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投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551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及投影机,变焦镜头包括由投影面至像源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分别沿着光轴移动;镜头光学总长与变焦比的比值、再与长焦焦距之比处于预定镜头数值范围内;镜头光学总长小于镜头长度阈值;其中,变焦比在预定范围内;光源的光依次经第五透镜组至第一透镜组处理后,以投射在投影面上。本方案限定了变焦镜头的镜头光学总长,使该变焦镜头的最长焦距比上最短焦距增大,又由于变焦比与最长焦距比上最短焦距的比值成正比,所以本方案提高了该变焦镜头的变焦比,可以使该变焦镜头实现多种焦距变化。头实现多种焦距变化。头实现多种焦距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及投影机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投影
,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及投影机。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投影机的技术已逐渐成熟,投影机主要在于影像能清晰成像,而投影的技术特征由多个透镜群组进行变焦或定焦,并且光学变焦镜头逐渐成为投影市场的主要方案。因此各该透镜群组的焦距及各该透镜群的透镜组合架构皆影响投影成像质量。而合理控制各个透镜组的光焦度分配,以及镜组移动距离成为设计中的重点。现有技术中,通过各个透镜群组相互配合进行投影,例如:可以在透镜组中引入塑胶非球面镜片能可以使结构简化,减轻重量。但是现有技术的投影变焦比较低,实现多种焦距变化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及投影机,可以提高镜头的变焦比。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包括:
[0006]由投影面至像源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分别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投影面至像源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分别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至所述第五透镜组的镜头光学总长与变焦比的比值、再与长焦焦距之比处于预定镜头数值范围内;所述镜头光学总长小于镜头长度阈值;其中,所述变焦比在预定范围内;光源的光依次经所述第五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一透镜组处理后,以投射在投影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对应的第一镜头组焦距,与所述变焦镜头的短焦焦距的比值在

2.7至

1.6内;所述第二透镜组对应的第二镜头组焦距,与所述变焦镜头的所述短焦焦距的比值在3.1至5.7内;所述第三透镜组对应的第三镜头组焦距,与所述变焦镜头的所述短焦焦距的比值在6.4至8.2内;所述第四透镜组对应的第四镜头组焦距,与所述变焦镜头的所述短焦焦距的比值在9至16内;所述第五透镜组对应的第五镜头组焦距,与所述变焦镜头的所述短焦焦距的比值在3.4至4.6;所述短焦焦距是所述变焦镜头在短焦状态下,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镜头数值范围包括:3.8至6;所述镜头长度阈值为11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的有效焦距与光圈直径之比在1.5至1.8内;其中,所述有效焦距为所述变焦镜头到焦点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最后镜片到像源面的距离,与所述变焦镜头的有效焦距之比大于1.6;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第一个镜片,到所述第五透镜组的最后一个镜片的长度之比在0.01至0.08内;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移动距离之比在0.5至1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孔径之比,小于孔径阈值;所述第一透镜的口径大于50毫米;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口径小于32毫米;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雄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