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93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2
一种通信电缆连接结构,具备将第一通信电缆与第二通信电缆电连接的中继构件,所述中继构件具备:信号引脚,对各通信电缆具备的阴端子彼此进行电连接;屏蔽引脚,对各通信电缆具备的屏蔽构件彼此进行电连接;以及筒状的第一壳体,使所述信号引脚和所述屏蔽引脚一体化,所述第一壳体具备:第一孔部,供所述第一通信电缆的连接器模块嵌入;第二孔部,供所述第二通信电缆的连接器模块嵌入;以及分隔部,将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分隔,所述信号引脚和所述屏蔽引脚保持于所述分隔部。和所述屏蔽引脚保持于所述分隔部。和所述屏蔽引脚保持于所述分隔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缆连接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电缆连接结构。本申请基于2020年9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

163669主张其优先权,援用所述日本申请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技术介绍

[0002]通信电缆有具有屏蔽的通信电缆和不具有屏蔽的通信电缆。在噪声较多地产生的环境下,使用具有屏蔽的通信电缆。近年来,伴随包括轿车的车辆的电气安装化,在车辆中使用具有屏蔽的通信电缆。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屏蔽的通信电缆。该通信电缆具备屏蔽电线和安装于屏蔽电线的端部的屏蔽端子。屏蔽电线具备作为导体的芯线和作为屏蔽层的编织线。屏蔽端子具备连接器形状的介电体、配置于介电体的内部的内导体、以及配置于介电体的外部的外导体。内导体是与屏蔽电线的芯线电连接的端子。外导体是与编织线电连接并屏蔽电磁波的屏蔽构件。
[0004]专利文献1的结构具备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将在外导体流动的电流接地而释放。接地端子的一部分在介电体的内部与外导体接触,接地端子的另一部分在壳体的外部与接地板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0005]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缆连接结构,具备:第一通信电缆;第二通信电缆;以及中继构件,将所述第一通信电缆与所述第二通信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电缆和所述第二通信电缆分别具备:电缆主体;和连接器模块,设置于所述电缆主体的端部,所述电缆主体具备:导体;绝缘层,配置于所述导体的外周;屏蔽层,配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周;以及护套,覆盖所述屏蔽层的外周,所述连接器模块具备:阴端子,与所述导体电连接;连接器构件,收纳所述阴端子;以及筒状的屏蔽构件,覆盖所述连接器构件的外周,在所述电缆主体的端部从所述护套露出的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屏蔽构件电连接,所述中继构件具备:信号引脚,将所述第一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阴端子与所述第二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阴端子电连接;屏蔽引脚,将所述第一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屏蔽构件与所述第二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屏蔽构件电连接;以及筒状的第一壳体,使所述信号引脚和所述屏蔽引脚成为一体,所述第一壳体具备:第一孔部,供所述第一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连接器模块嵌入;第二孔部,供所述第二通信电缆具备的所述连接器模块嵌入;以及分隔部,将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分隔,所述信号引脚和所述屏蔽引脚保持于所述分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屏蔽构件是不具有在该屏蔽构件的周面开口的孔的铸造体,具备将所述连接器构件单独地收纳的筒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结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比野拓马哈拉德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