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方形大单体电芯是一种电池组件,通常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相比于传统的圆形电芯,方形大单体电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散热性能。但是随着电芯尺寸越来越大,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就会导致电池温度过高,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问题。电芯内部热量快速导出电芯是极大的技术挑战。
[0003]现有技术当中,电芯散热采用散热片和热散尽管道的方式,但仍存在散热效率不高的情况,因为电池内部的热量很难完全传递到散热片上,而通过在电芯表面涂覆热传导涂层,虽然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但涂层容易脱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而通过温度控制系统,则会增加电池的复杂度和成本,而通过在电池内部嵌入相变材料,则会增加电池的重量,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及结构,以至少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当中的不足。r/>[000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采用镍钴锰三元锂、第一导电剂以及第一粘接剂进行球磨混合得到正极混合物,所述正极混合物与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混合得到正极浆料,采用人造石墨颗粒、第二导电剂以及第二粘接剂进行球磨混合得到负极混合物,所述负极混合物与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混合得到负极浆料;步骤二,将所述正极浆料、所述负极浆料分别涂布在铜箔基片或铝箔基片上,以得到正极片与负极片;步骤三,将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交替排列,并在相邻的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放置隔离膜,形成叠片单元,所述叠片单元有若干个;步骤四,在铜箔底材上沉积石墨烯层,通过酸性溶液去除所述铜箔底材,得到石墨烯膜,将所述石墨烯膜转移至目标基底上,得到石墨烯单体膜;步骤五,在所述石墨烯单体膜的表面涂覆一层液态光敏树脂,通过使激光光源按预设路径并利用扫描振镜组件多次照射所述液态光敏树脂,以使所述液态光敏树脂固化形成若干条固化条,裁剪表面有若干条所述固化条的所述石墨烯单体膜,得到若干条所述石墨烯单体膜,并将若干条所述石墨烯单体膜层叠得到石墨烯复合膜;步骤六,将所述石墨烯复合膜以S型方式围绕穿插在若干所述叠片单元的外壁上,得到内容物组装体,并将所述内容物组装体进行封装注液,得到单体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镍钴锰三元锂、所述第一导电剂、所述第一粘接剂的质量比为92∶4∶4,所述人造石墨颗粒、所述第二导电剂、所述第二粘接剂的质量比为93∶2∶5,分别对所述正极浆料与所述负极浆料进行超声波处理,以使所述正极浆料的粘度为3200 MPa
•
s
‑
3700 MPa
•
s,所述负极浆料的粘度为2200 MPa
•
s
‑
2700 MPa
•
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导电剂与所述第二导电剂均为碳黑、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第一粘接剂与所述第二粘接剂均为苯乙烯
‑
丁二烯橡胶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通过涂布工艺将所述正极浆料、所述负极浆料分别涂布在铜箔基片或铝箔基片上,所述正极浆料与所述负极浆料的涂布厚度均为120um
‑
170um,并对涂布后的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依次进行烘干以及压延,以使所述正极片的单面涂布厚度为75um
‑
85um,所述负极片的单面涂布厚度为85um
‑
95um,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00℃
‑
120℃,所述压延时的压力为110MPa
‑
130MPa,所述压延的速度为1m/min
‑
10m...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