冲洗,冲洗下来的污泥通过沉淀落到池体1的底部,再通过吸泥管9与外界的自吸抽泥泵连通,将污泥从池体1内部抽出。从而实现池体1内部基质填料的清洗。本申请通过箱体4及曝气管6与吸泥管9的布置,可以方便对池体1内部的基质填料进行清洗,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003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箱体4采用侧壁及底面孔洞小于陶粒基质中陶粒外径的塑料筐,塑料筐便于采购且便于防止到池体1内部。
[00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箱体4的口部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加强箱体4强度的网孔板。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池体1可以采用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结构。一并参见图1、图2及图3,池体1的底部还布置有碎石基质11,吸泥管9位于碎石基质11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布水井及集水渠;箱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箱体依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箱体的侧壁及底部布置有多个漏液孔,所述箱体内部填装有陶粒基质;植物种植层,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用于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曝气管,布置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曝气孔;补水管,布置在所述植物种植层的底部,所述补水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出水孔,且所述补水管与所述布水井连通;集水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集水管的侧壁上布置有多个进水孔,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渠连通;吸泥管,布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用于吸取池体内部的污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底部还布置有碎石基质,所述吸泥管位于所述碎石基质的上方,所述集水管位于所述碎石基质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潜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还倾斜设置有导流筛板,所述导流筛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发,王海洋,王学东,吴昌,王群,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程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