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楠楠专利>正文

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763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心血管病人在进行手指关节康复护理锻炼时,大多是通过陪护人员或病人手动进行弯曲锻炼手部关节,难以长时间维持,没有合适的训练装置供病人使用,起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的问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转盘,壳体的前侧和右侧均匀铰接有五个第一活动体,每个第一活动体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二活动体,每个第二活动体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三活动体,第一活动体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第三活动体可同时随转盘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活动体可同时随转盘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活动体可同时随转盘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
,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常导致患者部分肢体偏瘫,因此,心血管病人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手指关节来讲,目前现有康复护理方式大多是通过陪护人员或病人手动进行弯曲锻炼手部关节,难以长时间维持,没有合适的训练装置供病人使用,起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心血管病人在进行手指关节康复护理锻炼时,大多是通过陪护人员或病人手动进行弯曲锻炼手部关节,难以长时间维持,没有合适的训练装置供病人使用,起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转盘,壳体的前侧和右侧均匀铰接有五个第一活动体,每个第一活动体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二活动体,每个第二活动体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三活动体,第一活动体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第三活动体可同时随转盘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
[0005]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左端啮合有蜗轮,蜗轮和壳体转动连接,蜗轮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第一皮带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和转盘同轴固接。
[0006]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块,调节块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和转盘转动连接,滑块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槽,滑槽上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体,往复体和壳体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往复体的前端均匀固定连接有五个拉绳,每个拉绳的另一端和其对应的第三活动体固定连接,右侧所述拉绳的中部和壳体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活动体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下端和壳体固定连接,每个第二活动体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后侧和其对应的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每个第三活动体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的下端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心血管
病人在进行手指关节康复护理锻炼时,大多是通过陪护人员或病人手动进行弯曲锻炼手部关节,难以长时间维持,没有合适的训练装置供病人使用,起不到较好的锻炼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下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电机和转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1、壳体;2、电机;3、蜗杆;4、蜗轮;5、第一带轮;6、第一皮带;7、转盘;8、滑槽;9、往复体;10、螺纹杆;11、第一活动体;12、第二活动体;13、第三活动体;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第三弹簧;17、拉绳;18、第二带轮;19、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本技术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转盘7,壳体1的前侧和右侧均匀铰接有五个第一活动体11,每个第一活动体11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二活动体12,每个第二活动体12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三活动体13,第一活动体11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12、第三活动体13可同时随转盘7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
[0016]本技术可帮助患者长时间对手部关节进行锻炼,使用时患者现将活动不便的手放入壳体1中部,手指放进对应的第一活动体11、第二活动体12和第三活动体13形成的中空部位,然后接通电源转盘7转动,转盘7转动带动第一活动体11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12、第三活动体13同时往复山下翻转,从而带动患者手指往复屈伸,患者手部进行康复锻炼,可长时间保持锻炼,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负担,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0017]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蜗杆3的左端啮合有蜗轮4,蜗轮4和壳体1转动连接,蜗轮4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5,第一带轮5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6,第一皮带6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和转盘7同轴固接。
[0018]接通电源后,电机2转动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转动带动蜗轮4转动,蜗轮4转动带动第一带轮5转动,第一带轮5转动带动第一皮带6转动,第一皮带6转动带动第二带轮18转动,第二带轮18转动带动转盘7同步转动。
[0019]所述转盘7的上端滑动连接有调节块19,调节块19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螺纹杆10和转盘7转动连接,滑块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滑槽8,滑槽8上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体9,往复体9和壳体1滑动连接。
[0020]所述往复体9的前端均匀固定连接有五个拉绳17,每个拉绳17的另一端和其对应的第三活动体13固定连接,右侧所述拉绳17的中部和壳体1滑动连接。
[0021]每个所述第一活动体11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的下端和壳体1固定连接,每个第二活动体12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后侧和其对应的第一弹簧14固定连接,每个第三活动体13的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6,第三弹簧16的下端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12固定连接。
[0022]转盘7转动时带动调节块19和螺纹杆10转动,调节块19转动带动滑槽8前后往复运动,滑槽8带动往复体9往复前后移动,往复体9向后移动时带动五条拉绳17的后端同时向后
移动,从而拉动第三活动体13往复向上部后侧翻转,第三活动体13带动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12和第一活动体11同步向上部后侧翻转,此时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和第三弹簧16同时受力压缩,状态如图1所示,当调节块19带动往复体9向前移动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前侧下部移动,如此往复实现患者手指的锻炼,患者也可根据症状的轻重调节活动的幅度,需要调节时可转动螺纹杆10,螺纹杆10转动带动调节块19内外移动实现调节块19圆周运动的半径,从而调节往复体9前后移动的幅度。
[0023]本技术使用时,可帮助患者长时间对手部关节进行锻炼,使用时患者现将活动不便的手放入壳体1中部,手指放进对应的第一活动体11、第二活动体12和第三活动体13形成的中空部位,然后接通电源,电机2转动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转动带动蜗轮4转动,蜗轮4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转盘(7),壳体(1)的前侧和右侧均匀铰接有五个第一活动体(11),每个第一活动体(11)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二活动体(12),每个第二活动体(12)的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三活动体(13),第一活动体(11)和其对应的第二活动体(12)、第三活动体(13)可同时随转盘(7)的转动而往复上下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蜗杆(3)的左端啮合有蜗轮(4),蜗轮(4)和壳体(1)转动连接,蜗轮(4)的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5),第一带轮(5)的外缘连接有第一皮带(6),第一皮带(6)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带轮(18),第二带轮(18)和转盘(7)同轴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血管病人用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7)的上端滑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苏楠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