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15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底板顶端面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支撑顶板顶端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支撑顶板顶端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组件;支撑杆一侧设置有内窥镜本体和用于对内窥镜本体进行收纳的防护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收纳筒配合紫外灯条和紫外灯珠,以及限位插环和限位套环,使得内窥镜本体可以更好的进行放置,并且在放置时,可以将内窥镜本体的镜头处插入到收纳筒内进行防护,并利用紫外灯进行消毒杀菌,有效的对内窥镜本体的镜头起到了防护效果,防止镜头处积灰或受到碰撞造成损坏。止镜头处积灰或受到碰撞造成损坏。止镜头处积灰或受到碰撞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
,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例如,借助内窥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内的溃疡或肿瘤,据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0003]目前内窥镜在使用前,一般都是插放在其支撑架的一侧,随着支撑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方便在病床的任意一侧进行使用,但在不使用时,内窥镜插放在一侧容易导致镜头处积灰,并且镜头处缺少防护,容易造成镜头处受到碰撞造成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有效对内窥镜镜头处进行防护的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内窥镜支撑架缺少对内窥镜镜头防护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顶端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顶端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所述支撑顶板顶端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组件;所述支撑杆一侧设置有内窥镜本体和用于对内窥镜本体进行收纳的防护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底板底端四角处均设置有滚轮,四个所述滚轮上均安装有刹车机构,所述支撑杆为长条板状结构设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和安装架,所述显示屏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支撑顶板顶端一侧,所述安装架底端与支撑顶板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收纳框、插槽和把手,所述插槽开设于支撑顶板远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收纳框活动插接于插槽内部,所述把手设置于收纳框远离插槽一侧的中央位置,所述收纳框内腔通过隔板分割为多个不同大小的空腔。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收纳筒、紫外灯条、紫外灯珠、固定座和柔性导光板,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支撑杆一侧,所述收纳筒设置于固定座顶端,所述紫外灯珠安装于收纳筒内腔底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导光板设置于收纳筒内壁,所述紫外灯条有若干个且均安装于柔性导光板内壁,所述收纳筒顶端为开口状且与内窥镜本体的插入端相契合。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靠近收纳筒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插环,所述内窥镜本体活动插接于限位插环内,所述内窥镜本体外表面靠近顶端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套环,所述内窥镜本体通过限位套环卡设于限位插环上,所述限位套环和限位插环的接触位置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永磁铁。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顶端设置有检测主机,所述内窥镜本体通过连接线与检测主机电连接,所述检测主机通过连接线与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放置有清洗桶,所述第二支撑板底端设置有收纳箱。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收纳筒配合紫外灯条和紫外灯珠,以及限位插环和限位套环,使得内窥镜本体可以更好的进行放置,并且在放置时,可以将内窥镜本体的镜头处插入到收纳筒内进行防护,并利用紫外灯进行消毒杀菌,有效的对内窥镜本体的镜头起到了防护效果,防止镜头处积灰或受到碰撞造成损坏;
[0016]2、同时利用设置的限位插环和限位套环,使得内窥镜本体可以更好的进行放置,配合永磁铁使得放置更加稳固,同时利用设置的收纳框配合收纳箱,使得医护人员的操作器械可以更好的进行收纳放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支撑顶板立体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收纳筒立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01、固定底板;011、滚轮;012、支撑杆;02、支撑顶板;021、安装架;022、显示屏;03、收纳框;031、插槽;032、把手;04、第一支撑板;041、检测主机;042、内窥镜本体;043、限位插环;044、限位套环;05、第二支撑板;051、清洗桶;052、收纳箱;06、收纳筒;061、紫外灯条;062、紫外灯珠;063、固定座;064、柔性导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0025]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
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0027]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0028]请参阅图1

4,本技术包括固定底板01,所述固定底板01顶端面设置有支撑杆012,所述支撑杆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0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01)顶端面设置有支撑杆(012),所述支撑杆(012)顶端设置有支撑顶板(02),所述支撑顶板(02)顶端一侧设置有显示组件,所述支撑顶板(02)顶端远离显示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收纳组件;所述支撑杆(012)一侧设置有内窥镜本体(042)和用于对内窥镜本体(042)进行收纳的防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01)底端四角处均设置有滚轮(011),四个所述滚轮(011)上均安装有刹车机构,所述支撑杆(012)为长条板状结构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022)和安装架(021),所述显示屏(022)通过安装架(021)安装于支撑顶板(02)顶端一侧,所述安装架(021)底端与支撑顶板(02)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收纳框(03)、插槽(031)和把手(032),所述插槽(031)开设于支撑顶板(02)远离显示屏(022)的一侧,所述收纳框(03)活动插接于插槽(031)内部,所述把手(032)设置于收纳框(03)远离插槽(031)一侧的中央位置,所述收纳框(03)内腔通过隔板分割为多个不同大小的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收纳筒(06)、紫外灯条(061)、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训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卡尔美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