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2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所述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连接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活动连接且能够通过一连接组件固定,安装方便快捷,在完成施工后可将连接组件、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拆分,可以多次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法,能够快速的制作并安装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提高施工速率。工速率。工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山区道路的改建;其中部分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设置桥梁跨越。
[0003]柱接盖梁形式在桥梁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盖梁施工属于高空作业,模板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显得极为重要。传统施工现场盖梁倒角处模板施工时,采用将48mm无缝钢管及扣件组装成倒角支撑体系或采用方木支垫,强度、刚度不足,此结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安装过程费时费力;采用无缝钢管或方木支垫与模板间处于滑面状态,盖梁浇筑时易引起侧模滑移、偏位等情况,且在拆除支撑体系时,高空拆卸过程缓慢、复杂,易造成高空坠物、物体打击等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其上设置有连接结构;
[0007]第二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活动连接,并支撑用于承接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
[0008]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至少能够与所述连接结构固定配合,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如下连接方法:
[0010]1)依据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尺寸计算倒角处的高度、宽度以及倒角的角度;
[0011]2)依据所述倒角处的高度以及宽度选取或截取相应长度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
[0012]3)依据所述倒角的角度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置连接结构;
[0013]4)使用连接组件将第二支撑体固定在第一支撑体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
[0015]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活动连接且能够通过一连接组件固定,安装方便快捷,在完成施工后可将连接组件、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拆分,可以多次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001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法,能够快速的制作
并安装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提高施工速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提供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连接组件;2、连接结构;3、第二支撑体;4、第一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
[0024]第一支撑体,其上设置有连接结构;
[0025]第二支撑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体活动连接,并支撑用于承接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
[0026]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至少能够与所述连接结构固定配合,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
[0027]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至少部分经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0028]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体连接或抵接。
[0029]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经所述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上的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30]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具有一支撑面,且至少用于支撑一倒角模板。
[0031]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面的至少部分为平面。
[0032]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结构,且多个所述连接结构沿一指定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0033]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
一连接部呈垂直交叉设置。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如下连接方法:
[0035]1)依据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尺寸计算倒角处的高度、宽度以及倒角的角度;
[0036]2)依据所述倒角处的高度以及宽度选取或截取相应长度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
[0037]3)依据所述倒角的角度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置连接结构;
[0038]4)使用连接组件将第二支撑体固定在第一支撑体上。
[0039]如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案例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除非特别说明的之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螺栓、角钢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元器件,其均可以通过市购获得,在此不对其具体的结构和型号进行限定。
[0040]实施例1
[0041]现有技术主要依靠后方的多组液压千斤顶进行受力,在倒角高度较低时无法使用,且液压千斤顶与模板组件连接处是一个滑移面,在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易导致液压千斤顶滑移,引起模板失稳,存在安全隐患。常见的采用将48mm无缝钢管及扣件组装成倒角支撑体系或采用方木支垫方式与模板组件连接处也是一个滑移面,在浇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易造成滑移导致模板失稳。
[0042]请参阅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3,所述第一支撑体4能够与所述第二支撑体3连接而形成一支撑结构。将本支撑结构放置在倒角处模板待安装的指定位置处,所述第二支撑体3能够支撑所述倒角处的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所述第一支撑体4能够承载浇筑混凝土时的压力,保证结构稳定安全。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体(4),其上设置有连接结构(2);第二支撑体(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体(4)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体(4)活动连接,并支撑用于承接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连接组件(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体(3)上,且至少能够与所述连接结构(2)固定配合,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体(4)与第二支撑体(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4)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叉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2),所述第二支撑体(3)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3)的至少部分经所述连接组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4)还具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撑体(3)连接或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盖梁端部倒角处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连接结构(2),且所述第二支撑体(3)能够经所述连接组件(1)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刘星马强李军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