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31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属于油橄榄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油橄榄母苗卧倒,平行于地面放置,使母苗上的枝条改向垂直地面方向生长;(2)在步骤(1)处理的母苗主杆上作创伤处理,然后置于苗床上育苗;(3)所述母苗主杆的创伤处生根后,将根与临近枝条一同剪下,得到油橄榄移栽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现有2~3年生油橄榄实生或扦插营养袋苗,在苗主杆上作创伤并整株卧倒育苗,使油橄榄从育苗到出圃的时间缩短至1年,整体缩短育苗时间,提高出圃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橄榄育苗
,尤其涉及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常绿乔木,全球著名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油橄榄是世界第六大油料作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油橄榄被广泛引种栽培,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及南澳等地。
[0003]油橄榄可通过冷压榨制成橄榄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求,橄榄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油橄榄也是大力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之一,而开展油橄榄人工栽培,首先要解决油橄榄育苗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开展油橄榄育苗普遍存在扦插时间长,扦插苗成活率低,扦插季节受限的缺陷。例如,专利(公开号:CN104956890A,公开日:20151007)公开了一种油橄榄扦插育苗方法,该申请仅涉及油橄榄的一般扦插育苗技术,还存在扦插时间长、扦插苗成活率不高、扦插季节受限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2~3年生油橄榄实生或扦插营养袋苗,在苗主杆上作创伤并整株卧倒育苗,使油橄榄从育苗到出圃的时间缩短至1年,整体缩短育苗时间,提高出圃率,降低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将油橄榄母苗卧倒,平行于地面放置,使母苗上的枝条改向垂直地面方向生长;
[0008](2)在步骤(1)处理的母苗主杆上作创伤处理,然后置于苗床上育苗;
[0009](3)所述母苗主杆的创伤处生根后,将根与临近枝条一同剪下,得到油橄榄移栽苗。
[0010]优选的,所述母苗为生长健壮的2~3年生母苗;所述放置的时间为10~20天。
[0011]优选的,所述创伤位于与所述枝条生长方向相反的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创伤是通过贴着主杆剪去步骤(1)处理后的母苗上贴近地面一侧的枝条得到的;所述创伤的数量为每1m长的主杆上作10~13个创伤。
[0013]优选的,所述育苗前,创伤处用生根粉溶液处理,所述生根粉为ABT生根粉1号,所述生根粉溶液的浓度为1300~1600mg/kg,所述生根粉溶液的用量为0.5~1.0ml/cm2;所述处理的时间为8~15min。
[0014]优选的,所述育苗是将母苗的主杆埋入基质中,埋入的深度为8~12cm,埋入时保持枝条垂直地面向上。
[0015]优选的,所述基质包括下层石子和上层河沙;所述下层石子的厚度为7~9cm,所述
上层河沙厚度为32~36cm;所述石子的粒径为2.5~5.0cm,河沙的粒径为0.35~0.5mm。
[0016]优选的,所述育苗的过程中,空气温度为25~28℃,空气湿度为70~80%,基质温度为25~25℃,基质湿度为70~80%。
[0017]优选的,步骤(3)中待所述根的长度为2~5cm时,将根与临近枝条一同剪下。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2~3年生油橄榄扦插营养袋苗,在苗主杆上作创伤并整株卧倒育苗(如图1所示),与传统育苗相比有如下优点:(1)传统扦插育苗过程需先采扦穗、扦穗开始生根、根达到3~5cm移植,整个扦插过程需要3个月,从育苗到出圃需要2年时间,本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从育苗到出圃需要1年时间,可以缩短扦插时间和出圃时间;(2)传统扦插育苗一般在春、秋两季开展,本专利技术夏季也可育苗;(3)传统扦插育苗由于插条前期生长时期无根,所以需要较高的温湿度控制条件以保持插条自养阶段的环境,设备要求高;生根率成活率低,根系不发达,繁殖周期长,周年生产困难;简单易行,易操作,所需设备少;压条没有脱离母体,依然可以获得母体的养分供给,对环境适应性强,易生根生根快,根系发达,生根率成活率高,并且可以获得一些大苗,母株可循环利用周年生产;(4)本专利技术油橄榄的生根率达80%,比现有技术提高10~20%;出圃率达到80~85%,成活率达85~90%,比现有技术提高10~20%;移栽后适应环境较快,较易达到速生、稳产、高产。本专利技术的育苗方法整体缩短了育苗时间,提高了出圃率,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上易于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育苗方法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卧倒10天后的母苗。
[0021]图3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母苗主杆上所作的创伤。
[0022]图4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用毛笔蘸取1500mg/kg的生根粉溶液涂抹创伤的过程。
[0023]图5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苗床上母苗的状态。
[0024]图6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1500mg/kg的生根粉溶液处理的创伤生根情况。
[0025]图7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整株母苗主杆的创伤生根情况。
[0026]图8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1500mg/kg的生根粉溶液处理得到的移栽苗。
[0027]图9为实施例1中,夏季育苗时,1500mg/kg的生根粉溶液处理得到的移栽苗移栽20天后的状态。
[0028]图10为实施例2中,A组所作的创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以油橄榄品种田园1号为例,研究了育苗时间和生根粉溶液浓度对油橄榄育苗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
[0032]分别在夏季(6月)和秋季(9月),选择生长健壮、主杆明显、主杆高度相近的3年生
营养袋母苗,把母苗卧倒在地,使其适应卧式生长,10天后,母苗上的枝条立起来,改向垂直地面方向生长(夏季育苗,卧倒10天后的母苗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创伤处理:贴着母苗主杆,将母苗上贴近地面一侧的枝条用枝剪剪掉,作为创伤(夏季育苗时,所作创伤如图3所示)。按照每1m长的母苗主杆上10个创伤,每株母苗主杆上作22个创伤。
[0033]将ABT生根粉1号配置成500、1000、1500mg/kg浓度梯度的生根粉溶液,以清水为对照。按照0.6ml/cm2的剂量,分别用毛笔蘸取溶液后,涂抹在创伤面上(夏季育苗,1500mg/kg的生根粉溶液涂抹时如图4所示),静置10min。每株母苗涂抹一种浓度的溶液,共处理4株母苗。
[0034]用粒径为2.5~5.0cm的石子铺设在苗床上,铺设8cm厚,再将粒径为0.35~0.5mm的河沙铺设在石子上,铺设35cm厚,河砂用5

高锰酸钾溶液喷撒消毒,用薄膜覆盖1周,揭开薄膜后用4g/m2多菌灵喷撒河砂,制成育苗基质。
[0035]将上述处理好的营养袋母苗卧倒放置在同一苗床上,使枝条保持垂直地面向上,将主杆埋入据沙面10cm处,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橄榄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油橄榄母苗卧倒,平行于地面放置,使母苗上的枝条改向垂直地面方向生长;(2)在步骤(1)处理的母苗主杆上作创伤处理,然后置于苗床上育苗;(3)所述母苗主杆的创伤处生根后,将根与临近枝条一同剪下,得到油橄榄移栽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苗为生长健壮的2~3年生母苗;所述放置的时间为10~20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伤位于与所述枝条生长方向相反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伤是通过贴着主杆剪去步骤(1)处理后的母苗上贴近地面一侧的枝条得到的;所述创伤的数量为每1m长的主杆上作10~13个创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前,创伤处用生根粉溶液处理,所述生根粉为ABT生根粉1号,所述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斌赵敏胡青郭永清徐亮郝佳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