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41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包括外壳,内部中空,上部与底部为平面,且上部为敞开的桶型或盆型,上部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由所述外壳外壁贯通至所述外壳内壁的注胶孔;内壳,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外壳,装配时套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外壳形状相同或相似,敞开方向与所述外壳敞开方向一致,内部放置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顶盖可拆卸设于所述外壳敞开侧,用于覆盖所述外壳,使所述顶盖与外壳组成可打开的封闭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套盒的形式,在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防水胶的注入,配合壳体材料本身的防水性能,达到较高的防水效果,尤其是能达到IP6以上的防水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慧井盖,尤其涉及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0003]智慧井盖,是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模块化内容之一,利用在传统井盖上附加额外的功能,借助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

IoT)突出性能,实现路面及其他位置部署的井盖具有远程可视化的监控、管理和维护功能,一旦井盖发生破损、振动、位移或异常湿度和气体等状况,能实时向后台报送信息,确保路面井盖状况始终可控,从而保障城市管井功能运转正常,最终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同时利用NB

IoT低功耗的特性,达到长期使用,低维护成本的目的。
[0004]现有技术通常采用PE材质的保护壳体承载用于监控积水、位移、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PCB电路板、NB

IoT通讯元件、能源提供组件,但智慧井盖所处环境通常会遇到积水与路面荷载的震动影响,其中现有技术中公布了一种智慧井盖的防水外壳(公布号CN212926167U)披露一种防水盒及在壳体内部打防水胶的技术方案,解决防水性能的要求。
[0005]专利技术人在了解现有技术中发现:
[0006]上述防水外壳,仅描述壳体材质为防水材料,缺少全方位的防水技术手段,而通常防水壳体采用PE材质,尤其是为配合井盖推广和使用会利用FDM熔融沉积3D打印技术中的PLA材料制作外壳,这样制作的外壳的防水性能,参照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无法实现较高(IP6以上)的防水等级,同时在井盖处于道路荷载碾压区间时,会出现一定强度的震动,以上所述的水与震动均会对保护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和能源组件产生影响,缩短智慧井盖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可提高保护壳体内的电子元件对水和震动等不利因素的抗干扰能力的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包括:
[0010]外壳,内部中空,上部与底部为平面,且上部敞开的桶型或盆型,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由所述外壳外壁贯通至所述外壳内壁的注胶孔;
[0011]内壳,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外壳,装配时套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与所述外壳形状相同或相似,敞开方向与所述外壳敞开方向一致,内部放置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
[0012]顶盖,可拆卸设于所述外壳敞开侧,用于覆盖所述外壳,使所述顶盖与外壳组成可打开的封闭腔体;
[0013]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套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之间,支撑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在装配状态时有2mm以上的间隙;
[0014]安装孔,包括外壳安装孔和顶盖安装孔;
[0015]所述外壳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0016]所述顶盖安装孔设置于所述顶盖上,与所述外壳安装孔位置相对,形成贯通的孔道;
[0017]所述外壳、顶盖借助所述安装孔与智慧井盖固定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19]外壳固定槽,设于所述外壳底部内表面,开口位置朝向装配时套设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内壳;
[0020]内壳固定槽,设于所述内壳底部外表面,开口位置与设置数量,与所述外壳固定槽相对;
[0021]所述外壳固定槽与所述内壳固定槽形状相同,为多边形或圆形;
[0022]装配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固定槽与所述内壳固定槽之间。
[002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弹性体。
[0024]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25]顶盖固定槽,设于所述顶盖内表面,所述顶盖固定槽形状等于所述内壳敞口侧端部形状,尺寸等于或大于所述内壳敞开侧端部尺寸。
[0026]进一步的,还包括:
[0027]顶盖防水防渗膜,设于所述顶盖固定槽内,且装配时覆盖所述内壳敞口侧段端部。
[0028]进一步的,还包括:
[0029]顶盖支撑层,位于所述顶盖防水防渗膜与所述顶盖之间,覆盖所述顶盖固定槽底部,所述顶部支撑层为弹性体。
[0030]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1]所述外壳设有向两侧突出的外壳翼耳,所述外壳翼耳的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外壳底部至顶部的厚度;
[0032]所述顶盖设有与所述外壳翼耳相配合的顶盖翼耳;
[0033]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外壳翼耳与所述顶盖翼耳上。
[0034]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5]预装孔,贯穿所述顶盖,与所述智慧井盖相配合,使所述顶盖预先与所述智慧井盖固定连接;
[0036]所述顶盖与所述智慧井盖连接的连接件为中空螺栓。
[003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38]所述内壳周向外壁间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定位凸起;
[0039]所述外壳周向内壁间隔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从所述外壳敞开侧端面向所述外壳底部延伸;
[0040]所述定位凹槽装配时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且所述定位凸起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凹槽开口尺寸。
[0041]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内壳、顶盖均可由FDM熔融沉积3D打印设备利用PLA材料制作而成。
[0042]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3]1、利用套盒的形式,在内壳与外壳之间形成间隙,通过防水胶的注入,配合壳体材料本身的防水性能,达到较高的防水效果,尤其是能达到IP6以上的防水性能。
[0044]2、通过设置在内壳上下的弹性体的顶部支撑层和支撑件,达到抗震的性能。
[0045]3、安装时内壳加支撑件的总高度略高于外壳腔体深度,使安装后的内壳稳定固定在外壳内部,不会出现由于震动脱落的情况。
[0046]4、弹性体提供的反作用力使外壳、顶盖、智慧井盖安装后产生内部应力,达到一定防脱作用。
[0047]5、通过整体安装调试后在内壳和外壳间隙中加入密封胶,整体密封效果良好,且安装便捷,不会出现安装完毕后因需要二次打开而造成的壳体损坏。
附图说明
[0048]图1a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内壳俯视图;
[0049]图1b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外壳俯视图;
[0050]图1c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顶盖俯视图;
[0051]图2a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带定位凹槽的外壳俯视图;
[0052]图2b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带定位凸起的内壳俯视图;
[0053]图3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外壳俯视图;
[0054]图3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顶盖俯视图;
[0055]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顶盖剖面图;
[0056]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支撑件侧视图;
[0057]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外壳和顶盖立体图;
[0058]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内壳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0),内部中空,上部与底部为平面,且上部敞开的桶型或盆型,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由所述外壳(20)外壁贯通至所述外壳(20)内壁的注胶孔(23);内壳(10),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外壳(20),装配时套设于所述外壳(20)内部,且与所述外壳(20)形状相同或相似,敞开方向与所述外壳(20)敞开方向一致,内部放置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顶盖(30),可拆卸设于所述外壳(20)敞开侧,用于覆盖所述外壳(20),使所述顶盖(30)与外壳(20)组成可打开的封闭腔体;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外壳(20)与套设于所述外壳(20)内部的内壳(10)之间,支撑所述外壳(20)与所述内壳(10)在装配状态时有2mm以上的间隙;安装孔,包括外壳安装孔(22)和顶盖安装孔(31);所述外壳安装孔(22)设置于所述外壳(22)上;所述顶盖安装孔(31)设置于所述顶盖(30)上,与所述外壳安装孔位置相对,形成贯通的孔道;所述外壳(20)、顶盖(30)借助所述安装孔与智慧井盖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固定槽(21),设于所述外壳(20)底部内表面,开口位置朝向装配时套设于所述外壳(20)内部的内壳(10);内壳固定槽(11),设于所述内壳(10)底部外表面,开口位置与设置数量,与所述外壳固定槽(11)相对;所述外壳固定槽(11)与所述内壳固定槽(21)形状相同,为多边形或圆形;装配时,所述支撑件(40)设置于所述外壳固定槽(11)与所述内壳固定槽(2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0)为弹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慧井盖用元器件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固定槽(32),设于所述顶盖(30)内表面,所述顶盖固定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月习杰郝文源张锐宋佳男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