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202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压紧装置,下模包括第一凹模嵌件、第二凹模嵌件、下模座,上模的一侧设置有成型凸模,另一侧设置有冲孔模具,成型凸模与第一凹模嵌件相对应,冲孔模具与第二凹模嵌件相对应,上模还包括上模座,成型凸模与冲孔模具拆卸式连接在上模座上,第一凹模嵌件、第二凹模嵌件与下模座拆卸式连接。上模上同时设置成型凸模、冲孔模具能够在上模下压过程中同时完成冲压成型与冲孔工序;并且成型凸模、冲孔模具与上模座采用拆卸式连接方式,在成型凸模、冲孔模具更换时便于使用者更换;压紧装置用于向下压紧侧管,使侧管在冲压成型与冲孔工序中不会发生偏移,以提升加工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摸具,尤其涉及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侧管冲压成型与冲孔是分成两步进行,加工效率不高。传统压料采用弹簧力顶住压料板后压住产品,对管材进行成型翻边的方式,容易造成压料不稳定,管材易偏移,成型翻边精度变化大等问题。且传统模具一般为一体化设计,换模需整体拆除,拆装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侧管冲压成型与冲孔,加工效率低;冲压成型时,管材易偏移,成型翻边精度变化大;传统模具换模需整体拆除,换模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压紧装置,所述下模包括第一凹模嵌件、第二凹模嵌件、下模座,所述上模的一侧设置有成型凸模,另一侧设置有冲孔模具,所述成型凸模与所述第一凹模嵌件相对应,所述冲孔模具与所述第二凹模嵌件相对应,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压紧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包括第一凹模嵌件(21)、第二凹模嵌件(24)、下模座(29),所述上模(1)的一侧设置有成型凸模(12),另一侧设置有冲孔模具(13),所述成型凸模(12)与所述第一凹模嵌件(21)相对应,所述冲孔模具(13)与所述第二凹模嵌件(24)相对应,所述上模(1)还包括上模座(11),所述成型凸模(12)与冲孔模具(13)拆卸式连接在所述上模座(11)上,所述第一凹模嵌件(21)、第二凹模嵌件(24)与所述下模座(29)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还包括限高块(28),所述限高块(28)设置在所述下模座(29)上,所述限高块(28)与所述上模(1)相互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左右侧管冲漏水孔及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3)包括油缸座(31)、第一油缸(32)、第二油缸(34)、第一压紧座(33)、第一定位座(22)、第二压紧座(35)、第二定位座(25),所述油缸座(31)固定在所述下模座(29),所述油缸座(31)由脚架(311)与L型的固定板(312)构成,且所述第一油缸(32)、第二油缸(34)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12)的两端,所述油缸座(31)与下模座(29)之间形成下压空间,所述第一压紧座(33)、第一定位座(22)、第二压紧座(35)、第二定位座(25)位于所述下压空间内,所述第一压紧座(33)连接所述第一油缸(32),所述第二压紧座(35)连接所述第二油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意姚愉韩承华文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