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歆依专利>正文

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6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包括第一床垫、第二床垫,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之间活动连接,第一床垫上设置有面部通孔、胸部通孔、阴部通孔,第一床垫一端间隔设置若干上插条、上插槽,第二床垫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下插条、下插槽,上插条与下插槽配合、上插槽与下插条配合并将第一床垫、第二床垫活动连接;第二床垫另一端设有脚掌通孔,脚掌通孔内部设置有滑块槽,滑块槽内设有滑块、气囊,气囊与气管连通,当外部供气装置经气管对气囊间歇性充气时,气囊推动滑块在滑块槽内部伸缩移动,实现对患者脚掌伸展按摩护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下插条下插槽用与上插条、上插槽配合调节床垫尺寸使用,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身高患者。身高患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

技术介绍

[0002]废用综合征是指由于机体不能活动的状态而产生的继发障碍。临床上通常对患者采用病人施行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
[0003]虽然俯卧位通气优点较多,但是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护理并发症多。如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结膜水肿、皮肤黏膜损伤,以及体位变动引起血压波动、气管导管脱出及各种引流管和中心、外周动静脉导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压迫、肌肉压伤、静脉淤血等罕见并发症。亦有研究提示俯卧位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大于仰卧位,俯卧位时间越长发生皮肤问题的危险就越大,特别是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峰前侧面、两侧肋骨、乳部、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会阴部及足趾等部位,压疮发生率高达46.1%,且多为多发压疮(2处以上),有研究指出压疮和气管插管堵塞已经成为俯卧位通气患者最为常见并发症。另有研究尝试通过改善俯卧位通气床垫等装置以改善对患者的护理情况。
[0004]目前俯卧位通气临床多采用在身下垫软枕、硅胶等的方式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虽然软枕对受压皮肤有一定的减压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但存在局限性:

、床垫不能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调节;

、膝关节部位缓冲垫调节不便;
③<br/>、患者的上肢不能保持舒适的抓握姿态;

、患者足部不能实施按压使其不定期的活动状态;

、对患者的髋关节造成压伤等。相关的设计可以参见中国专利202020938003.0、202111008551.9、202120598348.0、202120938974.X、202122052033.9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俯卧位通气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的长期俯卧位治疗,装置可满足不同身高患者插管等治疗,并能对患者胸部、阴部、膝关节、髋关节等处很好的防护,同时能对患者的脚掌关节实施按摩活动。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包括第一床垫、第二床垫,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床垫上设置有面部通孔、胸部通孔、阴部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垫一端间隔设置若干上插条、上插槽,所述第二床垫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下插条、下插槽,上插条与下插槽配合、上插槽与下插条配合并将第一床垫、第二床垫活动连接;
[0010]第二床垫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脚掌通孔,脚掌通孔内部设置有滑块槽,滑块槽内部设置有滑块、气囊,气囊与气管连通,当外部供气装置经气管对气囊间歇性充气时,气囊推动滑块在滑块槽内部伸缩移动,实现对患者脚掌伸展按摩护理。
[0011]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面部通孔两侧还设置有抓握块,抓握块固定在第一床垫上,抓握块为长条弧形。抓握块便于患者的上肢能保持舒适的抓握姿态。
[0012]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面部通孔下侧设置有下巴垫块、上侧设置有额头垫块,下巴垫块、额头垫块固定在第一床垫上且突出于第一床垫表面。分别用于承载患者下巴、额头部位,减少面部压伤;面部通孔便于患者气管导管放置及其他治疗。
[0013]作为上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床垫中部固定有辅助垫块,辅助垫块上设置有凹槽。辅助垫块可放置在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等处,进一步降低压力性损伤。
[0014]所述气管另一端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连接使用。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产品下插条下插槽用与上插条、上插槽配合调节床垫尺寸使用,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
[0018]2、本技术产品第一床垫、第二床垫、抓握块、下巴垫块、额头垫块、上插条、下插条、辅助垫块、滑块为海绵材质,降低对患者带来压伤。
[0019]3、本技术产品面部通孔两侧还设置有抓握块,抓握块为长条形,抓握块便于患者的上肢能保持舒适的抓握姿态。
[0020]4、本技术产品带有若干辅助垫块,辅助垫块上带有凹槽,辅助垫块可放置在患者的膝关节、髋关节等处,进一步降低压力性损伤。
[0021]5、本技术产品第二床垫底端设置有脚掌通孔内部还设置有滑块槽,滑块槽内部设置有滑块、气囊,气管可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连接使用。当外部供气装置经气管对气囊间歇性充气时,气囊可推动滑块在滑块槽内部伸缩移动,实现对患者脚掌伸展按摩护理效果。
[0022]6、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和推广,产品使用方便,有利于体弱患者行走康复锻炼使用,可改善护理质量和医患关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左视半剖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图1中A

A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垫块剖视图。
[0029]其中,1、第一床垫,2、第二床垫,3、抓握块,4、面部通孔,5、下巴垫块,6、胸部通孔,7、阴部通孔,8、上插条,9、下插条,10、辅助垫块,11、上插槽,12、下插槽,13、脚掌通孔,14、滑块,15、气管,16、滑块槽,17、气囊,18、凹槽,19、额头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如图1

4所示,第一床垫1、第二床垫2、抓握块3、下巴垫块5、上插条8、下插条9、辅助垫块10、滑块14为海绵材质,降低对患者带来压伤。
[0033]第一床垫1上设置有面部通孔4、下巴垫块5、胸部通孔6、阴部通孔7、上插条8、上插槽11、额头垫块19。面部通孔4便于患者气管导管放置及其他治疗。下巴垫块5、额头垫块19略高出第一床垫1表面,分别用于承载患者下巴、额头部位,减少面部压伤;胸部通孔6、阴部通孔7对应患者胸部、阴部,防止产生压伤;上插条8、上插槽11间隔设置,用与下插条9、下插槽12配合调节床垫尺寸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俯卧位患者防压损及废用综合症护理床垫,包括第一床垫(1)、第二床垫(2),第一床垫(1)和第二床垫(2)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床垫(1)上设置有面部通孔(4)、胸部通孔(6)、阴部通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床垫(1)一端间隔设置若干上插条(8)、上插槽(11),所述第二床垫(2)一端间隔设置有若干下插条(9)、下插槽(12),上插条(8)与下插槽(12)配合、上插槽(11)与下插条(9)配合并将第一床垫(1)、第二床垫(2)活动连接;第二床垫(2)另一端设置有两个脚掌通孔(13),脚掌通孔(13)内部设置有滑块槽(16),滑块槽(16)内部设置有滑块(14)、气囊(17),气囊(17)与气管(15)连通,当外部供气装置经气管(15)对气囊(17)间歇性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歆依张蓓王玮张露露李秋臣
申请(专利权)人:张歆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