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27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包括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液晶撕膜组装工位、背光自动上料工位、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主贴合组装工位,所述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用于对液晶屏逐片转运至液晶撕膜组装工位上;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用于对液晶屏表面的膜进行撕离;所述背光自动上料工位用于对背光屏逐片转运至背光自动上料工位上,所述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用于对背光屏表面的膜进行撕离,所述主贴合组装工位包括保压组件、检测组件(52)、通过保压组件将液晶屏和背光屏相互压合,并通过检测组件进行检测。整个装置能够快速实现将液晶屏与背光屏的压合组合,提高了组装工序效率,并且也减少了这个设备成本的投入。少了这个设备成本的投入。少了这个设备成本的投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组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

技术介绍

[0002]液晶屏幕作为目前常用到的设备件,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相比,它的体积比较大,画面柔和,画面不会闪烁,降低眼睛的疲劳,也是目前电子行业中常用到的显示元器件。
[0003]但是在实际生产环节,液晶屏幕包括显示液晶屏和背光屏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采用不通过厂家生产,因此在加工时,需要分别加工,然后再转运至压合装置中进行一体压合作业,因此至少需要三套设备配套完成,在设备成本的投入上就会增加成本,并且还会增加有限的工厂有限的车间使用空间,同时三套设备在首先进行撕膜作业后,需要人工转运,最后才可形成压合作业,极大影响了实际的生产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包括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液晶撕膜组装工位、背光自动上料工位、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主贴合组装工位,
[0007]所述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用于对液晶屏逐片转运至液晶撕膜组装工位上;
[0008]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包括第一初定位组件、扫码组件、撕膜组件、第一精定位平台以及第一转运平台,液晶屏首先被所述传输至第一初定位组件上后,通过扫码组件进行扫码编号,随后采用第一转运平台转运至撕膜组件上,对液晶屏表面的膜进行撕离,随后对已撕膜的液晶屏采用第一精定位平台进行二次定位,并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上;
[0009]所述背光自动上料工位用于对背光屏逐片转运至背光自动上料工位上;
[0010]所述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包括第二初定位组件、第二撕膜组件、第二精定位平台,背光屏经过第二初定位组件定位后,采用第二转运平台转运至第二撕膜组件上,通过第二撕膜组件对该背光屏进行撕膜作业,随后对已撕膜的背光屏采用第二精定位平台进行二次定位,并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上;
[0011]所述主贴合组装工位包括保压组件、检测组件、通过保压组件将液晶屏和背光屏相互压合,并通过检测组件进行检测。
[0012]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中,对于扫码组件对扫码不合格的液晶屏不采用撕膜组件剥离撕膜作业,并从侧边将不合格的液晶屏转运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以及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分别位于主贴合组装工位所在的两侧位置,并分别进行液晶屏和背光屏的进料作业,随后通过主贴合组装工位组装完成后输出。
[0014]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以及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均采用双线工装作业,同时对于主贴合组装工位采用单线工装作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撕膜组件包括移动座、从动辊以及侧夹爪,所述从动辊以及侧夹爪整体附着在移动座上,所述从动辊对背光屏所在的侧边位置膜进行摩擦并使其翘边,通过所述侧夹爪对背光屏表现附着的膜进行夹取,随后移动座整体拖动,从而实现附着在背光屏上的膜脱落。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撕膜组件对背光屏撕膜完成后,再通过清洁件对背光屏表面进行清洁作业。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撕膜组件在进行第二初定位组件定位背光屏时采用吸盘取料方式转运。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撕膜组件在进行第二精定位组件定位背光屏时采用取料方式转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装置采用液晶撕膜组件与背光自动上料工位相互配合,分别对液晶屏和背光屏撕膜后,再直接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上进行保压和检测,整个装置实现了全自动化作业,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1]2、本装置采用的背光自动上料工位上采用的侧夹爪与从动辊的方式实现对背光屏表面的膜撕开后,再进行撕膜作业,极大提高了减少了膜撕对背光屏的划伤。
[0022]3、本装置采用的清洁件使用吹风方式,在不接触背光屏时,即可实现对背光屏表面的杂尘去除。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边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3中A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3中B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包括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1、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背光自动上料工位3、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4、主贴合组装工位5。
[0031]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1用于对液晶屏逐片转运至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上,这种组装方式,可实现在组装过程中将液晶屏逐片进行转运作业。
[0032]如图3所示,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包括第一初定位组件21、扫码组件22、撕膜组件
23、第一精定位平台24以及第一转运平台25,液晶屏首先被传输至第一初定位组件21上后进行初定位作业,随后通过上方的扫码组件22进行扫码编(在扫码的对该次转运的液晶屏进行编号作记录),随后采用第一转运平台25转运至撕膜组件23上,对液晶屏表面的膜进行撕离,对已撕膜的液晶屏采用第一精定位平台24进行二次定位,并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5上。
[0033]同时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中,对于扫码组件22对扫码不合格的液晶屏不采用撕膜组件23剥离撕膜作业,并从侧边将不合格的液晶屏转运出,全自动实现机械化作业。此时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采用双线工装作业,提高了撕膜效率。
[0034]背光自动上料工位3用于对背光屏逐片转运至背光自动上料工位4上;
[0035]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4包括第二初定位组件41、第二撕膜组件42、第二精定位平台43,背光屏经过第二初定位组件41定位后,采用第二转运平台44转运至第二撕膜组件42上(采用吸盘取料方式转运,提高转运效率),通过第二撕膜组件42对该背光屏进行撕膜作业,如图4所示,第二撕膜组件42包括移动座421、从动辊422以及侧夹爪423,从动辊422以及侧夹爪423整体附着在移动座421上,从动辊422对背光屏所在的侧边位置膜进行摩擦并使其翘边,通过侧夹爪423对背光屏表现附着的膜进行夹取,随后移动座421整体拖动,从而实现附着在背光屏上的膜脱落,从动辊422的设置避免了其他夹具对背光屏的划伤,第二撕膜组件42对背光屏撕膜完成后,再通过清洁件424对背光屏表面进行清洁作业(清洁件424一般采用瞬间吹风组件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BL组装机,包括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1)、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背光自动上料工位(3)、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4)、主贴合组装工位(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自动上料工位(1)用于对液晶屏逐片转运至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上;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包括第一初定位组件(21)、扫码组件(22)、撕膜组件(23)、第一精定位平台(24)以及第一转运平台(25),液晶屏首先被所述传输至第一初定位组件(21)上后,通过扫码组件(22)进行扫码编号,随后采用第一转运平台(25)转运至撕膜组件(23)上,对液晶屏表面的膜进行撕离,随后对已撕膜的液晶屏采用第一精定位平台(24)进行二次定位,并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5)上;所述背光自动上料工位(3)用于对背光屏逐片转运至背光自动上料工位(4)上;所述背光屏撕膜组装工位(4)包括第二初定位组件(41)、第二撕膜组件(42)、第二精定位平台(43),背光屏经过第二初定位组件(41)定位后,采用第二转运平台(44)转运至第二撕膜组件(42)上,通过第二撕膜组件(42)对该背光屏进行撕膜作业,随后对已撕膜的背光屏采用第二精定位平台(43)进行二次定位,并转运至主贴合组装工位(5)上;所述主贴合组装工位(5)包括保压组件(51)、检测组件(52)、通过保压组件(51)将液晶屏和背光屏相互压合,并通过检测组件(52)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BL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撕膜组装工位(2)中,对于扫码组件(22)对扫码不合格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洪波张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朗电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