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Exception: 字符串 'zhongguotiedaokexueyanjiuyuanjituanyouxiangongsibeijingzonghengjidiankejiyouxiangongsizhongguotiedaokexueyanjiuyuanjituanyouxiangongsijichecheliangyanjiusuotiekezonghengtianjinkejifazhanyouxia' 后的引号不完整。 “zhongguotiedaokexueyanjiuyuanjituanyouxiangongsibeijingzonghengjidiankejiyouxiangongsizhongguotiedaokexueyanjiuyuanjituanyouxiang”附近有语法错误。 在 DBUtility.DbHelperSQL.RunProcedure(String storedProcName, IDataParameter[] parameters, Int32& rowsAffected) 在 DAL.APT_Common.Update(String tbName, String filter, String where) 在 zhuanliShow.pingyinfenlei(String id) 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正文

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80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系统包括:无线列车骨干网和无线列车编组网,无线列车骨干网与无线列车编组网连接,无线列车骨干网和无线列车编组网均设置于当前列车上;无线列车骨干网包括第一骨干网节点和第二骨干网节点;无线列车编组网包括第一编组网平面、第二编组网平面、安全无线终端和非安全无线终端;第一骨干网节点连接于第一编组网平面上,第二骨干网节点连接于第二编组网平面上,通过将无线传输技术应用到无线列车骨干网和无线列车编组网平面的双层通信架构构成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提高列车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需求。低时延的网络需求。低时延的网络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列车网络对业务融合需求的提高,网络中承载数据量不断增大,传统的列车级和车辆级以太网总线无法满足列车网络减少线束、整车轻量化的需求。相关技术中,无线传输技术标准主要包括IEEE 802.11协议族和基于长期演进技术(LTE)两大主流技术标准,但LTE技术标准仅支持数十mbps传输速率和数几十ms的延迟,无法满足列车编组网和列车骨干网中对高数据速率的需求以及较为苛刻的端到端传输时延;IEEE 802.11协议族虽然经过若干改动后能够满足列车网络中短距离的点对点对等传输,但在列车网络产生拥塞状况下的可扩展性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相关技术无法将无线传输技术全面应用到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中,导致现存列车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延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将无线传输技术应用到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网和第一编组网,所述第一骨干网与第一编组网连接,所述第一骨干网和第一编组网均设置于当前列车上;所述第一骨干网包括第一骨干网节点和第二骨干网节点;所述第一编组网包括第一编组网平面和第二编组网平面;所述第一骨干网节点连接于所述第一编组网平面上,所述第二骨干网节点连接于所述第二编组网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列车包括至少一节车厢;所述第一编组网平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无线接入节点,每节车厢对应于一个第一无线接入节点;所述第二编组网平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无线接入节点,每节车厢对应于一个第二无线接入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组网平面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编组网交换机,每节车厢对应于一个第一编组网交换机;所述第一骨干网节点与所述第一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每节车厢中的所述第一无线接入节点与对应的第一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所述第二编组网平面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编组网交换机,每节车厢对应于一个第二编组网交换机;每节车厢中的所述第二无线接入节点与对应的第二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所述第二骨干网节点与所述第二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无线终端;所述安全无线终端上设置有第一无线接口和第二无线接口;所述安全无线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接口与第一编组网平面进行无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无线接口与第二编组网平面进行无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非安全无线终端;所述非安全无线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接入节点连接于第一编组网平面;或者,所述非安全无线终端通过第二无线接入节点连接于第二编组网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多个传感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传感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无线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无线接入节点连接于第一编组网平面;或者,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第二无线接入节点连接于第二编组网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骨干网和第二编组网,所述第二骨干网与第二编组网连接,所述第二骨干网和第二编组网均设置于所述当前列车的相邻列车上;
所述第二骨干网包括第三骨干网节点和第四骨干网节点;所述第二编组网包括第三编组网平面和第四编组网平面;所述第三骨干网节点连接于所述第三编组网平面上,所述第四骨干网节点连接于所述第四编组网平面上;所述第一骨干网节点与所述第三骨干网节点无线连接,所述第二骨干网节点与所述第四骨干网节点无线连接,以使所述当前列车与当前列车的相邻列车进行无线通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有线终端;所述安全有线终端分别与第一编组网平面和第二编组网平面进行有线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非安全有线终端;所述非安全有线终端与第一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或者,所述非安全有线终端与第二编组网交换机有线连接。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无线传输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源终端通过传输链路将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以使目标终端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所述传输链路是源终端通过骨干网和/或编组网与目标终端之间的链路;所述源终端包括安全无线终端、安全有线终端、非安全无线终端和非安全有线终端之一;所述目标终端包括安全无线终端、安全有线终端、非安全无线终端和非安全有线终端之一。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终端和目标终端均为位于相同列车下的非安全无线终端,则所述传输链路包括源无线接入节点、源编组网交换机、目标无线接入节点和目标编组网交换机;所述源终端通过传输链路将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包括:源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所在车厢对应的源无线接入节点;所述源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源编组网交换机;所述源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所在车厢对应的目标编组网交换机;所述目标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目标无线接入节点;所述目标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所述目标终端。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终端和目标终端均为安全无线终端,则所述传输链路包括第一子传输链路和第二子传输链路,第一子传输链路包括第一源无线接入节点、第一源编组网交换机、第一目标无线接入节点和第一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二子传输链路包括第二源无线接入节点、第二源编组网交换机、第二目标无线接入节点和第二目标编组网交换机;所述源终端通过传输链路将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以使目标终端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包括:源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发送至所在车厢对应的第一源无线接入节点和第二源无线接入节点;
第一源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第一源编组网交换机;第一源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一目标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目标无线接入节点;第一目标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第二源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第二源编组网交换机;第二源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二目标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二目标无线接入节点;第二目标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目标终端判断通过第一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间是否小于通过第二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间;若是,接收通过第一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并丢弃通过第二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若否,接收通过第二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并丢弃通过第一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源终端为安全无线终端,目标终端为位于相同列车下的安全有线终端,则所述传输链路包括第三子传输链路和第四子传输链路,第三子传输链路包括第三源无线接入节点、第三源编组网交换机和第三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四子传输链路包括第四源无线接入节点、第四源编组网交换机和第四目标编组网交换机;所述源终端通过传输链路将传输数据发送至目标终端,包括:源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所述传输数据分别发送至所在车厢对应的第三源无线接入节点和第四源无线接入节点;第三源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第三源编组网交换机;第三源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三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三目标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第四源无线接入节点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对应的第四源编组网交换机;第四源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四目标编组网交换机;第四目标编组网交换机通过有线链路,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目标终端判断通过第三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间是否小于通过第四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间;若是,接收通过第三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并丢弃通过第四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若否,接收通过第四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并丢弃通过第三子传输链路发送的传输数据。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逸飞高枫孙振超曹思源夏好广朱广超李洋涛马可李申龙郑斌张波杨伟君曹宏发赵红卫康晶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