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不透水路面不断增大,城市水循环过程发生改变,城市热岛/雨岛效应日益突出,加之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频发,城市水环境污染和暴雨内涝灾害等城市疾病尤为突出,为有效解决此类水问题,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目的是以城市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自然规律为基础,形成整套“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以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增大雨水资源利用,提升城市抵御暴雨内涝灾害和水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目前的生物滞留结构在现场施工时,通常要先挖出基坑,然后铺设上防水土工布,之后按顺序埋入粗砂层、种植土层等,最后在种植土层上种植植被,然而这样按顺序的施工方式较为缓慢,如果能够在基坑施工的同时,将上述粗砂层、种植土层预先装入到某个容器内,并在该容器内种植植被,待基坑施工完成后,将该容器直接吊装到基坑内,这样分别同时进行的施工方式能够大大缩减整体的施工周期,并且在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包括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内设置多个并排分布的滞留组件,所述滞留组件包括下层壳体(4)和上层壳体(5),所述下层壳体(4)设置开口朝上的下层凹槽,所述上层壳体(5)设置开口朝上的上层凹槽,所述上层壳体(5)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下层凹槽的第一滤水部件(501),所述下层凹槽内设置有排水部件,多个所述滞留组件的排水部件依次首尾连通;所述上层凹槽内设置有种植土层(8),所述种植土层(8)上种植植被层(7),所述下层凹槽内设置有粗砂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部件包括第二滤水部件(401),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水平设置,其上方支撑所述粗砂层(10),其下方与所述下层凹槽底部内壁之间形成排水腔,多个所述滞留组件的排水腔依次首尾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支撑柱(402),所述支撑柱(402)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凹槽的底部内壁,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凹槽壁面;所述第一滤水部件(501)和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均为过滤板或格栅过滤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壳体(5)两端固定连接上挡板(504),所述上挡板(504)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壳体(5)底部内壁,所述上挡板(504)、所述第一滤水部件(501)和所述上层壳体(5)内壁共同形成所述上层凹槽,所述下层壳体(4)两端固定连接下挡板(408),所述下挡板(40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顶部,所述下挡板(408)、所述第二滤水部件(401)和所述下层壳体(4)内壁共同形成所述下层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海绵生物滞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可调高度的插接在套管(601)内,所述套管(601)底部插接在导管(602)内,所述套管(601)穿过且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尚珩,杜大光,何晓彤,杨庆华,杨乾,刘启超,钟鸣霞,朱海军,刘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