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98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浇筑干坞内管节所有隔仓,检查、清理端钢壳隔仓,安装浇筑管、排气管、浇筑变径管,润管时依次打水和灌浆料,先泵水打通管路,打水润管完成后,将泵管内的水反泵放出;再进行灌浆料泵送,依次进行端钢壳底板、侧墙进行、顶板灌浆,采用拖泵与布料机的配合进行端钢壳浇筑,可以实现灌浆料生产与浇筑施工同步进行,满足连续浇筑施工需求;该施工方法单点可实现灌浆速度10~15m3/h,与传统的压浆机灌浆速率5~8m3/h相比,施工效率明显提高,有效保证了灌浆料的时效性,解决了超长流距、超大方量端钢壳浇筑施工对灌浆料性能影响的难题。的难题。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壳沉管隧道坞内陆域坐底浇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保证沉管管节沉放对接精度及水密性要求,需在每个沉管管节两端设置管节对接连接端,即端钢壳,端钢壳通过GINA止水带与OMEGA止水带使相邻管节紧密连接,满足水密性要求;为保证相邻管节对接端的拼接强度,端钢壳内需灌注砂浆。目前,国内沉管隧道多以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为主,在钢筋混凝土沉管管节主体结构浇筑完成后,通过主体结构上预埋件与端钢壳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再灌注砂浆填充。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多为单项双车道或三车道设计,行车道孔跨度较小,端钢壳灌浆量小,流动距离短,其灌浆设备多采用压浆机,基本能满足灌浆需求,同时对灌浆料性能要求较低。采用压浆机灌注端钢壳砂浆时,由于存在灌浆料生产等待时间,导致灌浆施工存在较长的等料时间,影响灌浆料流动性,存在脱空风险;压浆设备存在较大的泵送压力,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墙体浇筑施工时落料高度较大,影响混凝土性能。
[0003]在现有技术中,针对长流距、大方量的沉管管节端钢壳浇筑存在以下缺陷:
[0004]针对长流距、大方量的沉管管节端钢壳,必须保证灌浆料生产的高效性及灌注的连续性,尽量避免出现等料现象,同时为防止空气混入灌浆料内而产生气泡,故灌浆施工一定要连续进行,直至单次灌浆施工结束。故采用常规的压浆机进行超长流距、超大方量的端钢壳灌浆是不能满足灌浆施工需求的,需寻求行之有效的端钢壳灌浆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其能解决超长流距、超大方量的端钢壳灌浆无法满足灌浆要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干坞内管浇筑步骤:浇筑干坞内管节所有隔仓,进行端钢壳浇筑准备工作;
[0009]隔仓检查步骤:检查、清理端钢壳隔仓,安装浇筑管、排气管、浇筑变径管,设备试运行,检测是否正常,若是进行下一步;
[0010]灌浆料运输步骤:检测成品灌浆料是否合格,若是,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
[0011]润管步骤:润管时依次打水和灌浆料,先泵水打通管路,打水润管完成后,将泵管内的水反泵放出;再进行灌浆料泵送,待泵管内残留水全部泵出且出料口末端灌浆料出料正常后,停止泵送;
[0012]底板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变径软管,使用泵卡与已安装球阀的灌浆
孔连接,进行端钢壳底板浇筑;
[0013]侧墙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的变径软管更换为适宜长度,将软管通过灌浆孔伸入侧墙进行浇筑;
[0014]顶板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的变径软管更换为适宜长度,将变径软管安装于顶板灌浆孔即可进行顶板灌浆,观察排气管内液面是否有异常,待其稳定后即可确认灌浆结束;
[0015]设备清洗步骤:进行拖泵及布料机的清洗;
[0016]排气管拆除步骤:待灌浆料达到初凝状态,拆除排气管并进行清洗,施工结束。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干坞内管浇筑步骤中,“进行端钢壳浇筑准备工作”包括坞岸智能输送泵机位设置、连接坞岸及管面泵管架安装、输送管路安装、管面布料机初始机位设置、管面废料区设置、污水沉淀区设置、清洗平台设置。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灌浆料运输步骤中,使用搅拌站进行生产成品灌浆料,每盘投料4t,搅拌时间10min。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灌浆浇筑步骤中,布料机末端连接长6m、φ89mm的变径软管,在拖泵口处铺设筛网对灌浆料进行过滤,浇筑速度控制在10m3/h之内。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灌浆浇筑步骤中,使用激光测距仪监测排气管内灌浆液面的高度,当灌浆液面上升至排气管30cm时,拖泵停止泵送,关闭灌浆孔处连接球阀,结束端钢壳底板浇筑。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灌浆浇筑步骤中,底板灌浆浇筑完成之后,观察排气管内液面是否有异常,待其稳定后即可确认灌浆结束,进入下道工序。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侧墙灌浆浇筑步骤中,布料机末端连接长10m、φ89mm的变径软管,软管通过灌浆孔伸入侧墙并使其末端距灌浆料液面高度为50cm,在拖泵口处铺设筛网对灌浆料进行二次过滤,浇筑速度控制在10m3/h以内。
[0023]进一步地,在所述侧墙灌浆浇筑步骤中,使用手持激光测距仪反馈数据,灌浆料液面每上升50cm,布料机下料软管提升50cm,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浇筑管末端在灌浆料液面之上,浇筑过程中使用激光测距仪监测排气管内灌浆液面的高度,当灌浆液面距管节顶板90cm时,停止泵送,结束端钢壳侧墙灌浆,进入下道工序。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灌浆浇筑步骤中,布料机末端连接长3m、φ89mm的变径软管,浇筑速度控制在10m3/h之内,使用激光测距仪监测排气管内灌浆液面的高度,当灌浆液面上升至排气管30cm时,拖泵停止泵送,关闭灌浆孔处连接球阀。
[0025]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灌浆浇筑步骤中,观察排气管内液面是否有异常,待其稳定后确认灌浆结束。
[002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采用拖泵与布料机的配合进行端钢壳浇筑,可以实现灌浆料生产与浇筑施工同步进行,满足连续浇筑施工需求;同时,该施工方法单点可实现灌浆速度10~15m3/h,与传统的压浆机灌浆速率5~8m3/h相比,施工效率明显提高,有效保证了灌浆料的时效性,解决了超长流距、超大方量端钢壳浇筑施工对灌浆料性能影响的难题。
[002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的流程图;
[0030]图2为端钢壳的结构图;
[0031]图3为一具体实施例的施工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干坞内管浇筑步骤:浇筑干坞内管节所有隔仓,进行端钢壳浇筑准备工作;隔仓检查步骤:检查、清理端钢壳隔仓,安装浇筑管、排气管、浇筑变径管,设备试运行,检测是否正常,若是进行下一步;灌浆料运输步骤:检测成品灌浆料是否合格,若是,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润管步骤:润管时依次打水和灌浆料,先泵水打通管路,打水润管完成后,将泵管内的水反泵放出;再进行灌浆料泵送,待泵管内残留水全部泵出且出料口末端灌浆料出料正常后,停止泵送;底板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变径软管,使用泵卡与已安装球阀的灌浆孔连接,进行端钢壳底板浇筑;侧墙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的变径软管更换为适宜长度,将软管通过灌浆孔伸入侧墙进行浇筑;顶板灌浆浇筑步骤:将布料机末端连接的变径软管更换为适宜长度,将变径软管安装于顶板灌浆孔即可进行顶板灌浆,观察排气管内液面是否有异常,待其稳定后即可确认灌浆结束;设备清洗步骤:进行拖泵及布料机的清洗;排气管拆除步骤:待灌浆料达到初凝状态,拆除排气管并进行清洗,施工结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坞内管浇筑步骤中,“进行端钢壳浇筑准备工作”包括坞岸智能输送泵机位设置、连接坞岸及管面泵管架安装、输送管路安装、管面布料机初始机位设置、管面废料区设置、污水沉淀区设置、清洗平台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灌浆料运输步骤中,使用搅拌站进行生产成品灌浆料,每盘投料4t,搅拌时间10min。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长流距、超大方量沉管隧道端钢壳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灌浆浇筑步骤中,布料机末端连接长6m、φ89mm的变径软管,在拖泵口处铺设筛网对灌浆料进行过滤,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庄海银刘少炜吴旭东周禹扬梁建文吴启霖罗伟军彭金昌
申请(专利权)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